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制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93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制动车,包括行走底盘、液压循环系统和制动系统,所述行走底盘下方转动连接有车轮和测速轮,所述车轮和测速轮均沿着钢轨滚动,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油箱、弹簧油缸,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包括呈X型交叉设置的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所述第一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活塞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油缸卸荷,驱动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相对转动以抱紧钢轨,实现制动车的安全制动,结构简单,同时,制动系统沿着制动车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提高制动稳定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沿着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可以实现制动车的正反向制动,提高制动的安全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制动车
本技术属于矿车制动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压制动车。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采用制动车预防斜巷、起伏巷轨道运输中的跑车事故。现有技术中,制动车的制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检测提升用钢丝绳的张力来控制实施制动,当钢丝绳断绳时张力迅速下降,拉伸弹簧拉动卡爪从支撑块中脱出,制动弹簧带动抱爪抱轨,实施安全制动。由于在变坡时钢丝绳张力会发生变化,当由上坡变为平巷或下坡时,钢丝绳的张力迅速下降,导致抱爪机构在正常运输时误动作,容易引起事故。一种是采用手动操作控制实施安全制动,靠人感觉运行速度,因此存在控制精度低,且需要专门的司机去控制,耗费人力的弊端。此外,制动车一般布置一套动作执行机构,只能实现单方向的制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液压制动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制动车,包括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下方转动连接有车轮和测速轮,所述车轮和测速轮均沿着钢轨滚动,还包括:液压循环系统,其包括油箱、弹簧油缸,所述油箱的出油口并行连接有动作阀和手动泵,所述动作阀通过测速轮驱动,其出油口连接有液控单向阀,其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弹簧油缸的后腔连接,其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手动泵的出油口与弹簧油缸的前腔连接;和制动系统,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包括呈X型交叉设置的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且两者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活塞可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测速轮通过连接轴同轴连接离心测速器,所述离心测速器通过连杆与动作阀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沿着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制动系统沿着制动车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的底部均向钢轨弯折形成卡爪。进一步,所述卡爪靠近钢轨的一侧设有制动闸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油缸卸荷,驱动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相对转动以抱紧钢轨,实现制动车的安全制动,结构简单,同时,制动系统沿着制动车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提高制动稳定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沿着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可以实现制动车的正反向制动,提高制动的安全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测速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行走底盘、2-车轮、3-测速轮、4-第一制动组件、5-第二制动组件、6-油箱、7-液控单向阀、8-手动泵、9-弹簧油缸、901-弹簧油缸的缸体、902-弹簧油缸的活塞、10-第一抱爪、11-第二抱爪、12-钢轨、13-制动闸瓦、14-卡爪、15-连接轴、16-离心测速器、17-连杆、18-动作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液压制动车,包括行走底盘1、液压循环系统和制动系统,所述行走底盘1下方转动连接有车轮2和测速轮3,所述车轮2和测速轮3均设有多个,且两者同轴设置,所述车轮2和测速轮3均沿着钢轨12滚动。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油箱6和弹簧油缸9,所述油箱6的出油口并行连接有动作阀18和手动泵8。所述测速轮3通过连接轴15同轴连接离心测速器16,所述离心测速器16通过连杆17与动作阀18连接,也就是说,所述动作阀18通过测速轮3驱动。所述动作阀18的出油口连接有液控单向阀7,其回油口与油箱6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7的进油口与弹簧油缸9的后腔连接,其出油口与油箱6连接,且动作阀18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7的控制口连接,所述手动泵8的出油口与弹簧油缸9的前腔连接。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制动组件4和第二制动组件5,所述第一制动组件4包括呈X型交叉设置的第一抱爪10和第二抱爪11,且两者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抱爪10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缸体90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抱爪11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活塞902可转动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抱爪10和第二抱爪11的底部均向钢轨12弯折形成卡爪14,所述卡爪14靠近钢轨12的一侧设有制动闸瓦13,当弹簧油缸9卸荷时,驱动第一抱爪10和第二抱爪11相对转动,使卡爪14抱紧钢轨12。此外,所述第一制动组件4和第二制动组件5沿着钢轨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可以实现制动车的正反向制动。所述制动系统沿着制动车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以提高制动稳定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动组件4和第二制动组件5均设有2个。所述制动车的制动过程为:正常工作时,系统压力较小,测速轮3带动离心测速器16、动作阀18工作,液压油经动作阀18回到油箱6,系统压力较小,液控单向阀7关闭。当超速时,测速轮3转速增大,带动动作阀18排油量增多,引起系统压力持续升高,当压力超过动作阀18所设定压力时,液压油进入液控单向阀7的控制口,控制反向打开液控单向阀7,弹簧油缸9后腔液压油迅速回油至油箱6,弹簧油缸9卸荷,驱动第一抱爪10和第二抱爪11相对转动,使卡爪14抱紧钢轨12,实现制动车的安全制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手动泵8加压的方式使液控单向阀7敞闸,弹簧油缸9卸荷,实现制动车的安全制动。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制动车,包括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下方转动连接有车轮和测速轮,所述车轮和测速轮均沿着钢轨滚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循环系统,其包括油箱、弹簧油缸,所述油箱的出油口并行连接有动作阀和手动泵,所述动作阀通过测速轮驱动,其出油口连接有液控单向阀,其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弹簧油缸的后腔连接,其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手动泵的出油口与弹簧油缸的前腔连接;和制动系统,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包括呈X型交叉设置的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且两者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活塞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制动车,包括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下方转动连接有车轮和测速轮,所述车轮和测速轮均沿着钢轨滚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循环系统,其包括油箱、弹簧油缸,所述油箱的出油口并行连接有动作阀和手动泵,所述动作阀通过测速轮驱动,其出油口连接有液控单向阀,其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弹簧油缸的后腔连接,其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手动泵的出油口与弹簧油缸的前腔连接;和制动系统,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包括呈X型交叉设置的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且两者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抱爪的顶部与弹簧油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明李磊亓玉浩余铜柱刘亚边德龙路敦华薛佳王帅马林徐刚王宪来尹玉龙路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