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49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应用在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挤出叶片连接结构,结构复杂,加工工艺也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呈条形形状,叶片本体内为中空结构,叶片本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还包括插设在第一连接端的驱动端盖和插设在第二连接端的从动端盖,驱动端盖、从动端盖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抵触叶片本体内壁的定位筋;驱动端盖、从动端盖的另一侧面上均设置有叶片旋转轴,叶片旋转轴与外部设置的进气格栅外框连接;具有整体结构简单,降低加工工艺难度,方便加工制作,提高加工效率,方便拆卸,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本的效果。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


[0001]本技术应用在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格栅一般安装在汽车的前端,是一种功能性的需要,它可以为发动机提供足够的空气以供燃烧,同时可以令充足的空气进入发动机舱,便于散热,避免发动机和其他部件因为高温而遭到破坏,还能保护发动机免被小石子等杂物侵害。
[0003]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布号“CN113978240A”公布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挤出叶片连接结构,包括:叶片本体,其呈条形形状,所述叶片本体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叶片本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驱动端盖,其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驱动端盖具有第一防脱Lip,且所述驱动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筋,所述第一防脱Lip及所述第一定位筋均与所述叶片本体过盈配合,所述驱动端盖上设置有连杆旋转轴,所述连杆旋转轴与外部设置的框架连杆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驱动端盖插入第一连接端,第一防脱 Lip及第一定位筋均与第一连接端过盈配合,从动端盖插入第二连接端,第二防脱Lip及第二定位筋均与第二连接端过盈配合,避免叶片挤出后的二次加工工序。
[0004]上述描述存在以下问题,此结构的主动进气格栅挤出叶片连接结构复杂,加工工艺也较为复杂,不仅降低加工效率而且还提高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解决了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挤出叶片连接结构,结构复杂,加工工艺也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包括:
[0008]叶片本体,所述叶片本体呈条形形状,所述叶片本体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叶片本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0009]还包括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驱动端盖和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从动端盖,所述驱动端盖、所述从动端盖靠近所述叶片本体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抵触所述叶片本体内壁的定位筋;
[0010]所述驱动端盖、所述从动端盖与其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相背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叶片旋转轴,所述叶片旋转轴与外部设置的进气格栅外框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叶片本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肋板Ⅰ,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分别与对应的加强肋板相抵接,所述叶片本体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加强肋板Ⅰ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Ⅱ,所述加强肋板Ⅰ、所述加强肋板Ⅱ均从所述叶片本体的第一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支撑板上与所述加强肋板Ⅱ配合的U型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叶片本体内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定位筋之间设置有导向凸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筋抵接在所述叶片本体内壁上的侧面呈弧形面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筋与所述叶片本体内壁相抵接的面、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以及U型孔的内壁均呈粗糙面设置。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技术的一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通过在驱动端盖、从动端盖靠近叶片本体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抵触叶片本体内壁的定位筋;此结构的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与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挤出叶片连接结构相比,整体结构简单,降低加工工艺难度,方便加工制作,提高加工效率;
[0017]同时可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可调整叶片本体的长度,无需更换驱动端盖和从动端盖,从而使得此叶片本体满足不同规格的主动进气格栅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0018]通过设置加强肋板Ⅰ和加强肋板Ⅱ能够对叶片本体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叶片本体的强度,当叶片本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可防止叶片本体发生变形;通过将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分别与对应的加强肋板Ⅰ过盈配合,可提高驱动端盖或者从动端盖与叶片本体安装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驱动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叶片本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叶片本体;2、第一连接端;3、第二连接端;4、驱动端盖;5、从动端盖;6、支撑板;7、定位筋;8、叶片旋转轴;9、加强肋板Ⅰ;10、加强肋板Ⅱ;11、U型孔;12、导向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1]参考图1、图2和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叶片本体1呈条形形状,叶片本体1内为中空结构,叶片本体1具有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还包括插设在第一连接端2的驱动端盖4和插设在第二连接端3的从动端盖5;驱动端盖4、从动端盖5靠近叶片本体1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抵接叶片本体1内壁的定位筋7;安装时,将驱动端盖4上的支撑板6插入叶片本体1第一连接端2的内部,设置在支撑板6上的定位筋7与叶片本体1内壁过盈配合,驱动端盖4与叶片本体1的端部端面相抵接,此时则将驱动端盖4安装在叶片本体1第一连接端2内;此后在将从动端盖5安装在叶片本体1第二连接端3内,此时从动端盖5上的定位筋7也与叶片本体1内壁过盈配合,从动端盖5与叶片本体1的端部端面相抵接,此时则将从动端盖5安装在叶片本体1第二连接端3内;驱动端盖4、从动端盖5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叶片本体(1)呈条形形状,所述叶片本体(1)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叶片本体(1)具有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2)的驱动端盖(4)和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3)的从动端盖(5),所述驱动端盖(4)、所述从动端盖(5)靠近所述叶片本体(1)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两端面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抵触所述叶片本体(1)内壁的定位筋(7);所述驱动端盖(4)、所述从动端盖(5)与其对应的所述支撑板(6)相背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叶片旋转轴(8),所述叶片旋转轴(8)与外部设置的进气格栅外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1)内部且位于所述支撑板(6)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肋板Ⅰ(9),所述支撑板(6)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兵方红亮吴纯芝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安通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