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硅膦酸酯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40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硅膦酸酯阻燃剂,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    物理参数:常温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阻燃剂合成领域。具体为。
技术介绍
在用于纤维素织物的永久性阻燃整理剂中,含卤阻燃剂尽管阻燃效果较好,但由于在使用和燃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而逐渐被无卤阻燃剂所替代。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有机磷系阻燃剂,其中以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酸基)丙烯酸(缩写MDPPA)和四羟甲基氯化磷(缩写THPC)应用最为广泛。尽管MDPPA和THPC作为织物永久阻燃的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MDPPA的最大缺点是织物强度损失较大,且手感较硬;THPC的缺点是其中间产物为PH3,并且THPC中可能存在致癌性的双氯甲基醚,因此在其生产与使用中将导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无卤、环境友好的织物永久性阻燃剂。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阻燃剂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之含硅膦酸酯阻燃剂,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该阻燃剂常温下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易溶于水,难溶于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以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亚磷酸二甲酯为原料,可以合成得到二羟基-甲基-乙基硅烷-二甲基膦酸酯(以下简称SP阻燃剂)新型阻燃剂,主要用作棉和粘胶等纤维素织物的阻燃后整理剂。由于在分子中引入硅、磷的成分,可望通过硅磷的协同效应起到阻燃的作用,并通过硅的作用改善阻燃织物的手感,使织物获得耐久阻燃性。本专利技术之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1)合成过程为取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于容器中加溶剂搅拌均匀,再加亚磷酸二甲酯和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充分搅拌;然后升温、回流,收集馏分,加水反应;反应结束降温,加水充分搅拌,分离油水相;蒸馏水相得产品即为SP阻燃剂;其中溶剂是二氯乙烷,氯仿,氯苯,二氧六环中的一种;催化剂是三氯化铝,三乙胺,吡啶,四氯化钛中的一种;2)反应过程为 作为优选,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亚磷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1.0~3.0,以1∶1.2~1.5为佳;溶剂用量为100~500ml/mol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以150~300ml/mol为佳;催化剂用量为0.5~5g/mol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以1.5~3.0g/mol为佳。本专利技术的磷系阻燃剂能提高材料的成炭率,特别是对那些含氧高的高聚物(如纤维素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尤其如此。当未阻燃的纤维素被加热至它的热裂解温度时,通常解聚为焦油状的碳水化合物,后者又进一步断裂为有机可燃碎片。如在纤维素中加入磷系阻燃剂,则纤维素遇火时阻燃剂会分解为含磷酸或酸酐,后者可使纤维素磷酰化并释放出水,而磷酰化的纤维素则可转变为炭。此时磷阻燃剂但作用来自(1)生成不燃的水蒸气;(2)降低可燃物量(3)炭层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阻燃剂中的有机硅与有机磷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成炭。该阻燃剂分子上由于带有羟基,可以直接接枝到棉织物和粘胶织物上,使织物获得耐久阻燃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68.5g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于500ml圆底烧瓶,加入200ml二氯乙烷搅匀。然后加入60.5g亚磷酸二甲酯和3g吡啶作催化剂。在50℃、氮气保护下搅拌24小时。然后升温至90℃回流4小时, 采用分子蒸馏法收集150-155℃、-0.099mPa的馏分,在该馏分中缓慢滴加蒸馏水20g使之反应,然后将温度升至75℃继续反应4小时。之后降至室温,将200ml蒸馏水加入反应体系中,充分搅拌后分相,蒸馏水相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收率82%。分析测试结果如下傅立叶红外3440cm-1、2968cm-1、1633cm-1、1271cm-1、1122cm-1、1036cm-1、779cm-1等处出现特征峰。元素分析(%)C为28.87(29.12),H为7.08(7.28),P为14.65(15.05),其中括号内为理论值。证明上述反应产物为SP阻燃剂。阻燃应用性能取400克SP阻燃剂和适量的交联剂、渗透剂、柔软剂等助剂配制成1000ml阻燃整理溶液,将纯棉、粘胶织物浸渍于上述溶液中,经轧车浸轧(携液率85%左右),然后经100℃预烘,160℃焙烘后,再用碱溶液中和,最后洗涤、漂洗、干燥得到阻燃织物。采用氧指数仪测试其阻燃纯棉和粘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分别为33.5%、29.5%,而未经整理的织物LOI分别为17.2%、17.0%。实施例2其它同实施例1,改用三乙胺作催化剂,收率70%。实施例3其它同实施例1,改亚磷酸二甲酯加入量为120.0g(1.0mol)和3g三氯化铝作催化剂,二氯乙烷用量为250ml,收率87%。实施例4其它同实施例1,改亚磷酸二甲酯加入量为180.0g(1.5mol)和3g三氯化铝作催化剂,二氯乙烷用量为75ml,四氯化钛作催化剂,收率90%。实施例5其它同实施例4,改用氯仿作溶剂,收率,86%。实例例6其它同实施例4,改用氯苯作溶剂,收率,85%。权利要求1.一种含硅膦酸酯阻燃剂,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物理参数常温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膦酸酯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1)合成过程为取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于容器中加溶剂搅拌均匀,再加亚磷酸二甲酯和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充分搅拌;然后升温、回流,收集馏分,加水反应;反应结束降温,加水充分搅拌,分离油水相;蒸馏水相得产品即为SP阻燃剂;其中溶剂是二氯乙烷,氯仿,氯苯,二氧六环中的一种;催化剂是三氯化铝,三乙胺,吡啶,四氯化钛中的一种;2)反应过程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硅膦酸酯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亚磷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1.0~3.0;溶剂用量为100~500ml/mol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催化剂用量为0.5~5g/mol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硅膦酸酯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亚磷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1.2~1.5;溶剂用量为150~300ml/mol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催化剂用量为1.5~3.0g/mol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取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于容器中加溶剂搅拌均匀,再加亚磷酸二甲酯和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充分搅拌;然后升温、回流,收集馏分;反应结束降温,加水充分搅拌,分离油水相;蒸馏水相得产品即为SP阻燃剂。本专利技术阻燃剂中的有机硅与有机磷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成炭。该阻燃剂分子上由于带有羟基,可以直接接枝到棉织物和粘胶织物上,使织物获得耐久阻燃性。文档编号D06M13/50GK1556273SQ20031011774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彭治汉, 江建明, 崔艳霞, 刘丽雅, 朱明娟 申请人: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治汉江建明崔艳霞刘丽雅朱明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