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65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解决了装配繁琐的问题,它一体成形在车门内饰板上,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凸台,所述门内饰板表面有沉台,在所述沉台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顶部有一定厚度的所述凸台,有与所述沉台构成一体且向凸台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支撑体,有与所述凸台构成一体且向所述沉台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所述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相连接部设置有弱化槽,由于使用了此装置,在装配时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单独发泡、焊接、节省成本和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车门内饰板防撞块通常采用的是在门内饰板上焊接吸能块,这种吸能块一般采用的是EPP块,其缺点是需要单独的EPP发泡模具和焊接设备,单独去装配焊接,费工时,同时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解决了装配繁琐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它一体成形在车门内饰板上,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凸台,所述门内饰板表面有沉台,在所述沉台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顶部有一定厚度的所述凸台,有与所述沉台构成一体且向凸台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支撑体,有与所述凸台构成一体且向所述沉台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所述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相连接部设置有弱化槽。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位置靠近所述支撑柱。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弱化槽共同一体形成一个支撑体,在所述沉台和所述凸台之间分布4等份支撑体。
[0008]可选地,所述凸台包括顶板以及沿着顶部边缘向所述沉台方向延伸的护板。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沉台之间形成夹角。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沉台之间形成夹角。
[001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下端横向相连构成平台。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弱化槽在所述平台表面。
[0013]进一布地,所述弱化槽的长度从平台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0014]可选地,所述支撑柱中间是镂空的。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技术的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由于使用了此装置,在装配时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单独发泡、焊接、节省成本和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正视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的A

A部剖视图;
[0021]图4是没有安装门内饰板防撞装置正视图;
[0022]图5是图4所示的F

F部剖视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车门内饰板;
[0025]2、沉台;
[0026]3、第一支撑体;
[0027]4、第二支撑体;
[0028]5、弱化槽;
[0029]6、凸台;
[0030]7、支撑柱;
[0031]8、平台;
[0032]9、第一EPP防撞块;
[0033]10、第一焊接柱;
[0034]11、第二EPP防撞块;
[0035]12、第二焊接柱;
[0036]13、车门外挡板;
[0037]14、车门中间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41]如图1 、图2和图3所示,车门外挡板13和车门中间挡板14固定在一起,内饰板1一体成形在车门中间挡板14上,包括第第一支撑体3、第二支撑体4和凸台6,内饰板1表面上设置有沉台2,在沉台2表面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柱7,在支撑柱7顶部有一定厚度的凸台6,与沉台2构成一体并且向凸台6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有第一支撑体3,与凸台6构成本体并且向沉台2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有第二支撑体4,第一支撑体3与第二支撑体4相连接的部分设置有弱化槽5。
[0042]第二支撑柱4的位置靠近支撑柱7。
[0043]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和弱化槽5构成一个整体,同时也一个支撑体,在沉台2
和凸台6之间分成4等份支撑体。
[0044]凸台6包括顶板以及沿着顶部边缘向沉台方向延伸的护板。
[0045]第一支撑体3与沉台之间形成夹角。
[0046]第二支撑体4与沉台之间形成夹角。
[0047]第一支撑体3的上端与第二支撑体4的下端横向相连构成平台8。
[0048]弱化槽5在平台8表面设置。
[0049]弱化槽5从平8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0050]支撑柱7中间是镂空的。
[0051]图4和图5是改进前的方案,用来和本方案作对比,显示第一EPP防撞块9所在的位置,同进也显示了第二EPP防撞块11的位置,第一焊接柱10和第二焊接柱12所焊接的位置也显示出来了。
[0052]其工作原理如下:
[0053]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是一个整体结构,一体成形,不需要额外的EPP块和EPP发泡模具,以及单独的装配焊接,操作起来容易。
[0054]在车门受到撞击时,车门内饰板1防撞装置的支撑柱7中间是镂空的,所以受到撞击时有缓冲作用,同时有4个支撑体,每个支撑体中间有弱化槽5,当在车门受到撞击时第一支撑体3与第二支撑体4之间也有缓冲作用,在两个部位起到保护作用。
[005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一体成形在车门内饰板(1)上,包括第一支撑体(3)、第二支撑体(4)和凸台(6),所述车门内饰板(1)表面有沉台(2),在所述沉台(2)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柱(7),在所述支撑柱(7)顶部有一定厚度的所述凸台(6),有与所述沉台(2)构成一体且向凸台(6)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支撑体(3),有与所述凸台(6)构成一体且向所述沉台(2)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所述第二支撑体(4),所述第一支撑体(3)与所述第二支撑体(4)相连接部设置有弱化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4)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撑柱(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内饰板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6)包括顶板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兵徐振球张敬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安通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