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970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块,所述横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部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两个第一壳体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竖板侧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侧壁的两个第一套壳,两个所述第一套壳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侧壁上的三个固定块,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该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当机器人受到较大的冲击时,具有二次缓冲的效果,减小了冲击,对机器人内部零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A 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robot, including a robot shell. The bottom of the side of the robot shell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horizontal block.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lock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vertical bar. The external sleeve of the vertical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and on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with a vertical plate and the vertical plate is fixed. A protection device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plate. The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es two first shells, two first shells are fixed on both ends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vertical plate, and the two housing is fixed with two first sets of shell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vertical plate, and the two housing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shells. Three fixed blocks are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vertical board, and second housing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s of the first shell. The 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of the robot, when the robot is subjected to a large impact, has two buffering effects, reduces the impact, and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in the internal parts of th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在机器人的壳体上用到了防止机器人碰撞的保护装置。现如今机器人保护装置的保护效果不好,保护装置的结构复杂,当机器人的壳体受到较大的冲击时,没有二次缓冲的效果,对其内部的零部件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块,所述横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部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两个第一壳体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竖板侧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侧壁的两个第一套壳,两个所述第一套壳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侧壁上的三个固定块,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中通过第一挤压弹簧与其内部设置的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与接触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挤压弹簧,所述第二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一侧开设的滑腔与竖板和接触板之间设置的承载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壳,所述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复位弹簧分别与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所述螺纹杆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位于固定块的凹槽处,所述固定块和接触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伸缩杆外部的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与接触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一侧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杆位于第二壳体内腔中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连接有与第二壳体内壁接触的第一滚轮。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与第一壳体内壁两侧接触的第二滚轮。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靠近接触板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泡沫。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通过接触板和滑轮的设置,当接触板与墙体或者碰撞物体接触时,滑轮便于机器人的行走,通过伸缩杆的设置,伸缩杆起到了伸缩、缓冲和抵抗冲击的效果,通过伸缩杆一侧固定安装的螺纹杆、螺母和固定块的设置,达到了便于安装的效果,通过第一弹簧的设置,第一弹簧具有缓冲的效果,减小了接触板受到的冲击,通过第二壳体、第一挤压弹簧和顶杆的设置,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通过承载板、第一套壳、第二连接杆、第二套壳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达到了机器人受到较大的冲击时,起到了二次缓冲的效果,通过承载板将受到的力传递给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推动滑块在第一壳体的内部运动,第二挤压弹簧压缩,起到了缓冲和减小冲击的效果,该保护装置的结构简单,当机器人受到较大的冲击时,具有二次缓冲的效果,减小了冲击,对机器人内部零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剖图;图2为本技术机器人壳体、横块和竖杆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保护装置的俯剖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伸缩杆和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壳体的侧视图。图中:1机器人壳体、2横块、3竖杆、4连接板、5竖板、6保护装置、601第一壳体、602第一套壳、603固定块、604第二壳体、605第一挤压弹簧、606顶杆、607接触板、608第一连接杆、609第二连接杆、610第二套壳、611复位弹簧、612承载板、613伸缩杆、6131套筒、6132压缩弹簧、6133限位杆、614第一弹簧、615螺纹杆、616第二挤压弹簧、617螺母、618滑块、7滑轮、8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压缩泡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1,所述机器人壳体1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块2,所述横块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竖杆3,所述竖杆3的外部套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板5,所述竖板5远离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装置6,所述保护装置6包括两个第一壳体601,两个第一壳体601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壳体601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的两个第一套壳602,两个所述第一套壳602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上的三个固定块603,所述第一壳体60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604,所述第二壳体604的内腔中通过第一挤压弹簧605与其内部设置的顶杆606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壳体604、第一挤压弹簧605和顶杆606的设置,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所述顶杆60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604与竖板5一侧设置的接触板60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607远离竖板5的一侧的内腔中活动连接有滑轮7,通过接触板607和滑轮7的设置,当接触板607与墙体或者碰撞物体接触时,滑轮7便于机器人的行走,所述第一壳体60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挤压弹簧616,所述第二挤压弹簧6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618,所述滑块618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接杆60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0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601一侧开设的滑腔与竖板5和接触板607之间设置的承载板61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滑块618的设置方便了的第二挤压弹簧616和第一连接杆608的连接,所述承载板61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壳610,所述第一套壳602和第二套壳61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609活动连接,通过承载板612、第一套壳602、第二连接杆609、第二套壳610和复位弹簧611的配合使用,达到了机器人受到较大的冲击时,起到了二次缓冲的效果,通过承载板612将受到的力传递给第一连接杆608,第一连接杆608推动滑块618在第一壳体601的内部运动,第二挤压弹簧616压缩,起到了缓冲和减小冲击的效果,所述第二连接杆609的两端均通过复位弹簧611分别与第一套壳602和第二套壳610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6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613,所述伸缩杆613的一端与螺纹杆6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615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603,所述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块(2),所述横块(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竖杆(3),所述竖杆(3)的外部套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板(5),所述竖板(5)远离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装置(6),所述保护装置(6)包括两个第一壳体(601),两个第一壳体(601)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壳体(601)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的两个第一套壳(602),两个所述第一套壳(602)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上的三个固定块(603),所述第一壳体(60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604),所述第二壳体(604)的内腔中通过第一挤压弹簧(605)与其内部设置的顶杆(6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杆(60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604)与接触板(60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607)远离竖板(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轮(7),所述第一壳体(60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挤压弹簧(616),所述第二挤压弹簧(6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618),所述滑块(618)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接杆(60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0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601)一侧开设的滑腔与竖板(5)和接触板(607)之间设置的承载板(61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承载板(61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壳(610),所述第一套壳(602)和第二套壳(61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609)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09)的两端均通过复位弹簧(611)分别与第一套壳(602)和第二套壳(610)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6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613),所述伸缩杆(613)的一端与螺纹杆(6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615)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603),所述螺纹杆(615)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螺母(617),螺母(617)位于固定块(603)的凹槽处,所述固定块(603)和接触板(607)之间设置有套接在伸缩杆(613)外部的第一弹簧(6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碰撞保护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块(2),所述横块(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竖杆(3),所述竖杆(3)的外部套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板(5),所述竖板(5)远离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装置(6),所述保护装置(6)包括两个第一壳体(601),两个第一壳体(601)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壳体(601)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的两个第一套壳(602),两个所述第一套壳(602)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竖板(5)侧壁上的三个固定块(603),所述第一壳体(60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604),所述第二壳体(604)的内腔中通过第一挤压弹簧(605)与其内部设置的顶杆(6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杆(60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604)与接触板(60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607)远离竖板(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轮(7),所述第一壳体(60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挤压弹簧(616),所述第二挤压弹簧(6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618),所述滑块(618)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接杆(60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0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601)一侧开设的滑腔与竖板(5)和接触板(607)之间设置的承载板(61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承载板(61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壳(610),所述第一套壳(602)和第二套壳(61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温贻芳史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