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控制臂结构、悬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97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悬架及车辆,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轮上下跳动时会发生横向移动的技术问题。该悬架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限位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一点,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连接于限位件;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车轮跳动时只有垂直于地面的运动,没有沿车身横向的运动。

Suspension control arm structure, suspension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控制臂结构、悬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悬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上,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传统独立悬架的控制臂由于旋转副的限制,在车轮上下跳动过程的同时也会造成横向移动,造成车轮接地点的横向变化。车轮的横向移动会使轮胎包络面变大,造成车身轮罩板的尺寸变大,进一步影响到车内的空间尺寸,车轮的横向移动时轮胎接地点横向变化,会使轮胎磨损加大。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悬架及车辆,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轮上下跳动时会发生横向移动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点,即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连接于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共面且平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沿自身旋转轴线的平面投影共线;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和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和所述第七连接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点,即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铰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铰接;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均等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七连接件的两个连接点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均为杆件,且连接点为杆件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悬架控制臂结构包括支撑件和两个所述控制臂;所述支撑件具有两个连接点,所述支撑件的其中一连接点铰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支撑件的另一连接点铰接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两个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形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形成的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转向节。一种悬架,包括减振机构和上述的悬架控制臂结构;所述减振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控制臂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弹簧和减振器;所述弹簧的下端和所述减振器的下端均与所述悬架控制臂结构连接。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的悬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铰接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减振机构的远离所述悬架控制臂结构的端部与所述车身连接。一种车辆,包括副车架和上述的悬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铰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减振机构的远离所述悬架控制臂结构的端部与所述副车架连接。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该悬架控制臂结构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限位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点,即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一点,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连接于限位件,以使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第四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等于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的距离。该悬架控制臂结构安装于车辆上时,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第四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铰接于车架、车身或副车架,并且,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与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与地面平行。根据该悬架控制臂结构的连接关系,可以得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互为反演点,所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的运动轨迹垂直于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与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所形成的平面,即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的运动轨迹垂直于地面。转向节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车轮安装于转向节,该悬架控制臂结构使车轮跳动时只有垂直于地面的运动,没有沿车身横向的运动,进而减小了轮胎的包络面,使车身轮罩板的尺寸能够减小,增大车内空间,同时使车轮在跳动时,轮胎的接地点不会发生横向变化,减少了轮胎的磨损。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和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控制臂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控制臂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控制臂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控制臂结构的原理图。图标:100-控制臂;110-第一连接件;120-第二连接件;130-第三连接件;140-第四连接件;150-限位件;151-第五连接件;152-第六连接件;153-第七连接件;200-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点,即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连接于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共面且平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沿自身旋转轴线的平面投影共线;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点,即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均连接于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共面且平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沿自身旋转轴线的平面投影共线;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点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和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和所述第七连接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点,即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铰接;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铰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点铰接;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距离均等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点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点旋转轴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浩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