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190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包括三组凳型结构和三组底板;所述凳型结构包括顶面和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与顶面的四角连接,其另一端与相邻的底板连接;三组底板为中部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中部底板为U型结构,其内侧四角与对应的中部凳型结构的四根支撑柱连接,其两个外侧边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左凳型结构和右凳型结构相邻的两根支撑柱连接;左凳型结构和右凳型结构的另外两根支撑柱分别与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两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为一体的三组凳型结构和三组底板的设计,使吸能块具有中空的结构,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一方面赋予吸能块优异的吸能性能,另一方面节约原料,降低吸能块重量,从而为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结构吸能块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量化结构吸能块。
技术介绍
门内饰板总成侧碰区域结构是设计师门内饰板总成设计中最为复杂的设计工作。在结构设计时,需要同时满足造型、制造可行性、乘员安全性能和结构刚度等的要求。其中,乘员安全性能要求门内饰板总成在子系统侧碰试验中,向车外方向有一定的位移溃缩,即结构弱化以达到吸收能量的作用。乘员使用结构刚度要求门内饰板总成在使用过程中结构足够强,能承受乘员一定方向的滥用力,即结构加强达到满足乘员使用要求。乘员安全性能及使用结构刚度互相矛盾,因此工程师在设计门内饰板总成结构时需要同时平衡这两项指标。为了满足侧碰法规的要求,门内饰板总成要进行防撞设计,现有方法均为在门内饰板内安装泡沫吸能块,以吸收撞击能量。现有泡沫吸能块一般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经聚合发泡制成。这种泡沫吸能块存在如下缺点:1、普通的泡沫吸能块为实心结构,重量比较重,而且实心的吸能块在侧碰时不能很好地提供溃缩行程,达不到最佳的吸能效果;2、由于发泡的密度不能准确的控制,发泡制作过程中需要冷却,产品稳定性差,发泡块会收缩,表面凹凸不平,外观尺寸不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组凳型结构和三组底板;所述凳型结构包括顶面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的四角连接,其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底板连接;三组所述底板为中部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其中,所述中部底板为U型结构,其内侧四角与对应的中部凳型结构的四根支撑柱连接,其两个外侧边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左凳型结构和右凳型结构相邻的两根支撑柱连接;所述左凳型结构和右凳型结构的另外两根支撑柱分别与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组凳型结构和三组底板;所述凳型结构包括顶面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的四角连接,其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底板连接;三组所述底板为中部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其中,所述中部底板为U型结构,其内侧四角与对应的中部凳型结构的四根支撑柱连接,其两个外侧边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左凳型结构和右凳型结构相邻的两根支撑柱连接;所述左凳型结构和右凳型结构的另外两根支撑柱分别与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底板的U形口端及另一端的中部各带一个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中部各带一个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轻量化结构吸能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以顶面朝向门内饰板,通过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兵陆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安通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