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51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器。这种减震器包括阻尼器总成、上接头组件、通过轴向孔而位于活塞杆上部的缓冲垫、粗弹簧以及位于粗弹簧与中弹簧之间的隔套、中弹簧以及位于中弹簧与细弹簧之间的隔套、细弹簧和下接头组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摩托车减震器相比,由于有两根以上弹簧起不同作用,骑车着单人或载重时均感觉很舒适;由于缸筒下端部的螺纹还连接有紧定螺钉、锁紧锁母,可以调紧弹簧,增加载重量或是在道路不平坦时,骑车人感觉同样舒适;由于缸体下端部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为活动连接,方便拆装,方便阻尼器总成内阻尼油的更换与填充,保证阻尼器的最佳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器。技术背景现在使用的摩托车后减震器,由于只使用一根弹簧,为 了能满足各种要求,弹簧作的很粗,当只有一个人骑车时,弹簧的弹性变形很小,减震效果不好;当有两个人骑同一辆 车或者载重时,弹簧的弹性变形很大,弹性恢复时间很短, 以上两种情况均达不到很好的减震效果,骑车人和坐车人均 感到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制造简单、使用 方便的摩托车后减震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减震器包括阻尼器总 成、上接头组件、通过轴向孔而位于活塞杆上部的缓冲垫、 粗弹簧以及位于粗弹簧与中弹簧之间的隔套、中弹簧以及位 于中弹簧与细弹簧之间的隔套、细弹簧和下接头组件组成; 阻尼器总成包括活塞杆、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位于缸筒内的部 件和缸筒,活塞杆上端与上接头组件内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杆下端位于缸筒内,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位于缸筒内的部件从外至里分别是端盖、骨架油封、0型圈I、尘封、卡圈、复合轴套、o型圈n、导向座、内缓冲垫、支撑垫、阀片、活 塞、o型圈in、活塞环、阀片、垫片、六角螺母,活塞杆下 端部紧靠活塞的垫片和六角螺母将上述部件固定于活塞杆 上,缸筒下端部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固定连接,粗弹簧、中 弹簧和细弹簧依活塞杆和阻尼器总成的缸筒的轴向缠绕而 位于上下接头组件内端之间,粗中细弹簧通过隔套隔离。进一步地,通过位于缸筒下端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 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进一步地,通过位于缸筒下端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 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下接头组件上还设有紧定螺钉、锁 紧锁母。进一步地,通过位于缸筒下端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 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下接头组件上还设有气门组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摩托车后减器相比,由于有两根以上弹簧 起不同作用,骑车着单人或载重时均感觉很舒适;由于缸筒 下端部的螺纹还连接有紧定螺钉、锁紧锁母,可以调紧弹簧,增加载重量或是在道路不平坦时,骑车人感觉同样舒适;由 于缸体下端部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为活动连接,方便拆装,方便阻尼器总成内阻尼油的更换与 填充,保证阻尼器的最佳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总体装配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阻尼器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这种减震器包括阻尼器总成、上接头组件 (15)、托盘(14)、通过轴向孔而位于活塞杆(12)上部的 缓冲垫(13)、粗弹簧(10)以及位于粗弹簧(10)与中弹 簧(8)之间的隔套(9)、中弹簧(8)以及位于中弹簧(8) 与细弹簧(6)之间的隔套(7)、细弹簧(6)、紧定螺钉(5)、 预压螺母(4)、锁紧螺母(3)、气门组合(2)和下接头组 件(1)。粗弹簧(10)、中弹簧(8)和细弹簧(6)依活塞 杆(12)和阻尼器总成的缸筒.(ll)的轴向缠绕而位于上下 接头组件内端之间,粗中细弹簧通过隔套隔离。参照图2阻尼器总成包括活塞杆(12)、连接于活塞杆 (12)上的位于缸筒(11)内的部件和缸筒(11)。活塞杆(12) 上端与上接头组件(15)内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杆(12)下 端位于缸筒(ll)内,连接于活塞杆U2)上的位于缸筒(11) 内的部件从外至里分别是端盖(16)、骨架油封(17)、 O型圈 1(18)、尘封(19)、卡圈(20)、复合轴套(21)、 O型圈11(22)、 导向座(23)、内缓冲垫(24)、支撑垫(25)、 I组阀片(26)、活塞 环(27)、 0型圈m(28)、活塞(29)、 1I组阀片(30)、垫片(31)、 六角螺母(32),活塞杆(12)下端部紧靠活塞(29)的垫片(31)和六角螺母(32)将上述部件固定于活塞杆(12)上,缸筒(11)下 端部通过紧定螺钉(5)、预压螺母(4)和锁紧螺母(3)与下接头 组件(l)内端部固定连接,下接头组件(1)上设有气门组合(2)。权利要求1. 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减震器包括阻尼器总成、上接头组件、通过轴向孔而位于活塞杆上部的缓冲垫、粗弹簧以及位于粗弹簧与中弹簧之间的隔套、中弹簧以及位于中弹簧与细弹簧之间的隔套、细弹簧和下接头组件组成;阻尼器总成包括活塞杆、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位于缸筒内的部件和缸筒,活塞杆上端与上接头组件内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杆下端位于缸筒内,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位于缸筒内的部件从外至里分别是端盖、骨架油封、O型圈I、尘封、卡圈、复合轴套、O型圈II、导向座、内缓冲垫、支撑垫、阀片、活塞、O型圈III、活塞环、阀片、垫片、六角螺母,活塞杆下端部紧靠活塞的垫片和六角螺母将上述部件固定于活塞杆上,缸筒下端部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固定连接,粗弹簧、中弹簧和细弹簧依活塞杆和阻尼器总成的缸筒的轴向缠绕而位于上下接头组件内端之间,粗中细弹簧通过隔套隔离。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 在于通过位于缸筒下端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的 预压螺母连接。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 在于通过位于缸筒下端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下接头组件上还设有紧定螺钉、锁紧锁母。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位于缸筒下端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的 预压螺母连接,下接头组件上还设有气门组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器。这种减震器包括阻尼器总成、上接头组件、通过轴向孔而位于活塞杆上部的缓冲垫、粗弹簧以及位于粗弹簧与中弹簧之间的隔套、中弹簧以及位于中弹簧与细弹簧之间的隔套、细弹簧和下接头组件组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摩托车减震器相比,由于有两根以上弹簧起不同作用,骑车着单人或载重时均感觉很舒适;由于缸筒下端部的螺纹还连接有紧定螺钉、锁紧锁母,可以调紧弹簧,增加载重量或是在道路不平坦时,骑车人感觉同样舒适;由于缸体下端部外螺纹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的预压螺母连接,为活动连接,方便拆装,方便阻尼器总成内阻尼油的更换与填充,保证阻尼器的最佳减震效果。文档编号F16F9/44GK101210599SQ20061013076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怀俊 申请人:天津市锋麒减震器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减震器包括阻尼器总成、上接头组件、通过轴向孔而位于活塞杆上部的缓冲垫、粗弹簧以及位于粗弹簧与中弹簧之间的隔套、中弹簧以及位于中弹簧与细弹簧之间的隔套、细弹簧和下接头组件组成;阻尼器总成包括活塞杆、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位于缸筒内的部件和缸筒,活塞杆上端与上接头组件内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杆下端位于缸筒内,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位于缸筒内的部件从外至里分别是端盖、骨架油封、O型圈Ⅰ、尘封、卡圈、复合轴套、O型圈Ⅱ、导向座、内缓冲垫、支撑垫、阀片、活塞、O型圈Ⅲ、活塞环、阀片、垫片、六角螺母,活塞杆下端部紧靠活塞的垫片和六角螺母将上述部件固定于活塞杆上,缸筒下端部与下接头组件内端部固定连接,粗弹簧、中弹簧和细弹簧依活塞杆和阻尼器总成的缸筒的轴向缠绕而位于上下接头组件内端之间,粗中细弹簧通过隔套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锋麒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