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03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所述仪表板从内到外依次由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构成,所述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设置有空腔,且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连接有连接条,所述仪表板的一端连接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通风窗,所述仪表板远离后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侧靠近仪表板处设置有卡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仪表板设置为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双层结构,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存在空腔,且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连接有连接条,可使仪表板有较好的强度及韧度,当仪表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可大程度的缓冲其受到的冲击力,仪表板不容易发生形变的现象,较为耐用。

A Kind of Automotive Subdashboard and Its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auxiliary dashboard and its installa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a dashboard. The dashboard consists of a first and a second panel in turn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 cavit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anel layers, and a connecting strip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anel layers. One end of the dashboard is connected with a back panel, and a ventilation window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panel. An installation board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instrument panel far from the rear cover panel, and a snap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board near the instrument panel. By setting the dashboard into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ates, there is a cavity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ates, and there is a connecting strip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ates, the dashboard can have better strength and toughness. When the dashboard is subjected to a greater impact force, the impact force it is subjected to can be greatly cushioned, and the dashboard is not prone to deformation. Phenomenon, more dur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消费者不在只满足于汽车的代步功能,对于车辆内部的功能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通常车辆内都会设置有副仪表板,其设置在前排驾驶员座椅和副驾座椅之间,占有较大的车内空间,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抗冲击力不为理想,当副仪表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容易发生形变,甚至出现裂缝,影响美观,需要重新进行更换,且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的布局较为混乱,不能够充分利用仪表板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抗冲击力不为理想,当副仪表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容易出现裂缝,影响美观,需要重新进行更换,且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的布局较为混乱,不能够充分利用仪表板的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所述仪表板从内到外依次由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构成,所述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设置有空腔,且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连接有连接条,所述仪表板的一端连接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通风窗,所述仪表板远离后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侧靠近仪表板处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板内侧远离卡扣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仪表板靠近安装板一端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仪表板与安装板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仪表板顶部靠近后盖板的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仪表板顶部位于扶手的一端设置有杯托,所述仪表板顶部位于杯托的一侧设置有电器开关,所述仪表板顶部位于杯托的一端设置有换挡面板,所述仪表板顶部远离扶手的一端设置有翻转盒。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棱,且加强棱相互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通风窗的内侧设置有百叶。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呈槽形结构。优选地,所述连接条的数目为多组,且多组连接条呈等间距均匀分布与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优选地,所述仪表板的材质为耐热ABS,且仪表板的表面镀膜处理。优选地,所述扶手呈弧形,且扶手的顶部设置有软垫。优选地,所述翻转盒的顶部设置有开槽。优选地,所述仪表板远离后盖板的一端呈斜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仪表板设置为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双层结构,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存在空腔,且第一板层与第二板层之间连接有连接条,可使仪表板有较好的强度及韧度,当仪表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可大程度的缓冲其受到的冲击力,仪表板不容易发生形变的现象,较为耐用,通过在仪表板顶部依次设置有扶手、杯托、换挡面板、翻转盒,且在仪表板顶部位于杯托的一侧设置有电器开关,将多种部件结构整齐的分布与仪表板上,充分的利用仪表板的空间,可使仪表板集合较多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图。图中:1、仪表板;2、第一板层;3、第二板层;4、连接条;5、空腔;6、后盖板;7、通风窗;8、百叶;9、安装板;10、加强棱;11、安装块;12、卡扣;13、连接块;14、第一螺纹孔;15、第二螺纹孔;16、扶手;17、杯托;18、电器开关;19、换挡面板;20、翻转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1,仪表板1从内到外依次由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构成,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设置有空腔5,且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连接有连接条4,仪表板1的一端连接有后盖板6,后盖板6上设置有通风窗7,仪表板1远离后盖板6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9,安装板9内侧靠近仪表板1处设置有卡扣12,安装板9内侧远离卡扣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11,仪表板1靠近安装板9一端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仪表板1与安装板9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仪表板1顶部靠近后盖板6的一端设置有扶手16,仪表板1顶部位于扶手16的一端设置有杯托17,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侧设置有电器开关18,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端设置有换挡面板19,仪表板1顶部远离扶手16的一端设置有翻转盒2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仪表板1设置为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双层结构,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存在空腔5,且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连接有连接条4,可使仪表板1有较好的强度及韧度,当仪表板1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可大程度的缓冲其受到的冲击力,仪表板1不容易发生形变的现象,较为耐用,通过在仪表板1顶部依次设置有扶手16、杯托17、换挡面板19、翻转盒20,且在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侧设置有电器开关18,将多种部件结构整齐的分布与仪表板1上,充分的利用仪表板1的空间,可使仪表板1集合较多的功能。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安装板9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棱10,且加强棱10相互交错设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安装板9的内侧交错设置加强棱10,可使安装板9的强度更高,不易发生形变。请着重参阅图1、图2和图4,通风窗7的内侧设置有百叶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通风窗7的内侧设置有百叶8,在进行换气时,风可通过百叶8之间的间隙排出。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仪表板1呈槽形结构,仪表板1远离后盖板6的一端呈斜面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仪表板1设置为开槽结构,且仪表板1的一端设置为斜面结构,复合车体内结构,便于安装。请着重参阅图2,连接条4的数目为多组,且多组连接条4呈等间距均匀分布与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均匀设置多组连接条4,可增加仪表板1的强度与韧性。请着重参阅图1,仪表板1的材质为耐热ABS,且仪表板1的表面镀膜处理,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仪表板1的材质设置为耐热ABS,可使仪表板1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通过在仪表板1表面进行镀膜处理,可使仪表板1表面光滑,增加美观。请着重参阅图1,扶手16呈弧形,且扶手16的顶部设置有软垫,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扶手16设置为弧形结构,符合人体结构,通过在扶手16的顶部设置软垫,增加扶手16的舒适度。请着重参阅图1、图2和图3,翻转盒20的顶部设置有开槽,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翻转盒20的顶部设置有开槽,可便于翻转盒20的打开。工作原理:首先通过第二螺纹孔15、连接块13、安装块11与卡扣12将仪表板1安装在汽车前排驾驶员座椅和副驾座椅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当仪表板1受到外部产生的冲击力时,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组成的双层仪表板1,,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存在空腔5,且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连接有连接条4,可使仪表板1有较好的韧性,不容易出现形变的现象,可将胳膊手部搭在扶手16上,较为舒适,可在杯托17的内部放入饮水杯,可在翻转盒20内部放置较小物体,进行通风换气时,空气通过通风窗7排出,在仪表板1上集合了多种功能,实用性得到提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1)从内到外依次由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构成,所述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设置有空腔(5),且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连接有连接条(4),所述仪表板(1)的一端连接有后盖板(6),所述后盖板(6)上设置有通风窗(7),所述仪表板(1)远离后盖板(6)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内侧靠近仪表板(1)处设置有卡扣(12),所述安装板(9)内侧远离卡扣(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11),所述仪表板(1)靠近安装板(9)一端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仪表板(1)与安装板(9)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所述仪表板(1)顶部靠近后盖板(6)的一端设置有扶手(16),所述仪表板(1)顶部位于扶手(16)的一端设置有杯托(17),所述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侧设置有电器开关(18),所述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端设置有换挡面板(19),所述仪表板(1)顶部远离扶手(16)的一端设置有翻转盒(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及其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1)从内到外依次由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构成,所述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设置有空腔(5),且第一板层(2)与第二板层(3)之间连接有连接条(4),所述仪表板(1)的一端连接有后盖板(6),所述后盖板(6)上设置有通风窗(7),所述仪表板(1)远离后盖板(6)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内侧靠近仪表板(1)处设置有卡扣(12),所述安装板(9)内侧远离卡扣(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11),所述仪表板(1)靠近安装板(9)一端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仪表板(1)与安装板(9)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所述仪表板(1)顶部靠近后盖板(6)的一端设置有扶手(16),所述仪表板(1)顶部位于扶手(16)的一端设置有杯托(17),所述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侧设置有电器开关(18),所述仪表板(1)顶部位于杯托(17)的一端设置有换挡面板(19),所述仪表板(1)顶部远离扶手(16)的一端设置有翻转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俞纪龙石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科达斯特恩常州汽车塑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