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45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及其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触地防护件(20)具有上壁(20a)、前壁(20b)、和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比所述上壁(20a)长的下壁(20c),下横梁(28)呈朝向上方开口的帽形截面形状,且至少具有前侧凸缘部(29a)和底面部(29c),将上壁(20a)相对于下横梁(28)的前侧凸缘部(29a)固定,并且将下壁(20c)相对于底面部(29c)固定,在前壁(20b)安装有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34)。另外,触地防护件(20)具备层差凸缘部(38),该层差凸缘部(38)具有至少从前壁(20b)连续至下壁(20c)的层差部(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身前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汽车等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通过与车身前部的横梁的下表面接合的前部下护罩来保护散热器的下水箱。另外,作为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而有一种构造,其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前侧车架、和分别固定于左右一对前侧车架的前端部的前隔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用专用的夹具将前侧车架与前隔板临时固定。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夹具由具备夹具支承孔且架设于左右的前侧车架之间的定位夹具、和具备前后延伸的杆且与前隔板连结的隔板夹具所构成。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夹具,通过将连结杆从前方穿插至夹具支承孔内而能够将前隔板与隔板夹具一起临时固定于前侧车架。在专利文献3、4中,虽然并不以前侧车架与前隔板的临时固定为目的,但记载了使用爪将两个车身部件临时固定。即,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将设于托架的一个爪从上方钩挂在设于车顶加强件的孔的缘部的构造。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将设于减震器的爪从上方钩挂在设于角撑板的开口的缘部的构造。再者,作为汽车的冷却设备安装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前隔板的下横梁而安装的触地防护件,/n所述触地防护件具有上壁、前壁、和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比所述上壁长的下壁,/n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以彼此平行相对的方式延伸,/n所述前壁与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大致正交,并将所述上壁的车辆前方端部与下壁的车辆前方端部分别连结,/n所述下横梁呈朝向上方开口的帽形截面形状,且至少具有前侧凸缘部和底面部,/n将所述上壁相对于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前侧凸缘部固定,并且将所述下壁相对于所述底面部固定,/n在所述前壁安装有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4 JP 2017-116882;20170620 JP 2017-120234;20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前隔板的下横梁而安装的触地防护件,
所述触地防护件具有上壁、前壁、和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比所述上壁长的下壁,
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以彼此平行相对的方式延伸,
所述前壁与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大致正交,并将所述上壁的车辆前方端部与下壁的车辆前方端部分别连结,
所述下横梁呈朝向上方开口的帽形截面形状,且至少具有前侧凸缘部和底面部,
将所述上壁相对于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前侧凸缘部固定,并且将所述下壁相对于所述底面部固定,
在所述前壁安装有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前侧车架;和
固定于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部且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纵构件的前隔板,
所述各纵构件分别具有:
纵构件主体;
与所述纵构件主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比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安装延伸壁;和
从所述安装延伸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后方折曲且相对于所述前侧车架从上方钩挂而卡合的第一钩挂片,
所述第一钩挂片构成为,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垂直面、和与所述第一垂直面的上下一方连续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一偏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从固定于前侧车架的前端部的所述前隔板向前方延伸并支承冷却设备的托架,
所述前隔板由左右一对纵构件和上下一对横构件形成为矩形,
一对所述横构件中的下侧的所述横构件具有向上开口的帽形截面,
所述纵构件的内侧壁的下端部经由所述向上开口向所述帽形截面内延伸,并且经由加强部件在所述横构件内与该横构件的前壁结合,
所述托架与构成所述横构件的所述帽形截面的檐部结合,并且经由所述横构件的所述前壁与所述加强部件结合,
所述托架相对于所述檐部的结合部在车身主视时以所述内侧壁为中心分别形成于车宽方向的内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地防护件具备层差凸缘部,该层差凸缘部具有至少从所述前壁连续至所述下壁的层差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形成有用于排出电沉积涂装液的排放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地防护件具备将所述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固定于其车宽方向的中心部的车身接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壁形成有用于形成所述上壁侧的所述车身接合部的焊枪的出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隔板具有左右一对纵构件,
所述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配置于车宽方向的中心部,
所述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的上部经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支撑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纵构件,并且所述前方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的下部经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支撑件固定于所述触地防护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隔板的车辆前方配置有引导部件,
使所述引导部件的引导面凹陷而形成有供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所述第2支撑件嵌入的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配置有覆盖所述凹部且形成所述引导面的盖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架设于左右一对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部之间的保险杠横梁组装体,
所述纵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钩挂片的下方从所述安装延伸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前方折曲、且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横梁组装体从下方钩挂而卡合的第二钩挂片,
所述第二钩挂片构成为,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垂直面、和与所述第二垂直面的上下一方连续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二偏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于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部且将所述前侧车架与所述保险杠横梁组装体相互连结的连结板,
在所述连结板的上缘形成有向后方折曲的折曲凸缘部,
所述第一钩挂片与所述折曲凸缘部卡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横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圣彦芳贺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