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69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其中,该后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与第一侧纵梁对称设置;前横梁,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相连接;后横梁,其与前横梁相对设置且其侧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相连接,并且,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铝合金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铝合金件,铝合金件的重量更轻,从而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一体模具铸造而成,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序,使得各支架在相对应的梁上的硬点更加精确,提高了制造精度,从而使得后副车架总成的出厂一致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副车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同时也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具有支撑前后悬架、发动机和转向器等作用,同时通过四点或六点与车身连接,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小振动和噪声直接进入车厢。另外副车架作为前后桥的所有零部件的安装支撑,对整车装配的模块化分装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后副车架为钣金冲压件,材料通常为SAPH440,重量较重,且其与设置于其上的各个支架之间为焊接,由于焊接组件过多,势必会存在装配精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后副车架重量较重的问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该后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与第一侧纵梁对称设置;前横梁,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相连接;后横梁,其与前横梁相对设置且其侧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相连接,并且,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铝合金件。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均包括:第一支撑梁,其具有预设弧度;用于安装后减振器的第一支架,其与第一支撑梁相连接;用于安装后上摆臂的第二支架,其与第一支撑梁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支撑梁一体铸造成型。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一支撑梁具有相对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的长度小于第二曲面的长度,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曲面,第二支架设置于与第一曲面相邻的侧面。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其一端与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前横梁包括:第二支撑梁;两个用于安装稳定杆的第三支架,两个第三支架分别与第二支撑梁的两端相连接;两个用于安装前束调节杆的第四支架,两个第四支架均与第二支撑梁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梁、各第三支架和各第四支架为一体铸造成型。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二支撑梁的两端为向第二支撑梁的同一侧弯曲的弯曲端,并且,各弯曲端的宽度从其弯曲起始位置至其弯曲终结位置先增大再减小。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二支撑梁为轴对称结构,并且,各第四支架在支撑梁上对称设置,各第四支架在第二支撑梁上对称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后横梁包括:第三支撑梁,其具有两个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连接端;用于安装后下摆臂的第五支架,其与第三支撑梁相连接,并且,第三支撑梁与第五支架一体铸造成型。进一步地,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三支撑梁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分别用于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插入的凹槽,并且,两个凹槽分别位于支撑梁的表面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铝合金件,相比于传统的钣金冲压件,铝合金件的重量更轻,从而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一体模具铸造而成,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序,使得各支架在相对应的梁上的硬点更加精确,提高了制造精度,从而使得后副车架总成的出厂一致性更好,同时也简化了制造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后副车架总成。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后副车架总成是采用铝合金支撑的,从而使得后副车架总成的重量大大地减小了,进而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同时,构成后副车架总成的第一侧纵梁、第二侧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均为一体模具铸造而成,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序,使得各支架在相对应的梁上的硬点更加精确,提高了制造精度,从而使得车辆的出厂一致性更好,同时也简化了制造工艺,缩短了车辆的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车辆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副车架总成中,第一侧纵梁和第二侧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副车架总成中,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副车架总成中,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后副车架总成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后副车架总成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后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侧纵梁1、第二侧纵梁2、前横梁3和后横梁4。其中,第一侧纵梁1与第二侧纵梁2对称设置,前横梁3的顶部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纵梁1和第二侧纵梁2相焊接。后横梁4与前横梁3相对设置,后横梁4的侧面分别与第一侧纵梁1的一个端部和第二侧纵梁2的一个端部相连接。第一侧纵梁1、第二侧纵梁2。前横梁3和后横梁4均为铝合金件,相比于传统的钣金冲压件,铝合金件的重量更轻,从而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第一侧纵梁1和第二侧纵梁2的结构相同,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第一侧纵梁1和第二侧纵梁2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第一侧纵梁1和第二侧纵梁2均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梁11、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其中,第一支撑梁11具有一定的弧度,以满足第一支撑梁11同时与车身和后副车架的其他部件连接的需求。第一支架12与第一支撑梁11相连接,后减振器通过第一支架12安装于第一支撑梁11上。第二支架13与第一支撑梁11相连接,后上摆臂通过第二支架13安装于第一支撑梁11上,并且,第一支撑梁11、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的材料均采用铝合金,相比于传统的钣金冲压件,铝合金件的重量更轻,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第一支撑梁11、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为一体成型,即第一侧纵梁1和第二侧纵梁2均为一体模具铸造而成,从而实现了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集成于第一支撑梁11上,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序,使得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在第一支撑梁11上的硬点更加精确,提高了制造精度,从而使得第一侧纵梁1和第二侧纵梁2的出厂一致性更好,同时也简化了制造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为适应后减振器和后上摆臂的位置,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梁11的两个相邻的侧面。第一支撑梁1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段16和第二连接段17。其中,第二连接段1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6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二连接段17与第一连接段16呈夹角设置,例如呈钝角设置,以形成第一支撑梁11的弧度,且二者的连接处圆滑过渡,以避免应力集中。第二连接段17的另一端可与后副车架的其他部件相连接。第一连接段16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部18,第一支撑梁11通过连接部18与车身相连接。第一支架12设置于第一连接段16,第二支架13设置于第二连接段17,以避免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纵梁(1);第二侧纵梁(2),与所述第一侧纵梁(1)对称设置;前横梁(3),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纵梁(1)和所述第二侧纵梁(2)相连接;后横梁(4),其与所述前横梁(3)相对设置且其侧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纵梁(1)和所述第二侧纵梁(2)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侧纵梁(1)、所述第二侧纵梁(2)、所述前横梁(3)和所述后横梁(4)均为铝合金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纵梁(1);第二侧纵梁(2),与所述第一侧纵梁(1)对称设置;前横梁(3),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纵梁(1)和所述第二侧纵梁(2)相连接;后横梁(4),其与所述前横梁(3)相对设置且其侧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纵梁(1)和所述第二侧纵梁(2)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侧纵梁(1)、所述第二侧纵梁(2)、所述前横梁(3)和所述后横梁(4)均为铝合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纵梁(1)和所述第二侧纵梁(2)均包括:第一支撑梁(11),其具有预设弧度;用于安装后减振器的第一支架(12),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1)相连接;用于安装后上摆臂的第二支架(13),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1)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支撑梁(1)一体铸造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1)具有相对的第一曲面(14)和第二曲面(15),所述第一曲面(14)的长度小于第二曲面(15)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架(12)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14),所述第二支架(13)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曲面(14)相邻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1)包括:第一连接段(16);第一连接段(17),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6)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段(17)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6)呈夹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关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