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烯烃聚合的甲硅烷基桥联双联苯-苯氧基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503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0:47
实施例涉及形成的金属络合物,其中所述金属络合物在聚烯烃聚合中用作前催化剂并且包含以下结构(式(I))。

Methylsilyl Bridged Biphenyl-Phenoxy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The embodiment relates to formed metal complexes, which are used as pre-catalysts in poly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comprise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Formula (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烯烃聚合的甲硅烷基桥联双联苯-苯氧基催化剂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6年7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368,706的优先权,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用于烯烃聚合的甲硅烷基桥联双联苯-苯氧基催化剂体系的合成。
技术介绍
烯烃基聚合物如聚乙烯和/或聚丙烯经由各种催化剂体系生产。在烯烃基聚合物的聚合方法中使用的这类催化剂体系的选择为有助于这类烯烃基聚合物的特性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聚乙烯和聚丙烯被制造用于各种制品。聚乙烯和聚丙烯聚合方法可在许多方面变化,以生产各种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所得聚乙烯树脂,这使得各种树脂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乙烯单体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存在于液体稀释剂中,如烷烃或异烷烃,例如异丁烷。也可将氢气添加到反应器中。用于生产聚乙烯的催化剂体系典型地可包含铬基催化剂体系、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和/或分子(茂金属或非茂金属)催化剂体系。稀释剂和催化剂体系中的反应物在升高的聚合温度下在环管反应器周围循环,从而生产聚乙烯均聚物和/或共聚物,这取决于是否存在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从环管反应器中除去反应混合物的一部分,包括溶解在稀释剂中的聚乙烯产物,以及未反应的乙烯和一种或多种任选的共聚单体。反应混合物在从环管反应器中除去时可进行加工以从稀释剂和未反应的反应物中除去聚乙烯产物,其中稀释剂和未反应的反应物典型地被再循环回到环管反应器中。或者,可将反应混合物送至与第一环管反应器串联连接的第二反应器,例如环管反应器,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可生产第二聚乙烯级分。
技术实现思路
尽管在开发适用于烯烃聚合(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聚合)的催化剂体系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但仍然需要比比较催化剂体系表现出更高效率的前催化剂和催化剂体系;它们能够生产具有较低熔体流动比(I10/I2)和较窄分子量分布(MWD)的聚合物。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描述包含由式(I)定义的结构的金属配体络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式(I)的M为各自独立地处于+2、+3或+4的形式氧化态的钛、锆或铪。(X)n的n为0、1、2或3的整数。当n为0时,X不存在。每个X独立地为中性、单阴离子或双阴离子型单齿配体;或两个X连在一起以形成中性、单阴离子或双阴离子型双齿配体。X和n以使得式(I)的金属配体络合物总体上呈中性的方式来选择。每个Z独立地为O、S、N(C1-C40)烃基或P(C1-C40)烃基。在式(I)中,R1-7和R10-16选自以下组成的组:(C1-C40)烃基、(C1-C40)杂烃基、Si(RC)3、P(RP)2、N(RN)2、ORC、SRC、NO2、CN、CF3、RCS(O)-、RCS(O)2-、(RC)2C═N-、RCC(O)O-、RCOC(O)-、RCC(O)N(R)-、(RC)2NC(O)-、卤素原子、氢原子以及其组合,并且其中每个RC独立地为未经取代的(C1-C18)烃基,每个RP为未经取代的(C1-C18)烃基,并且每个RN为未经取代的(C1-C18)烃基或不存在。当RN不存在时,那么N包含-N=。在式(I)的一些实施例中,R8和R9为氢原子,R23和R24独立地选自–(CRC2)m-,其中m为1至10的整数。在式(I)的一些实施例中,R17-2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40)烃基,或选自R17-22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团可一起结合成环结构,其中这类环结构在环中具有3至50个原子,不包括任何氢原子。在一个实施例中,R17-19的非氢原子的总和大于1,和/或R20-22的非氢原子的总和大于1。至少R1、R16或两者包含式(II)、式(III)或式(IV):在一些实施例中,R31-35、R41-44和R51-59独立地选自(C1-C40)烃基、(C1-C40)杂烃基、Si(RC)3、P(RP)2、N(RN)2、ORC、SRC、NO2、CN、CF3、RCS(O)-、RCS(O)2-、(RC)2C═N-、RCC(O)O-、RCOC(O)-、RCC(O)N(R)-、(RC)2NC(O)-、卤素原子、氢原子以及其组合;并且其中每个RC独立地为未经取代的(C1-C18)烃基,每个RP为未经取代的(C1-C18)烃基,并且每个RN为未经取代的(C1-C18)烃基或不存在。当RN不存在时,那么N包含-N=。附图说明图1为由五种催化剂体系合成的五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叠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结果的图。图2为由五种催化剂体系合成的五种聚合物的结晶洗脱分级(CEF)重叠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可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中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彻底和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主题的范围。术语“独立选择的”在本文中用于指示R基团,如R1、R2、R3、R4和R5可相同或不同(例如,R1、R2、R3、R4和R5均可为经取代的烷基或R1和R2可为经取代的烷基并且R3可为芳基等)。单数形式的使用包括复数形式的使用,并且反之亦然(例如己烷溶剂,包括多种己烷)。命名的R基团通常将具有本领域公认的对应于具有此名称的R基团的结构。这些定义旨在补充和说明而不是排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定义。术语“脂族”意指具有1至40个碳原子或1至18个碳原子的非芳族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链烃基。所谓如在一些上述定义中提及的如“经取代的脂族部分”、“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的烷基”和“经取代的烯基”中的“经取代的”意指在烃基、亚烃基、烷基、烯基、芳基或其它部分中,与碳原子键合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替代,所述取代基为如羟基、烷氧基、烷硫基、氨基、卤素和甲硅烷基(仅举几个实例)的基团。当术语“经取代的”出现在可以取代的基团列表之前时,术语旨在适用于此基团的每个成员。也就为说,短语“经取代的烷基、烯基和炔基”应解释为“经取代的烷基、经取代的烯基和经取代的炔基”。类似地,“任选经取代的烷基、烯基和炔基”应解释为“任选经取代的烷基、任选经取代的烯基和任选经取代的炔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描述包含由式(I)定义的结构的金属配体络合物:式(I)的金属配体络合物中的M可包含过渡金属、镧系元素、锕系元素或第3族至第10族元素。在其它实施例中,M包含第4族元素。在一些实施例中,式(I)的M为各自独立地处于+2、+3或+4的形式氧化态的钛(Ti)、锆(Zr)或铪(Hf),并且(X)n的n为来自0、1、2或3的整数。在一些实施例中,X部分与M形成共价键、配价键、离子键或其组合。每个X独立地为中性、单阴离子或双阴离子型单齿配体;或两个X连在一起以形成中性、单阴离子或双阴离子型双齿配体。X和n以使得式(I)的金属配体络合物总体上呈中性的方式来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存在两个或更多个X单齿配体时,每个X为相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单齿配体为单阴离子型配体。单阴离子型配体具有-1的净形式氧化态。每个单阴离子型配体可独立地为氢化物、(C1-C40)烃基碳阴离子、(C1-C40)杂烃基碳阴离子、卤离子、硝酸根、碳酸根、磷酸根、硫酸根、HC(O)O-、(C1-C40)烃基C(O)O-、HC(O)N(H)-、(C1-C40)烃基C(O)N(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配体络合物,其包含由式(I)定义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9 US 62/3687061.一种金属配体络合物,其包含由式(I)定义的结构:其中:M为各自独立地处于+2、+3或+4的形式氧化态的钛、锆或铪;并且n为0至3的整数,并且其中当n为0时,X不存在;并且每个X独立地为中性、单阴离子或双阴离子型单齿配体;或两个X连在一起以形成中性、单阴离子或双阴离子型双齿配体;并且X和n以使得所述式(I)的金属配体络合物总体上呈中性的方式来选择;并且每个Z独立地为O、S、N(C1-C40)烃基或P(C1-C40)烃基;R1-7和R10-16选自以下组成的组:(C1-C40)烃基、(C1-C40)杂烃基、Si(RC)3、P(RP)2、N(RN)2、ORC、SRC、NO2、CN、CF3、RCS(O)—、RCS(O)2—、(RC)2C═N—、RCC(O)O—、RCOC(O)—、RCC(O)N(R)—、(RC)2NC(O)—、卤素原子、氢原子以及其组合;R8和R9由氢原子构成;R23和R24独立地选自–(CRC2)m-,其中m为1至10的整数;R17-22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40)烃基,或选自R17-22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团能够一起结合成环结构,其中这类环结构在所述环中具有3至50个原子,不包括任何氢原子;至少R1、R16或两者包含式(II)、式(III)或式(IV):R31-35、R41-44和R51-59独立地选自(C1-C40)烃基、(C1-C40)杂烃基、Si(RC)3、P(RP)2、N(RN)2、ORC、SRC、NO2、CN、CF3、RCS(O)—、RCS(O)2—、(RC)2C═N—、RCC(O)O—、RCOC(O)—、RCC(O)N(R)—、(RC)2NC(O)—、卤素原子、氢原子以及其组合;并且其中独立选择的每个RC为(C1-C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Q·杜P·P·方丹A·J·杨S·G·布朗J·E·德洛本T·维迪雅Z·T·瑞卡维A·E·弗勒克张春明R·菲格罗亚J·克洛辛
申请(专利权)人: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