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启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500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动机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电机本体和从所述电机本体延伸的可回转的电机轴的电机;    具有配置于所述电机轴周围的外部、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状且回转自如地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前端部、将所述电机轴的回转传递给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及    配置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外部之间、以同一转速将所述电机轴的回转传递给所述输出轴的离合器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汽车等的发动机启动用的发动机启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发动机启动装置中,电机轴的回转通过行星减速机传递给离合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轴配设于电机轴的周围。离合器安装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轴上,离合器的输出轴与电机轴处于同轴状态(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99197号公报)。在上述传统的发动机启动装置中,由于离合器的输出轴被安装在配设于电机轴周围的减速机的回转轴上,因此,容易相对于电机轴发生偏心,该偏心有可能使离合器的寿命缩短。又,减速机内的齿轮声有可能成为噪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实现长寿命化、而且可降低噪音的发动机启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启动装置,包括具有电机本体和从电机本体延伸的可回转的电机轴的电机;具有配置于电机轴周围的外部、与电机轴同轴状且回转自如地安装于电机轴的前端部、将电机轴的回转传递给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及配置于电机轴与外部之间、以同一转速将电机轴的回转传递给输出轴的离合器部。从上述说明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启动装置由于包括具有配置于电机轴周围的外部、与电机轴同轴状且回转自如地安装于电机轴的前端部、将电机轴的回转传递给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及配置于电机轴与外部之间、以同一转速将电机轴的回转传递给输出轴的离合器部,因此,输出轴相对电机轴不容易偏心。由此,可实现离合器部的长寿命化。又,不再发生以往的减速机的齿轮声,可抑止噪音。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发动机启动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发动机启动装置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发动机启动装置的纵剖面图。图中,电机1具有电机本体28以及从电机本体28延伸的可回转的电机轴2。电机本体28具有与电机轴2一体回转的电枢3以及隔有间隙地围住电枢3的定子4。电机轴2通过轴承6回转自如轴支承于电机轴托架5上。电机轴托架5被安装在定子4上。另外,电机轴2也可回转自如地由配置于电机1的反电机轴托架5侧的后架29轴支承。电枢3具有与电机轴2同轴固定的电枢铁心30以及配置于电枢铁心30外周部的电枢线圈31。电枢线圈31具有沿电机轴2轴线方向延伸的线圈终端32。在此,电枢铁心30的外径约为60mm。定子4包括具有6极激磁磁极的钕铁淦氧磁铁33。配置钕铁淦氧磁铁33时,将6极的激磁磁极均等地配设于电枢3的周围。在电机轴2的前端部7通过轴承9回转自如安装着输出轴8。输出轴8与电机轴2同轴状配置。电机轴托架5与输出轴托架10嵌合。输出轴8通过轴承11回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输出轴托架10上。即,输出轴8通过电机轴2的前端部7及输出轴托架10与电机轴2同轴状且回转自如地加以轴支承。输出轴8包括安装有轴承11的轴部12;从轴部12的电机轴2侧的周围沿轴线垂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3;形成于延伸部13周缘部、配置于电机轴2周围的外部14;以及插入有电机轴2的前端部7的凹部15。轴部12、延伸部13、外部14和凹部15与电机轴2同轴状配置。在电机轴2的轴承6与轴承9之间安装着与电机轴2一体回转的内部16。在内部16的中央形成有电机轴2贯通的贯通孔17。在安装着电机轴2的内部16的表面形成有沿电机轴2轴线延伸的花键部18以及在花键部18的轴承侧沿轴线周围延伸的台阶部19。与电机轴2的花键部18和台阶部19对应,在贯通孔17的内面也形成有花键部20和台阶部21。即,在内部16及其电机轴2的相互结合面形成有台阶部19、21和花键部18、20。内部16相对于电机轴2,通过台阶部19、21的嵌合在轴线方向以及与轴线的垂直方向上进行定位,并通过花键部18、20的嵌合在周向上进行定位。即,通过台阶部19、21相互间的嵌合和花键部18、20相互间的嵌合,内部16相对电机轴2进行定位。在内部16与外部14之间配置有将内部16的回转传递给外部14的传递体即多个楔块22。各楔块22配置成可摆动。即,各楔块22在凸状保持于内部16与外部14间的锁定位置或与外部14抵接后从内部16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可进行往复变位。又,在楔块22与外部14之间配置有对各楔块22施加锁定位置侧的方向力的弹簧(未图示)。并且,各楔块22的重心位置偏向于离开位置侧。这样,当外部14的转速大于内部16的转速时,各楔块22从锁定位置向离开位置略微变位,使回转力不再从内部16向外部14传递,当输出轴8的转速达到所定转速以上时,各楔块22利用离心力朝弹力反向的离开位置变位。在此,设定的所定转速略微小于空转时的输出轴8的转速。当各楔块22处于锁定位置时,内部16的回转向外部14传递,当各楔块22处于离开位置时则不向外部14传递。当各楔块22处于锁定位置时,输出轴8与电机轴2以同一转速回转。离合器部23(单向超越离合器)具有内部16和楔块22。又,如上所述,离合器部23采用了楔块22从内部16离开的分离式结构。并且,离合器部23和外部14由电机轴托架5和输出轴托架10围住·保护。在输出轴8的轴部12的前端部24通过螺母26固定着皮带轮25。在发动机的转动动力输出轴(未图示)上固定着曲轴皮带轮(未图示)。在皮带轮25与曲轴皮带轮之间卷挂着传递皮带(未图示)。输出轴8的回转通过传递皮带和曲轴皮带轮向曲轴传递。皮带轮25与曲轴皮带轮由传递皮带始终连结。下面说明动作。首先,向电机1通电,由此,内部16与电机轴2一体回转。此时,楔块22利用弹簧的弹力处于锁定位置,外部14相对内部16处于锁定状态。这样,内部16的回转力传递给输出轴8,发动机的转动动力输出轴进行回转。发动机随着曲轴的回转而开始启动,通过发动机的驱动使曲轴和输出轴8的转速上升。其次,当外部14的转速大于内部16的转速而到达所定转速时,各楔块22利用离心力变位至离开位置。这样,可将内部16与外部14间的锁定状态解除,内部16成为空转状态。即,从电机1的回转力不再传递给输出轴8。然后,停止电机1的通电,发动机成为空转状态。在上述的发动机启动装置中,因输出轴8与电机轴2同轴状安装在电机轴2的前端部7,故输出轴8相对电机轴2不容易偏心。这样,例如,内部16与楔块22可在相互不偏心的状态下接触,可实现离合器部23的长寿命化。又,由于在电机轴2上直接安装着离合器部23,因此,没有以往的减速机的齿轮声,可抑止噪音。并且,因电机轴转速的减速比小,故可在不增加燃料量的情况下以高的转动动力输出轴转速使发动机启动,可节约燃料费用。又,由于输出轴8的回转始终向发动机传递,因此,发动机启动时不必为了与发动机连结而使输出轴8移动。由此,可在电机轴2的回转与输出轴8的移动之间的定时无关系的状态下驱动电机1。这样,可配置成将电机1驱动用的开关与电机1分离状,可实现电机1周围的省空间化。又,在内部16的贯通孔17中形成有花键部18和台阶部19,在电机轴2上形成有花键部20和台阶部21,因花键部18、20和台阶部19、21分别相互间嵌合,故可容易地将内部16安装在电机轴2上。又,由于电机轴托架5和输出轴托架10相互嵌合,形成了输出轴8与电机轴2同轴的状态,因此,输出轴8不仅被电机轴2的前端部7、而且也被输出轴托架10同轴状支承于电机轴2上,更加难以偏心,可进一步实现离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秀和北村裕城山繁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