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90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撞梁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且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分别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渐缩。由于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中部分别朝向两端渐缩,能够使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厚度降低,从而减少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占用空间,为缓冲模块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增加缓冲模块的厚度,提高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的缓冲作用,提高防撞梁的行人保护性能。

Anti-collision beam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collision beam and an automobi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s. The anti-collision beam includes an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The outer outline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is arc, and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the outer outline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is gradually contracted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to both ends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As the outer contour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shrinks from the middle to the two ends, the thickness of the two ends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can be reduced, thus the occupied space of the two ends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can be reduced, the installation space of the buffer module can be increased, the thickness of the buffer module can be increased, the cushioning effect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pedestrian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以及一种具有该防撞梁的汽车。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汽车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和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防撞梁本体1’和吸能盒都可以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汽车的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本体1’,如图1所示,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的两端分别与后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并且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形成腔体,在安装时,后面板用于与车身连接,前面板朝向汽车的外部设置,并且在防撞梁本体1’的外侧设置缓冲模块,缓冲模块的外侧设置保险杠。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其中,前面板和后面板均为弧形面板,且前面板与后面板的弧度基本相同,在前面板与后面板固定形成防撞梁本体1’后,沿防撞梁本体1’的延伸方向,防撞梁本体1’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由于保险杠的两端朝向车身后方倾斜,因此保险杠与防撞梁本体1’之间的空间,沿防撞梁本体1’的延伸方向,由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分别向两端渐缩,但由于防撞梁本体1’两端的厚度与中部的厚度基本一致,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占用了较大的空间,造成防撞梁本体1’两端位置处的缓冲模块能够安装的空间减少,缓冲模块的厚度降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缓冲作用减弱,不利于行人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的行人保护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且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分别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渐缩。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面板的外表面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二面板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腔体;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腔体由所述腔体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腔体的两端渐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均为弧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朝向汽车外部的一面上,且沿所述缓冲模块的延伸方向,所述缓冲模块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模块由泡沫塑料制成。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技术所述的防撞梁。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还包括保险杠,所述保险杠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朝向汽车外部的一侧。本技术提供的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且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渐缩。由于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中部分别朝向两端渐缩,能够使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厚度降低,从而减少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占用空间,为缓冲模块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增加缓冲模块的厚度,提高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的缓冲作用,提高防撞梁的行人保护性能。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本技术提供的防撞梁,由于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中部分别朝向两端渐缩,能够使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厚度降低,从而减少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占用空间,为缓冲模块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增加缓冲模块的厚度,提高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的缓冲作用,提高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缓冲模块;4-保险杠;1’-防撞梁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及汽车,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防撞梁及汽车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如图2至图4所示,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且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分别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渐缩。其中,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该弧形朝向汽车的外部凸出,由于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中部分别朝向两端渐缩,使防撞梁本体的厚度由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分别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逐渐降低,减小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占用空间,为缓冲模块3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增加缓冲模块3的厚度,提高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的缓冲作用,提高防撞梁的行人保护性能。此外,由于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中部朝向两端渐缩,能够减少用于制造防撞梁本体的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包括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第一面板1的一端与第二面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面板1的另一端与第二面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面板1的外表面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二面板2倾斜。其中,第一面板1用于朝向汽车的外部设置,第二面板2用于朝向汽车设置,第一面板1的一端与第二面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面板1的另一端与第二面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能够使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组成防撞梁本体,形成外轮廓为弧形的防撞梁本体。第一面板1的外表面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二面板2倾斜,能够使第一面板1的外表面与第二面板2之间的距离,由第一面板1的中部朝向第一面板1的两端逐渐减小,从而减少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占用空间,为缓冲模块3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增加缓冲模块3的厚度,提高防撞梁在发生碰撞时的缓冲作用,提高防撞梁的行人保护性能。进一步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之间形成腔体;沿防撞梁本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且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分别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渐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为弧形,且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外轮廓由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分别朝向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渐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面板的外表面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二面板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腔体;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腔体由所述腔体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腔体的两端渐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海龙唐莉李立友张超宾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