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77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变速比变更机构使无级变速器的驱动皮带轮的槽宽度增减。上述马达是根据加速踏板开启度传感器、发动机转数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加以控制,因此,能使车辆处于节能运转。把车速比变更机构浮动地支承在收藏无级变速器的箱体的内部,由此,不仅能使动力部件小型化,而且能防止上述马达的动作声音漏泄到外部,同时,能防止振动传递到变速比变更机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用环形皮带连接装设在用发动机或马达驱动的输入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和装设在输出轴上的从动皮带轮,通过使两个皮带轮的槽宽度变化把变速比做成可变的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有关。以前,这样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控制是通过装在驱动皮带轮的皮带轮可动侧部分上的离心调节器进行的。即设置由驱动皮带轮的皮带轮可动侧部分的离心力使平衡块沿半径方向外侧移动和用倾斜平板把这平衡块的移动变换成轴向推力,使与发动机转数和倾斜平板的楔角相对应的推力作用到皮带轮的可动侧部分上,由此控制环形皮带的张力,同时,使这环形皮带的张力与沿轴向作用在从动皮带轮的皮带轮可动侧部分上的弹簧推力平衡,从而控制变速比。(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公昭63-33588)。但是,由于上述以前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控制是用依靠发动机或马达等行驶用动力源的转数的离心调节器,机械地进行的,因而未必能进行适合上述发动机和马达运转状态或车辆行驶状态的节能运转。另外,也考虑过通过把传动装置作为动力源的变速比变更机构,和发动机及马达运转状态或车辆行驶状态相适应地控制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但一般这样做了后,有会使变速比变更机构大型化而难载放到小型轻量的车辆动力部件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它的变速比变更机构能组装到小型紧凑的动力部件上,而且能进行节能的运转。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做成具有装设在由行驶用的动力源驱动的输入的轴上的皮带轮固定侧部分和皮带轮可动侧部分构成的驱动皮带轮,和由装设在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固定侧部分及皮带轮可动侧部分构成的从动皮带轮,和卷挂在上述的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的环形皮带的无级变速器,和装在收藏上述的无级变速器的箱体内部,由执行元件的驱动力变更上述的无级变速器的两个皮带轮的槽宽度,从而控制变速比的变速比变更机构。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采用上述的结构,不仅能适合于行驶用动力源运转状态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节能运转,而且缩减了变速比变更机构的设置空间,达到使动力部件紧凑化,也能把变速比变更机构的执行元件发出的动作声音隔绝在上述箱体的内部,防止向外部泄漏。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第一特征基础上,还把上述的变速比变更机构部件化,并把该部件做成能自由装卸地支承在上述的箱体上的。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采用上述的结构,就能容易地进行变速比变更机构的组装和维护保养。本专利技术还在上述的第一特征基础上,把上述的变速比变更机构做成是相对于上述的箱体浮动地支承着的。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采用上述的结构,就能防止振动从箱体向变速比变更机构传送,从而能确保该变速比变更机构稳定的动作,此外能更有效地消除变速比变更机构的执行元件的动作声音。本专利技术又在上述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使上述的变速比变更机构的执行元件至少是根据上述的行驶用动力源的转数、加速踏板开启度和车速加以控制的。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得到与行驶用的动力源运转状态和车辆行驶状态相适应的变速特性,并能降低行驶用的动力源的噪声和使消耗的能量缩减。本专利技术还在第四特征的基础上,使上述的变速比变更机构的执行元件是根据对应加速踏板开启度和车速由图表检索到的目标转数与上述行驶用动力源的转数之偏差加以控制的。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采用上述的机构,能更合适地控制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本专利技术又在上述的第四特征基础上,把检测上述加速踏板开启度的电位计的输出特征设定成非线性,使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特性对应加速踏板开启度相应地变化。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采用上述的结构,由电位计输出控制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特性就能有种种模式。本专利技术还在上述的第一特征基础上,将其做成由上述的变速比变更机构使上述的从动皮带轮的皮带轮可动侧部分接近或离开皮带轮固定侧部分,同时由弹簧使上述驱动皮带轮的皮带轮可动侧部分向皮带轮固定侧部分贴靠。这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采用上述的机构,即使随着变速比的变化,皮带轮的有效半径有所增减,也能使其经常有最合适的推力作用,能防止环形皮带打滑,结果能把变速比变更机构的执行元件的负荷变得最小,能进行反应灵敏的精密的控制。附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由第1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整体平面图的第1分图,图2是由第1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整体平面图的第2分图,图3是沿图1和图2的3-3就得到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3的4-4就得到的剖面图,图5(A)和(B)是限位开关机构放大的斜视图,图6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电位器特性的图表,图8是表示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特性的图表,图9是表示最高速度设定点的曲线图,图10(A)-(F)是表示电位器特性的变化和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特性变化的曲线图,图11是由第2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整体平面图的第1分图,图12是第2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整体平面的第2分图,图13是表示变速比与皮带轮可动侧部分上的推力的关系曲线图,图14是由第3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6(A)和(B)是限位开关机构的放大图,图17是作用的说明图,图18是由第4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整体平面的第1分图,图19是由第4实施例确定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整体平面图的第2分图,图20(A)-(C)是表示其它的变速比变更机构的实施例的概略图。下面,基于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如图1~3所示,动力部件P是通过枢轴1能自由上下摇动地装在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等车辆的本身构件上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能自由运转地通过轴架设在它的后端。动力部件P具有驱动上述的后轮W用的单汽缸二循环的发动机E和把这发动机E的动力传送到后轮W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B及齿轮减速器G。发动机E的曲轴箱是通过使右侧半个箱体2和左侧半个箱体3在车身中心线上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汽缸体5连接在这曲轴箱的上部,而活塞4活配合在汽缸体内部,而且在汽缸体5的上部连接着汽缸盖6。左侧半个箱体3的后部左侧面由减速器盖7复盖,在这里边装设着上述的齿轮减速器G,同时,左侧半个箱体3的前部左侧面和减速器盖7的左侧面由侧盖8复盖,在这里边装设着上述的皮带式无级减器B。另外,发动机E的汽缸体5和汽缸盖6的外周缘和左侧半个箱体2的左侧面由发动机盖9复盖。通过连杆12连接在上述的活塞4上的曲轴13能自由运转地支承在分别装设在上述的右侧半个箱体2和左侧半个箱体3里的滚珠轴承10、11上。飞轮14紧固在从右侧半个箱体2向右方突出的曲轴13的右端上,冷却发动机E用的叶片15成一体地连接在这飞轮14的外侧面上,在上述的飞轮14内周缘上装着磁体18,它与紧固在右侧半个箱体2上的定子线圈16协同动作构成发电机17。上述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B的驱动皮带轮19装设在从左侧半个箱体3向外侧突出的曲轴13的左端上。驱动皮带轮19由紧固在作为输入轴的曲轴13前端上的皮带轮固定侧部分20和由花键地连接到曲轴13上的皮带轮可动侧部分21构成,环形皮带22卷绕在皮带轮这两部分20、21之间形成的V字形槽里。设置在曲轴13附近的起动马达具有公知的跳入式起动马达小齿轮24,处于这个起动马达齿轮24移动轨迹上那样地在皮带轮固定侧部分20的外周上形成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装设在由行驶用驱动源(E,M)驱动的输入轴(13,94)上的皮带轮固定侧部分(20)和皮带轮可动侧部分(21)构成的驱动皮带轮(19),和由装设在输出轴(32)上的皮带轮固定侧部分(33)及皮带轮可动侧部分(34)构成的从动皮带轮(35),和卷挂在上述的驱动皮带轮(19)和从动皮带轮(35)之间的环形皮带(22)的无级变速器(B)和装在收藏上述的无级变速器(B)的箱体(3,8)内部,由执行元件(62)的驱动力变更上述的无级变速器(B)两个皮带轮(19,35)的槽宽度,从而控制变速器(B)的两个皮带轮(19,35)的槽宽度,从而控制变速比的变速比变更机构(6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彻田中邦彦若月五郎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