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85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车架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与发动机悬置胶垫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前悬置支架设为通过焊接固定的第一支撑部、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减少了发动机悬置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与维护,同时减轻了整个悬置系统重量。

An engine front mount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front suspension bracket, comprising a first support, a connection and a second support. The two ends of the connection are weld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upport is used for fixing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fram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is used for fixing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engine. The motive suspension mount is fixedly connect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number of engine mounting parts, facilitates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and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whole mounting system by setting the front mounting bracket as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art fixed by we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
,特别是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悬置装置对发动机起着限位、支撑、隔振的作用,而其中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又起到支撑整个发动机的作用,参照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结构示意图,现有发动机前悬置支架3′为折弯拼焊件,侧面四孔用来安装连接螺栓5′,在安装此发动机前悬置支架3′时,必须要在车架纵梁1′上布置一个发动机悬置连接板2′,起到支承作用,而且发动机悬置连接部上下翼面需与车架纵梁1′的翼面固定,再在发动机前悬置支架3′上固定发动机悬置胶垫4′,这样过多的零部件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不便,并增加了其生产与维修成本,增加了整车自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可靠性也有所提高,并且装配和维修方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车架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与发动机悬置胶垫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垂直延伸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装配孔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的底面。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装配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装配孔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四角。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撑部为倾斜设置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最低端向内翻折形成折边。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阶梯孔与所述发动机悬置胶垫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撑部于所述阶梯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前悬置支架设为通过焊接固定的第一支撑部、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减少了发动机悬置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与维护,同时减轻了整个悬置系统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状态下的轴测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部,2-连接部,3-第二支撑部,4-车架纵梁,5-发动机悬置胶垫,6-装配孔,7-折边,8-阶梯孔,9-定位孔;1′-车架纵梁,2′-发动机悬置连接板,3′-发动机前悬置支架,4′-发动机悬置胶垫,5′-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1、连接部2以及第二支撑部3,所述连接部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用于与车架纵梁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用于与发动机悬置胶垫5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前悬置支架设为通过焊接固定的第一支撑部1、连接部2以及第二支撑部3,减少了发动机悬置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与维护,同时减轻了整个悬置系统重量。所述第一支撑部1为垂直延伸的且与所述车架纵梁4的底面相贴合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1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6,所述第一支撑部1通过所述装配孔6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4的底面。车架纵梁4的底面开设有螺栓孔,避免在车架纵梁4上下翼面打孔,降低了车架开裂风险,装配时,先将第一支撑部1贴合于车架纵梁4的底面,装配孔6与螺栓孔一一对应,螺栓再穿过装配孔6和螺栓孔后固定。为提高固定强度的同时节省装配时间,所述装配孔6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装配孔6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四角。为迎合所述发动机悬置胶垫5的作用角度,提高抗压力和耐撕扯型,以及避免应力集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为倾斜设置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3的最低端向内翻折形成折边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阶梯孔8,所述第二支撑部3通过所述阶梯孔8与所述发动机悬置胶垫5固定连接。装配时,将发动机悬置胶垫5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的表面贴合,阶梯孔8提高了固定强度,避免所述发动机悬置胶垫5晃动,阶梯孔8与胶垫上的安装孔对应,螺栓穿过阶梯孔8和安装孔后固定。为提高定位精度,避免发动机悬置胶垫5与周边零部件动态干涉,造成发动机总成或零部件的损坏,所述第二支撑部3于所述阶梯孔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孔9。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1)、连接部(2)以及第二支撑部(3),所述连接部(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用于与车架纵梁(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用于与发动机悬置胶垫(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1)、连接部(2)以及第二支撑部(3),所述连接部(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用于与车架纵梁(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用于与发动机悬置胶垫(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为垂直延伸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1)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6),所述第一支撑部(1)通过所述装配孔(6)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4)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鹏张贵勇仝玉飞汤天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