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974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体区;在所述体区内形成漂移区,所述漂移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反;在所述体区内形成沟道区,所述沟道区部分向所述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所述漂移区之间形成交叉指状分布,所述沟道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同;在所述漂移区内形成隔离区,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端部位于所述隔离区的下方;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一侧的沟道区内形成源区,在所述漂移区内形成漏区,所述漏区位于所述隔离区远离所述沟道区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本申请为申请号2015100782107、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是一种轻掺杂的MOS器件,与CMOS工艺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高的增益和耐久性、低的反馈电容和电阻,广泛应用于射频电路。在BCD工艺中通常需要漏端可承受高压的P型LDMOS器件。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P型LDMOS器件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半导体衬底100,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N阱101;位于N阱101内的沟道区102和漂移区103;位于漂移区103内的隔离区104;栅极105横跨沟道区102、N阱101以及漂移区103并部分覆盖隔离区104;漏区106位于漂移区103内,源区107位于沟道区102内。从图2中可得,该种结构的P型LDMOS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表面电场较大,器件的击穿电压受限于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表面电场,击穿电压较低。为提高P型LDMOS的击穿电压,目前的方法是通过在漏区额外注入一层与漂移区导电类型相反的注入区,该注入区可改变器件电荷分布及耗尽区,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但在制造工艺中,增加注入区的P型LDMOS需额外增加一层掩膜版,不仅增加了制造工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LDMOS器件击穿电压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击穿电压的半导体结构及其成形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内形成体区;在体区内形成漂移区,漂移区的掺杂类型与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反;在体区内形成沟道区,沟道区部分向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之间形成交叉指状分布,沟道区的掺杂类型与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同;在漂移区内形成隔离区,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端部位于隔离区的下方;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在栅极结构一侧的沟道区内形成源区,在漂移区内形成漏区,漏区位于隔离区远离沟道区的一侧。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形成过程为: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沟道区掩膜层,沟道区掩膜层上具有至少一个向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的沟道区注入窗口,以沟道区掩膜层为掩膜进行注入,在至少一个沟道区注入窗口所对应的体区内形成沟道延伸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接触。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之间具有设定距离。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当半导体结构为P型LDMOS时,体区的掺杂类型和沟道区的掺杂类型均为N型,漂移区的掺杂类型、源区的掺杂类型以及漏区的掺杂类型为P型;当半导体结构为N型LDMOS时,体区的掺杂类型和沟道区的掺杂类型均均为P型,漂移区的掺杂类型、源区的掺杂类型以及漏区的掺杂类型均为N型。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沟道区的注入浓度大于漂移区的注入浓度,沟道区的注入浓度和漂移区的注入浓度均为1017cm-3量级。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体区、漂移区、沟道区、隔离区、栅极结构、源区以及漏区。体区位于半导体衬底内;漂移区位于体区内,漂移区的掺杂类型与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反;沟道区位于体区内,沟道区部分向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之间形成交叉指状分布,沟道区的掺杂类型与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同;隔离区位于漂移区内,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端部位于隔离区的下方;栅极结构位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源区位于栅极结构一侧的沟道区内;漏区位于漂移区内且位于隔离区远离沟道区的一侧。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形状为长条状的矩形或梯形。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相接触。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之间具有设定距离。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当半导体结构为P型LDMOS时,体区的掺杂类型和沟道区的掺杂类型均为N型,漂移区的掺杂类型、源区的掺杂类型以及漏区的掺杂类型为P型;当半导体结构为N型LDMOS时,体区的掺杂类型和沟道区的掺杂类型均为P型,漂移区的掺杂类型、源区的掺杂类型以及漏区的掺杂类型为N型。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隔离区为局部场氧隔离区或浅槽隔离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在体区内形成沟道区和漂移区,沟道区部分向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漂移区之间形成交叉指状分布。该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在体区和漂移区之间的纵向PN结形成耗尽区的同时,沟道延伸区和漂移区之间形成横向耗尽区,该横向耗尽区使得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的表面电场得到降低,从而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进一步的,可设置沟道延伸区和漂移区接触,两者之间形成横向PN结,该横向PN结在较小反向偏压下即可实现横向耗尽。但由于体区和漂移区间的纵向PN结在纵向耗尽的同时也会沿横向耗尽,因此,在设计时可设置沟道延伸区和漂移区不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具有设定距离。当体区和漂移区间的纵向PN结在发生横向耗尽时进入沟道延伸区内,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漂移区和沟道延伸区之间沿横向逐渐耗尽,同样可达到降低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的表面电场的效果。为便于器件的生产及符合设计规则,设置沟道延伸区的形状为长条状的矩形或梯形。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P型LDMOS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P型LDMOS器件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至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现有的P型LDMOS器件的制作中,由于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具有较大的表面电场,该表面电场限制了P型LDMOS器件击穿电压。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的表面电场可有效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通过在体区内形成交叉指状分布的沟道区和漂移区,沟道区上的沟道延伸区和漂移区之间形成横向耗尽。该横向耗尽在栅极结构的长度方向扩展至整个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该设置可有效降低漏端栅和隔离区交界的有源区的表面电场,从而达到提高半导体结构击穿电压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图3至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至图9的剖面线的位置与图5的剖面线的位置相同。首先,如图3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200,在半导体衬底200内形成体区201,体区201的掺杂类型与半导体衬底200的掺杂类型相反,两者之间形成PN结隔离。于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体区;在所述体区内形成漂移区,所述漂移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反;在所述体区内形成沟道区,所述沟道区部分向所述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所述漂移区之间形成交叉指状分布,所述沟道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同;在所述漂移区内形成隔离区,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端部位于所述隔离区的下方;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一侧的沟道区内形成源区,在所述漂移区内形成漏区,所述漏区位于所述隔离区远离所述沟道区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体区;在所述体区内形成漂移区,所述漂移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反;在所述体区内形成沟道区,所述沟道区部分向所述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所述漂移区之间形成交叉指状分布,所述沟道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相同;在所述漂移区内形成隔离区,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端部位于所述隔离区的下方;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一侧的沟道区内形成源区,在所述漂移区内形成漏区,所述漏区位于所述隔离区远离所述沟道区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的形成过程为: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沟道区掩膜层,所述沟道区掩膜层上具有至少一个向所述漂移区所在的方向延伸的沟道区注入窗口,以所述沟道区掩膜层为掩膜进行注入,在至少一个沟道区注入窗口所对应的体区内形成沟道延伸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所述漂移区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沟道延伸区与所述漂移区之间具有设定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半导体结构为P型LDMOS时,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和沟道区的掺杂类型均为N型,所述漂移区的掺杂类型、源区的掺杂类型以及漏区的掺杂类型均为P型;当所述半导体结构为N型LDMOS时,所述体区的掺杂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阳黄必亮周逊伟
申请(专利权)人: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