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323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包括气缸盖进油口、排气侧上油道,进气侧上油道、排气侧主油道、进气侧主油道,排气侧上油道和进气侧上油道的一端均与气缸盖进油口连通;排气侧上油道的另一端通过排气侧油道入口与排气侧主油道连通,进气侧上油道的另一端与进气侧主油道连通,以此实现对液压挺柱的润滑和冷却。通过在排气侧主油道末端设置高压油泵喷嘴来润滑和冷却高压油泵凸轮,以及在排气侧上油道的旁路上设置气缸盖罩上油道来润滑和冷却气缸盖罩,使得整个气缸盖油道可同时满足液压挺柱、高压油泵凸轮和集成凸轮轴支座的气缸盖罩提供润滑和冷却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具体地指一种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升级,采用液压挺柱、高压油泵等技术已逐渐普遍,近来随着集成凸轮轴支座的气缸盖罩技术的应用,使得发动机对气缸盖油道的润滑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直喷汽油机对发动机喷油系统的喷雾质量要求很高,凸轮轴直接驱动气缸盖上安装的高压油泵来提供喷射压力,在发动机转速很高时,高压油泵凸轮的转速较高,会导致高压油泵凸轮与高压油泵柱塞工作温度较高,容易导致高压油泵凸轮和高压油泵柱塞异常磨损,需要气缸盖油道对高压油泵凸轮提供润滑及冷却功能。目前的气缸盖油道结构主要是针对进气侧和排气侧的液压挺柱进行润滑和冷却,而高压油泵凸轮和集成凸轮轴支座的气缸盖罩的润滑油道与气缸盖油道均为分散设置,使得整个发动机润滑油道结构不够紧凑,空间结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实现对液压挺柱、高压油泵凸轮和集成凸轮轴支座的气缸盖罩提供润滑和冷却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包括气缸盖进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包括气缸盖进油口(1.1)、排气侧上油道(1.2.1),进气侧上油道(1.2.2)、排气侧主油道(1.4.1)、进气侧主油道(1.4.2),所述排气侧上油道(1.2.1)和进气侧上油道(1.2.2)的一端均与气缸盖进油口(1.1)连通;所述排气侧上油道(1.2.1)的另一端通过排气侧油道入口(1.3)与排气侧主油道(1.4.1)连通,所述进气侧上油道(1.2.2)的另一端与进气侧主油道(1.4.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油泵喷嘴(1.6)和气缸盖罩上油道(2.2),所述高压油泵喷嘴(1.6)位于排气侧主油道(1.4.1)的末端;所述气缸盖罩上油道(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包括气缸盖进油口(1.1)、排气侧上油道(1.2.1),进气侧上油道(1.2.2)、排气侧主油道(1.4.1)、进气侧主油道(1.4.2),所述排气侧上油道(1.2.1)和进气侧上油道(1.2.2)的一端均与气缸盖进油口(1.1)连通;所述排气侧上油道(1.2.1)的另一端通过排气侧油道入口(1.3)与排气侧主油道(1.4.1)连通,所述进气侧上油道(1.2.2)的另一端与进气侧主油道(1.4.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油泵喷嘴(1.6)和气缸盖罩上油道(2.2),所述高压油泵喷嘴(1.6)位于排气侧主油道(1.4.1)的末端;所述气缸盖罩上油道(2.2)位于气缸盖罩(2)内;其通过气缸盖罩进油口(2.1)与排气侧上油道(1.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汽油机气缸盖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罩进油口(2.1)位于排气侧油道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张继杨刘勰靳晓妍龚婧瑶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