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65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15
提供能够同时实现驾驶员的视野确保和碰撞性能确保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具备:前柱,其具有A柱、A柱的后方的A’柱和将A柱及A’柱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下框部;以及上侧上构件(10),其设在车轮罩(WH)的上方,与下框部的上构件连结部(40a)连结,从上构件连结部(40a)穿过下框部及A’柱地形成有棱线(A1)、(A2)。

Body fro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身前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车辆中使正面碰撞载荷从上构件传递到前柱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79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前部构造作为前柱而具备前侧的A柱和后侧的A’柱。在所述车身前部构造中,构成为输入到上构件的正面碰撞载荷主要被传递到前侧的A柱。因此,A柱需要高的碰撞性能,从而难以为了确保驾驶员的视野而使A柱变细。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驾驶员的视野确保和碰撞性能确保的车身前部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前柱,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前柱、在上述第一前柱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前柱、和将上述第一前柱及第二前柱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下框部;以及上构件,其设在车轮罩的上方,与上述下框部的上构件连结部连结,从上述上构件连结部穿过上述下框部及上述第二前柱地形成有棱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通过棱线将正面碰撞载荷向第二前柱传递,所以能够使第一前柱变细并同时实现驾驶员的视野确保和碰撞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前柱,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前柱、在所述第一前柱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前柱、和将所述第一前柱的下端部与第二前柱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下框部;以及上构件,其设在车轮罩的上方,与所述下框部的上构件连结部连结,从所述上构件连结部穿过所述下框部及所述第二前柱地形成有棱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0 JP 2017-008104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前柱,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前柱、在所述第一前柱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前柱、和将所述第一前柱的下端部与第二前柱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下框部;以及上构件,其设在车轮罩的上方,与所述下框部的上构件连结部连结,从所述上构件连结部穿过所述下框部及所述第二前柱地形成有棱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柱及所述第二前柱分体地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框部中,所述棱线形成在所述上构件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津礼可石原丈宽森泽卓哉庄井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