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609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缸,上述气缸可包括:基管,形成有中空部;主轴,配置于上述中空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内周面进行线性运动;以及主轴引导件,在上述基管的一端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周围配置,用于引导上述主轴的线性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可通过改善主轴引导件的结构,防止润滑剂泄漏,在缓解变形、振动、颤动、晃动现象等的同时延长产品的寿命,可在破损时容易进行更换,可谋求使用人员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缸(Gas cylinder),更详细地,涉及在主轴引导件的外部进行镀铬,由此体现多种颜色来提高美观性,并缓解磨损及提高抗腐蚀性的气缸。并且,本技术涉及通过改善主轴引导件的结构,防止润滑剂泄漏,在缓解变形、振动、颤动、晃动(wobble)现象等的同时延长产品的寿命,可在破损时容易进行更换,可谋求使用人员方便性的气缸。
技术介绍
通常,适用于可调节高度的椅子的气缸包括:基管(base tube),与椅子的腿部或轮子部位的上端相连接;主轴,与坐席部位的下端相连接;以及主轴引导件,弥补基管和主轴之间的直径偏差,引导主轴的上下运动。图1示出适用于椅子的以往的气缸1。参照图1,首先,在以往的普通气缸1形成圆筒形的基管11,上述圆筒形的基管11安装于椅子的腿部或轮子部位的上端。在上述基管11的上端形成有具有圆形剖面的中空部。而且,安装于坐席部位的下端的圆筒形的主轴10配置于基管11的中空部的内侧,在上述主轴10的内部也形成有中空部。其中,在中央侧形成中空部的主轴引导件4夹在基管11的上端,主轴10夹在主轴引导件4的中空部,由主轴引导件4支撑,进行上下线性运动。而且,在主轴10的中空部配置活塞杆7,上述活塞杆7固定于基管11的下端,并向主轴10方向延伸,在活塞杆7的端部配置活塞头部9,上述活塞头部9紧贴于主轴10的中空部的内周面。此时,为了维持密封力,在活塞头部9的内外侧安装O型圈6(O-ring)。借助上述活塞头部9,主轴10的内部被分为两个气体区域5、12。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在主轴10的上端配置阀装置(未图示),借助在主轴10的内周面隔开设置的气缸体2,在主轴10的内周面和气缸体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气体流路3,从而可使两个气体区域5、12相互连接。即,第一气体区域5被阀装置和活塞头部9密封,第二气体区域12被活塞头部9和安装于主轴10下端的密封块8密封。而且,由于第一气体区域5和第二气体区域12借助气体流路3相连接,因而根据气体的移动,主轴10随着活塞杆7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调整椅子的高度。例如,若使用人员拉动操作杆开放阀装置,并施加在坐席就坐的力,则第一气体区域5的气体经过阀装置并经由气体流路3向第二气体区域12流入,从而降低椅子的高度。相反,若要增加椅子的高度,则减少使用人员在坐席就坐的力即刻,在此情况下,第二气体区域12的气体经由气体流路3并通过阀装置重新向第一气体区域5流入,从而增加椅子的高度。其中,在以往的气缸1中,通常,主轴10及基管11由金属材质形成,主轴引导件4由塑料材质形成。若使用人员为了调节椅子与会议桌或书桌等的距离,而在就坐在椅子的状态下移动椅子,则向主轴10施加的外力将直接向主轴引导件4传递。上述外力传递为由使用椅子的使用人员普遍行为,若长时间向主轴引导件4施加压力,则导致主轴引导件4磨损、损伤等。这将成为缩短产品寿命的原因。并且,通常在主轴10和主轴引导件4之间涂抹油脂(grease)等的润滑剂,使得主轴10在主轴引导件4中顺畅地进行线性运动。但是,在以往的主轴引导件4结构中,存在上述润滑剂向外部泄漏的问题。上述问题对美观产生不利影响,润滑剂持续泄漏会导致主轴10与主轴引导件4之间无法顺畅地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在使用人员调节椅子的高度时会感到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改善主轴引导件的结构,防止润滑剂泄漏,在缓解变形、振动、颤动、晃动现象等的同时延长产品的寿命,在破损时容易进行更换,从而谋求使用人员方便性的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涉及气缸,上述气缸可包括:基管,形成有中空部;主轴,配置于上述中空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内周面进行线性运动;以及主轴引导件,在上述基管的一端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周围配置,用于引导上述主轴的线性运动。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主轴引导件可包括:第一引导部,外侧安插于上述基管的一端部,内侧形成有能够使上述主轴贯通的中空部;以及第二引导部,外侧与上述基管的内周面相接触,内侧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触,在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表面进行镀敷,以缓解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表面被磨损或防止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表面被腐蚀。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部可包括:环形的第一本体部,上述主轴贯通上述第一本体部;凸缘部,向上述第一本体部的放射方向突出,安插于上述基管的一端部;以及第一延伸部,向上述本体部的轴方向突出,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一端部相接触。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部还可包括支撑筋,上述支撑筋沿着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周面隔着规定间隔向放射方向配置,用于以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方式支撑上述第二引导部,上述支撑筋以与上述第一引导部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注塑成型或附着于上述第一引导部。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部还可包括支撑筋,上述支撑筋沿着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周面隔着规定间隔向放射方向配置,用于以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方式支撑上述第二引导部,上述支撑筋为具有弹力的缓冲板。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部还可包括密封部件,上述密封部件沿着上述第一本体部的内周面配置,上述密封部件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触。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引导部可包括:圆筒形的第二本体部,在外侧形成支承筋,在内侧形成中空部,上述支承筋与上述基管的内周面相接触,上述主轴贯通并配置于上述中空部;以及第二延伸部,从上述第二本体部向与第一引导部相向的一侧突出,上述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相接触。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引导部还可包括第一润滑空间部,形成于上述第二本体部的中空部,在上述第一润滑空间部残留有润滑剂,使上述主轴在上述第二本体部的中空部顺畅地进行线性运动。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润滑空间部可沿着上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周面隔着规定间隔阶段性地形成。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主轴引导件还可包括固定部件,上述固定部件插入于在上述基管形成的贯通孔,上述固定部件与形成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紧固孔和形成于上述第二延伸部的紧固槽相结合,上述固定部件用于固定上述第一引导部及上述第二引导部。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主轴引导件还可包括环形的包装部件,上述包装部件配置于包装空间,上述包装空间形成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周面和上述第二延伸部的内周面之间,上述包装部件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在上述第一延伸部的上端形成阶梯型的卡定部,上述包装部件可包括:第一紧贴部,形成上述包装部件的上部,上述第一紧贴部呈与上述卡定部相对应的形状,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以及第二紧贴部,形成上述包装部件的下部,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上述第一紧贴部和上述第二紧贴部根据上述主轴的线性运动在上述包装空间移动,阶段性地防止润滑剂的泄漏。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主轴引导件还可包括圆筒形的轴衬部件,上述轴衬部件配置于在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内周面形成的安插槽,上述轴衬部件以引导上述主轴的线性运动的方式形成有中空部。并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轴衬部件可包括:多个第二润滑空间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内周面周围隔着规定间隔向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管,形成有中空部;主轴,配置于上述中空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内周面进行线性运动;以及主轴引导件,在上述基管的一端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周围配置,用于引导上述主轴的线性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08 KR 10-2016-00278411.一种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管,形成有中空部;主轴,配置于上述中空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内周面进行线性运动;以及主轴引导件,在上述基管的一端部沿着上述中空部的周围配置,用于引导上述主轴的线性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主轴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外侧安插于上述基管的一端部,内侧形成有能够使上述主轴贯通的中空部;以及第二引导部,外侧与上述基管的内周面相接触,内侧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触,在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表面进行镀敷,以缓解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表面被磨损或防止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表面被腐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环形的第一本体部,上述主轴贯通上述第一本体部;凸缘部,向上述第一本体部的放射方向突出,安插于上述基管的一端部;以及第一延伸部,向上述本体部的轴方向突出,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一端部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还包括支撑筋,上述支撑筋沿着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周面隔着规定间隔向放射方向配置,用于以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方式支撑上述第二引导部,上述支撑筋以与上述第一引导部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注塑成型或附着于上述第一引导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还包括支撑筋,上述支撑筋沿着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周面隔着规定间隔向放射方向配置,用于以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方式支撑上述第二引导部,上述支撑筋为具有弹力的缓冲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还包括密封部件,上述密封部件沿着上述第一本体部的内周面配置,上述密封部件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圆筒形的第二本体部,在外侧形成支承筋,在内侧形成中空部,上述支承筋与上述基管的内周面相接触,上述主轴贯通并配置于上述中空部;以及第二延伸部,从上述第二本体部向与第一引导部相向的一侧突出,上述第二延伸部与上述第一延伸部相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引导部还包括第一润滑空间部,形成于上述第二本体部的中空部,在上述第一润滑空间部残留有润滑剂,使上述主轴在上述第二本体部的中空部顺畅地进行线性运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润滑空间部沿着上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周面隔着规定间隔阶段性地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容我
申请(专利权)人:三弘社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