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356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增加摆臂安装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固定连接于车内;摆臂连接件,所述摆臂连接件大体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摆臂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用于固定悬架的摆臂。该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主要用于将摆臂固定连接于车内。

Installation assembly, body assembly and vehicle of suspension swing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中的摆臂是通过摆臂安装板连接于车内纵梁上,摆臂安装板上焊接有两个螺母,将摆臂通过螺栓与摆臂安装板上的螺母紧固连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内的摆臂会进行摆动,则摆臂安装板安装摆臂的螺母处会受到扭矩,使得螺母处容易受损,安装强度较低,因此如何增加摆臂安装强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主要目的是增加摆臂安装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固定连接于车内;摆臂连接件,所述摆臂连接件大体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摆臂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用于固定悬架的摆臂。具体地,所述摆臂连接件为具有内螺纹的管套;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管套的一端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管套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套的螺纹大径;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管套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具体地,所述管套包括中间管段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管段两端的第一连接管段和第二连接管段,所述第一连接管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接管段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连接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中间管段的外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中间管段的外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段与所述安装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段与所述安装板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安装板朝向于所述加强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管段与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段与所述加强板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加强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板面上。具体地,所述安装板的周边具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用于固定连接于车内。具体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挖空结构,所述挖空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折边与车内相连的连接位置;所述挖空结构包括第三通孔以及环绕所述第三通孔边沿的凹陷面。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总成,包括:上述的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所述车身总成包括固定连接的纵梁和纵梁加强板,所述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的加强板为所述纵梁加强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车身总成包括门槛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安装板的周边具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焊接于所述门槛内板;所述加强板的周边具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焊接于所述门槛内板。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通过相对的安装板和加强板将摆臂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二者之间,使摆臂连接件受到安装板与加强板的限位,以提高摆臂连接件的抵抗变形能力,且安装板与加强板分摊摆臂连接件的受力,使摆臂不易受损。当摆臂通过摆臂连接件安装于安装板时,摆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对摆臂连接件产生作用力,由于摆臂连接件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母的抵抗变形和防止受损的能力均提高,因此增加了摆臂安装的刚度和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固定连接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摆臂连接件分别与安装板和加强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包括:安装板1以及与安装板1相对的加强板2,加强板2用于固定连接于车内;摆臂连接件3,摆臂连接件3大体位于安装板1和加强板2之间,也就是说,摆臂连接件3的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安装板1和加强板2之间,摆臂连接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摆臂连接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强板2,摆臂连接件3用于固定悬架的摆臂。其中,安装板1与加强板2将摆臂连接件3大体固定在二者之间,使得摆臂连接件3同时受到安装板1与加强板2的限位作用,以提高摆臂连接件3的刚度,并且安装板1与加强板2共同分摊摆臂连接件3的受力,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受力以及扭矩,以提高摆臂连接件3的强度。结合图2,在车辆中,摆臂4与摆臂连接件3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或者焊接方式等,此处暂不作限定;摆臂4通过摆臂连接件3安装于安装板1。车辆行驶过程中,摆臂4会进行摆动,则摆臂4对摆臂连接件3产生作用力,由于安装板1与加强板2限制摆臂连接件3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了摆臂4安装的动刚度,并且摆臂连接件3的受力被安装板1与加强板2分摊,因此摆臂连接件3不易受损,从而提高摆臂4安装强度。加强板2用于与车身本体连接,加强板2可以是车内原有的、与安装摆臂4的安装板1刚好相对的部件,例如纵梁加强板;或者加强板2可以是额外固定连接在车内且与安装板1相对的部件,此处暂不作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使摆臂连接件3分别与安装板1和加强板2垂直连接,则安装板1与加强板2能够限制摆臂连接件3的垂向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摆臂4安装的垂向刚度;同时安装板1与加强板2能够分摊摆臂连接件3的扭矩,增加摆臂4安装的强度,保证摆臂4安装的可靠性。摆臂连接件3的数量通常设置两个,两个摆臂连接件3分别位于安装板1相对的两侧,摆臂连接件3用于替换现有技术中摆臂安装板上的螺母,摆臂4通过两个摆臂连接件3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使摆臂4稳固安装于安装板1;两个摆臂连接件3更有利于提高摆臂4安装的强度和刚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通过相对的安装板1和加强板2将摆臂连接件3固定连接在二者之间,使摆臂连接件3受到安装板1与加强板2的限位,以提高摆臂连接件3的抵抗变形能力,且安装板1与加强板2分摊摆臂连接件3的受力,使摆臂4不易受损。当摆臂4通过摆臂连接件3安装于安装板1时,摆臂4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对摆臂连接件3产生作用力,由于摆臂连接件3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母的抵抗变形和防止受损的能力均提高,因此增加了摆臂4安装的刚度和强度。具体地,摆臂连接件3为具有内螺纹的管套;管套从安装板1延伸至加强板2,摆臂4通过螺栓与管套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安装板1与管套一端相连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与内螺纹的管套连通,且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管套的螺纹大径,螺栓的螺杆可穿过摆臂4的安装孔、安装板1的第一通孔11且螺纹连接于管套内,以将摆臂4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具体地,加强板2与管套另一端相连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21,管套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固定连接于车内;摆臂连接件,所述摆臂连接件大体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摆臂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用于固定悬架的摆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固定连接于车内;摆臂连接件,所述摆臂连接件大体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摆臂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摆臂连接件用于固定悬架的摆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连接件为具有内螺纹的管套;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管套的一端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管套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套的螺纹大径;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管套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包括中间管段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管段两端的第一连接管段和第二连接管段,所述第一连接管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接管段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连接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中间管段的外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中间管段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摆臂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段与所述安装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段与所述安装板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安装板朝向于所述加强板的板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辉张金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