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89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移动放电管(3)的机构部由旋转机构部(B)、连杆机构部(C)、光源部(D)、主体壳体部(E)来构成。如果电动机(9)旋转则其旋转经由各齿轮传递到齿轮(13)。配合竖立设置于齿轮(13)的旋转轴的旋转体(10)与前述齿轮(13)的旋转一起旋转,竖立设置于其侧面上的销子(8)在旋转移动部(5)的内壁上倾斜地形成的滑动槽部(7)内移动,旋转移动部(5)在Z方向上移动。放电管(3)固定于旋转移动部(5),放电管的发光部(53)的轴与旋转移动部(5)的轴相互偏心,发光部(53)螺线状地移动,移动到适于作为远光用或近光用而点亮的位置上。从而用历来所用的反射镜和放电管,按多个光束模式使用成为可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前照灯,特别是具备用有一个发光部的放电管来能够以多个光束模式使用前照灯的机构的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前照灯,在消耗电力35~60W,约20流明/瓦的高效且接近于点光源的卤素灯(碘钨灯)的周围配置反射镜,借此高精度聚光的所谓探照灯式前照灯或多次反射式前照灯当前成为主流。上述探照灯式前照灯设定所谓PE(多椭圆体)和DE(三维椭圆体)两种规格,此外,多次反射式前照灯用MS(多面)。图6是历来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外观图,图7是前述前照灯的剖视图,图7(a)是在光源中用卤素灯2时的图,图7(b)是在光源中用氙灯等放电管3时的图。此外,图7(c)是卤素灯2的灯丝部的放大图。图7(a)中的前照灯1是消耗电力35~60W,约20流明/瓦的高效且接近于点光源的卤素灯(碘钨灯)2的远光用,和覆盖灯罩51的近光用的两个发光部(灯丝)52、50在Z方向(在前照灯1装设于车辆的状态下前后方向)上并列地配置,通过在其周围配置反射镜55而高精度地聚光的所谓探照灯式前照灯或多次反射式前照灯。在前述图7(a)中的前照灯1中,如果分别从远光用,和覆盖灯罩51的近光用的两个发光部52、50所发出的光分别在X方向(在前照灯1装设于车辆的状态下左右方向)、Y方向(在前照灯1装设于车辆的状态下上下方向)上向前述反射镜55照射则被前述反射镜所反射,在Z方向上照射。前述前照灯1中所使用的卤素灯2由于用12V或24V这样低的施加电压来点亮所以不特别需要绝缘对策,平均寿命为400小时左右。而且形状上设定称为H-1型、HB-1型、H-4型、HB-4型、HB-5型、H-7型等的多种规格,照明装置侧的灯头装设部(也称为灯座)和卤素灯侧的凸缘连接灯头的形状·尺寸针对各种规格标准化了。而且,关于前述使用卤素灯的前照灯中的近光/远光的切换,虽然原来是把两个专用的卤素灯配置于分成远光用/近光用的反射镜的大致中心而选择点亮的方式,但是近年来像前述图7(a)中所示的H-4型那样在一个卤素灯本身当中分别并列设置远光用和覆盖灯罩的近光用两个发光部52、50而构成为选择点亮。也就是说,远光的场合仅点亮远光用的发光部52,近光的场合仅点亮覆盖灯罩51的近光用的发光部50,通过遮挡灯罩51侧的光而改变靠反射镜的反射来实现配光控制。另一方面,前述前照灯1中所使用的卤素灯2如图7(c)中所示远光用和覆盖灯罩的近光用的两个发光部52、50的相对位置错开。也就是说,远光用发光部52和近光用发光部50,其中心点处在Z方向上离开L2(约6.5mm),此外在Y方向上离开L1(约1.2mm)设置。结果,前述反射镜55其反射面确定成在远光用发光部52和近光用发光部50各自的位置上,沿规定方向反射光。也就是说,远光用发光部52和近光用发光部50有选择地点亮,在远光用发光部52点亮时光线IH1、IH2被反射镜55反射而照射远方,在近光用发光部50点亮时仅光线IL1被反射镜55反射成为向下方的光线照射近距离。另一方面,作为替代上述卤素灯2的光源有氙灯之类放电管。前述放电管虽然初期点亮施加电压为约2万V高电压,但是为约100流明±15%/瓦的高效率,可以得到比前述卤素灯约大2倍的光束。进而由于消耗电力35W就够了,寿命也为4倍以上,所以节能方面最佳,作为车辆用的前照灯实在是理想的光源。另一方面,前照灯,特别是车辆用前照灯中,虽然不得不构成为能进行近光/远光的切换,但是对目前的放电管3来说像上述H-4型的卤素灯2那样在灯本身当中设置两个发光部在结构上是困难的。此外,像前述用卤素灯2的原来方式那样,由于把两个放电管分别并排设置于反射镜的中央附近所以空间上有问题,反射镜的构成也困难。进而,成本上也较高。因而,例如,即使把历来的放电管3如图7(b)中所示配置,也无法进行前述近光/远光的切换,如果把前述放电管3配置于例如卤素灯2的远光用发光部52所配置的位置上,则光线IH1、IH2被反射镜55所反射而仅照射远方。作为解决问题的前照灯,有例如特开2001-35211公报中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此一前照灯如图8中所示,是备有使遮挡设置于灯头61的放电管64的发光部65的灯罩67沿着放电管64的轴Z方向沿箭头X滑动移动的驱动机构K的结构。图8(a)是表示前照灯的实施例的放电管与灯头的结构的近光状态的主视图,图8(b)是远光状态的主视图。上述灯罩67其脚部67b贯通灯头61连接于靠杆66等配置固定于灯头61背侧的电磁铁68的衔铁69。该衔铁69靠弹簧60始终加载,电磁铁69在非工作状态下灯罩67的遮挡面67a处于发光部65的位置上,部分遮挡放电管64的光而成为近光的配光。给电磁铁68的线圈通电克服弹簧60的应力把衔铁69拉入,使灯罩67滑动移动。如果遮挡面67a从发光部65的位置错开,则光几乎从发光部65向全方位发射而成为远光的配光。但是,在此一方法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如前所述,远光用发光部52和近光用发光部50在其中心点处在Z方向上L2离开,此外在Y方向上离开L1设置。但是在前述特开2001-35211公报中所公开的前照灯中,仅使遮挡发光部65的灯罩67沿着放电管64的轴Z方向沿箭头X滑动移动。结果,一处的发光部仅能设置在远光用发光部52或近光用发光部50的某一方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前述反射镜55其反射面的形状确定成在远光用发光部52和近光用发光部50各自的位置上,沿规定方向反射光。因而,无法照原样使用历来广泛使用的反射镜,为了把光照射于规定位置特殊的反射镜成为必要的,前照灯的成本提高。此外,汽车等严格确定零件的规格,例如反射镜的形状如前所述也已标准化,其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等自由度很小,对前述反射镜存在着设计上的限制。另外,在前述特开2001-35211公报中所公开的前照灯中,连接着靠杆66等配置固定于灯头61的背侧的电磁铁68的衔铁69。该衔铁69靠弹簧60始终加载。因而,移动放电管64的发光部65或灯罩67用的机构部加长,把此一机构部放入标准化的反射镜时产生各种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前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历来所用的反射镜和放电管,使按多个光束模式使用成为可能的车辆用前照灯。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具备把从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镜,和遮挡从前述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发出的光当中,直接向前方出射的光和向前述反射镜的下方出射的光的遮挡机构的多光束模式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其特征在于,备有使前述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一边偏心旋转一边前进/后退而在反射镜的适于近光或远光的位置上使前述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的发光部三维地移动到任意位置的旋转移动机构,和控制该旋转移动机构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此外,第2解决手段是在方案1中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控制机构具备切换前述偏心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驱动机构,控制前述旋转轴的旋转时间的定时器电路,以及切换施加于该旋转控制机构的信号的极性的开关电路。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例的放电管和该放电管3移动的机构部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管和覆盖它的灯罩的说明图,图2(a)是前述放电管控制部的概略图,图2(b)是灯罩,图2(c)是覆盖灯罩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是具备把从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镜,和遮挡从前述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发出的光当中直接向前方出射的光和向前述反射镜的下方出射的光的遮挡机构的多光束模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其中备有使前述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一边偏心旋转一边前进/后退从而在反射镜的适于近光或远光的位置上使前述有单一发光部的放电管的发光部三维地移动到任意位置的旋转移动机构,和控制该旋转移动机构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沖岛清
申请(专利权)人:三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