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73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左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一冷却液通道;所述下模的右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的下方;多个导热柱,其间隔设置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之间,并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外侧包裹有铝合金液体的型芯、镶件快速降温,缩短冷却时间,加快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缸体是汽车发动机乃至汽车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发动机缸体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汽车整体质量,因此发动机缸体的制造加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视。发动机缸体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使得模具维持正常的生产,通常需要在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上设置冷却通道以及相应的恒温冷却装置以维持模具温度的恒定,恒温冷却装置一般是单一的一个冷却液流通通道,散热速度比较慢,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从而影响到模具的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能够对外侧包裹有铝合金液体的型芯、镶件快速降温,缩短冷却时间,加快成型。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左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一冷却液通道;所述下模的右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的下方;多个导热柱,其间隔设置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之间,并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液通道内设置有薄铜层,其厚度为2mm。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均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由螺旋管体和外管体构成,所述螺旋管体与所述第一进液口或所述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外管体套设于所述螺旋管体的外侧,所述外管体的内层设置有保温棉层。优选的是,所述导热柱包括:铜管,其为中空圆柱形结构;隔板,其将铜管内分隔为多个腔室,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腔室内填充有陶瓷散热颗粒。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下模设置两层冷却液通道,从而可以快速的将下模中心温度最高处的热量由上至下迅速传递,第一冷却液通道吸收镶件的热量后能够快速的传递给第二冷却液通道,同时第二冷却液通道可以吸收下模下部的热量,从而缩短了脱模时间,并且冷却液通道设置为U型结构能够增长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果。能够对外侧包裹有铝合金液体的型芯、镶件快速降温,缩短了脱模时间。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热柱的结构示意图。1-上模,2-下模,31-螺旋管体,32-外管体,4-第一冷却液通道,5-导热柱,6-第二冷却液通道,51-铜管,52-隔板,53-陶瓷散热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设置于所述下模2上,所述下模2的左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在下模2中形成U型的第一冷却液通道4;所述下模2的右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在下模2中形成U型的第二冷却液通道6,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6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4的下方;多个导热柱5,其间隔设置于第一冷却液通道4和第二冷却液通道6之间,并与第一冷却液通道4和第二冷却液通道6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下模2设置两层冷却液通道,从而可以快速的将下模2中心温度最高处的热量由上至下迅速传递,第一冷却液通道4吸收镶件的热量后能够快速的传递给第二冷却液通道6,同时第二冷却液通道6可以吸收下模2下部的热量,从而缩短了脱模时间,并且冷却液通道设置为U型结构能够增长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果。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液通道内设置有薄铜层,其厚度为2mm,提高传热效率。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均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由螺旋管体31和外管体32构成,所述螺旋管体31与所述第一进液口或所述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外管体32套设于所述螺旋管体31的外侧,所述外管体32的内层设置有保温棉层。螺旋管体31能够加快冷却液的流速,冷却液呈螺旋状进入第一冷却液通道4或第二冷却液通道6,提高了散热效果。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柱5包括:铜管51,其为中空圆柱形结构;隔板52,其将铜管51内分隔为多个腔室,所述隔板52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腔室内填充有陶瓷散热颗粒5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铜管51分给为多个腔室,内部填充陶瓷散热颗粒53,能够加快散热,且将导热柱5的铜管51变为空心,减少铜的用量。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左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一冷却液通道;所述下模的右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的下方;多个导热柱,其间隔设置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之间,并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左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一冷却液通道;所述下模的右侧位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在下模中形成U型的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的下方;多个导热柱,其间隔设置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之间,并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杨波吴浩甘启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鸿鑫富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