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罩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7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冷却发动机及发动机的后方的冷却部件的车身下部罩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下部罩构造包括:开口,其形成于发动机下部罩,使至少机油滤清器元件及发动机露出;凹部,使开口的前缘部向上方凹陷而形成该凹部;供给路径,其将从凹部导入的行驶风向发动机供给;以及保护构件,其覆盖机油滤清器元件,保护构件在车宽方向上与供给路径邻接,包括:覆盖机油滤清器元件下方的大致水平板状的下壁部、以及将供给路径和机油滤清器元件隔开的分隔壁部,下壁部(31)具有随着向分隔壁部(40)侧接近而升高的曲面状的第1曲壁部(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下部罩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下部罩构造。
技术介绍
车身下部侧通常由平板状的下部罩封盖。在像这样使用了下部罩的构造(以下称作“车身下部罩构造”)中,存在下部罩的上方空间构成了行驶风流路的情况。例如,专利文献1的发动机下部罩的上方空间成为用于向配置在发动机室的后侧的发动机供给行驶风的流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发动机下部罩的上方空间(发动机下部罩与发动机之间的空间)成为用于向配置在发动机的后方的散热器供给行驶风的流路。另外,专利文献3的下部罩构造为:在下部罩的位于催化剂的下方的部位形成有缺口部,催化剂的热量经由缺口部向下部罩的下方放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61272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577253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5734036号公报然而,在发动机的下端接近发动机下部罩的情况下,无法确保发动机下部罩的上方空间(行驶风的流路),无法向配置在发动机的后方且需要冷却的冷却部件供给行驶风。对此,虽然可以考虑在发动机下部罩形成将发动机及冷却部件等露出的开口以实现发动机等的散热这样的方法,但是会成为较大的开口,导致发动机机油滤清器暴露在外。因此,需要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下部罩构造,其包括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的至少一部分的发动机下部罩,在该发动机室从前侧起依次配置有机油滤清器元件、发动机及冷却部件,该车身下部罩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开口,其形成于所述发动机下部罩,使至少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及所述发动机露出;凹部,使所述开口的前缘部向上方凹陷而形成该凹部;供给路径,其是所述凹部的后方的空间,将从所述凹部导入的行驶风向所述发动机供给;以及保护构件,其覆盖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所述保护构件在车宽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路径邻接,所述保护构件包括:下壁部,其为大致水平板状,将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的下方覆盖;以及分隔壁部,其从所述下壁部的端部立起,将所述供给路径和所述机油...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7 JP 2017-1253271.一种车身下部罩构造,其包括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的至少一部分的发动机下部罩,在该发动机室从前侧起依次配置有机油滤清器元件、发动机及冷却部件,该车身下部罩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开口,其形成于所述发动机下部罩,使至少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及所述发动机露出;凹部,使所述开口的前缘部向上方凹陷而形成该凹部;供给路径,其是所述凹部的后方的空间,将从所述凹部导入的行驶风向所述发动机供给;以及保护构件,其覆盖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所述保护构件在车宽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路径邻接,所述保护构件包括:下壁部,其为大致水平板状,将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的下方覆盖;以及分隔壁部,其从所述下壁部的端部立起,将所述供给路径和所述机油滤清器元件隔开,所述下壁部具有第1曲壁部,该第1曲壁部为随着向所述分隔壁部侧接近而升高的曲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开口的后缘部的上方,所述开口的后缘部位于比所述发动机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圣彦山岸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