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渣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渣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35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渣液分离装置,属于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渣液引入管、过滤机构、排渣机构、出液管以及外壳体,其中,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筒、引流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滤筒包括环形滤网以及封闭于环形滤网两端的端盖;所述排渣机构包括集渣箱、振动组件以及出渣管,所述集渣箱装配在滤筒内的中空转轴上方,且集渣箱包括由出液腔一端向着出渣管方向渐低的倾斜底面、连接于底面两侧的侧滤网以及朝向上方环形滤网的敞口,所述集渣箱倾斜底面的低端通过波纹软管连通所述出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延长滤筒的使用时长,并且在过滤的同时,能够自动、有序地排出渣料,以提高排渣效率,减少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废物处理,具体是涉及一种渣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固液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固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选矿、造纸、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和食品等。

2、例如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对于沼渣沼液处理时,需要将进行渣液分离,例如养殖污水的处理,需要进行渣液分离,例如工业含渣废水的处理,也需要进行渣液分离,现有技术中通常用到的分离过滤设备中,过滤网特定部位在持续过滤后容易堵塞,并且在分离滤渣时,通常通过静置后采用压制的方式将液体排出,一方面排出的液体需要二次收集,另一方面,分离滤渣的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渣液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的渣液分离设备中,滤网容易堵塞以及排渣效率较低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渣液分离设备,其包括渣液引入管、过滤机构、排渣机构、出液管以及外壳体,其中,

3、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筒、引流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滤筒包括环形滤网以及封闭于环形滤网两端的端盖;所述引流组件包括一组沿着环形滤网内侧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v型引流条,所述v型引流条截面呈“v”型,且所述v型引流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环形滤网两端的端盖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环形滤网的端盖,并与滤筒同轴转动连接的中空转轴,所述中空转轴内形成有出液腔,且中空转轴的一端将出液腔连通所述渣液引入管,所述中空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出端盖并形成与出液腔隔绝的出渣管,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滤筒相对于中空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4、所述排渣机构包括集渣箱、振动组件以及所述出渣管,所述集渣箱装配在滤筒内的中空转轴上方,且集渣箱包括由出液腔一端向着出渣管方向渐低的倾斜底面、连接于底面两侧的侧滤网以及朝向上方环形滤网的敞口,所述集渣箱倾斜底面的低端通过波纹软管连通所述出渣管,所述集渣箱倾斜底面的高端通过枢轴转动固定于所述中空转轴上;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支撑柱以及与滤筒同步转动的棘轮盘,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出渣管上方的集渣箱侧面,所述支撑柱搭接在棘轮盘上,使得所述集渣箱随所述棘轮盘的转动而上下振动;以靠近渣液引入管的端盖为第一端盖,以靠近棘轮盘的端盖为第二端盖。

5、进一步地,所述v型引流条靠近渣液引入管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使得渣液进入v型引流条中向着渣液引入管方向流动。

6、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吹渣组件,且所述辅助吹渣组件包括气吹口以及气吹腔,所述气吹口对应v型引流条设置在第二端盖上,并且能够沿着v型引流条朝向第一端盖喷出气体;所述气吹腔设置于第二端盖的另一面,并用于向气吹口供气。

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吹渣组件还包括外部气源,所述外部气源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连通气吹腔。

8、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设于滤筒下方,并在出液管与滤筒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滤网面积相符的集液漏斗;所述中空转轴的出液腔朝向集液漏斗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口。

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形成用于包覆滤筒、集液漏斗在内的封闭腔室,并在封闭腔室上方设置引风口,所述引风口用于连通外部气源。

10、进一步地,在所述集渣箱的倾斜底面等间距地横向设置有若干的阻挡条,所述阻挡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侧滤网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气吹腔内设置有活塞部以及外延伸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随着滤筒的转动而同步转动,且活塞杆腔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活塞杆的转动路径设置有波浪板,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活塞杆始终抵触在波浪板上,所述活塞部前端的空腔连通气吹口,且所述活塞部前端的空腔还通过单向阀连通进气管。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形成有能够开启的渣料暂存箱,所述出渣管导通入渣料暂存箱中。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首先,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均匀地利用环形滤网的有效过滤面积,延长滤筒的使用时长,降低更换频率;其次,本专利技术能够在过滤的同时,自动、有序地排出渣料,并利用过滤结构进一步分离渣料中的浆液,以提高排渣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渣液引入管、过滤机构、排渣机构、出液管以及外壳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引流条靠近渣液引入管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使得渣液进入V型引流条中向着渣液引入管方向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吹渣组件,且所述辅助吹渣组件包括气吹口以及气吹腔,所述气吹口对应V型引流条设置在第二端盖上,并且能够沿着V型引流条朝向第一端盖喷出气体;所述气吹腔设置于第二端盖的另一面,并用于向气吹口供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吹渣组件还包括外部气源,所述外部气源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连通气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设于滤筒下方,并在出液管与滤筒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滤网面积相符的集液漏斗;所述中空转轴的出液腔朝向集液漏斗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形成用于包覆滤筒、集液漏斗在内的封闭腔室,并在封闭腔室上方设置引风口,所述引风口用于连通外部气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渣箱的倾斜底面等间距地横向设置有若干的阻挡条,所述阻挡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侧滤网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吹腔内设置有活塞部以及外延伸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随着滤筒的转动而同步转动,且活塞杆腔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活塞杆的转动路径设置有波浪板,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活塞杆始终抵触在波浪板上,所述活塞部前端的空腔连通气吹口,且所述活塞部前端的空腔还通过单向阀连通进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形成有能够开启的渣料暂存箱,所述出渣管导通入渣料暂存箱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渣液引入管、过滤机构、排渣机构、出液管以及外壳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引流条靠近渣液引入管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使得渣液进入v型引流条中向着渣液引入管方向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吹渣组件,且所述辅助吹渣组件包括气吹口以及气吹腔,所述气吹口对应v型引流条设置在第二端盖上,并且能够沿着v型引流条朝向第一端盖喷出气体;所述气吹腔设置于第二端盖的另一面,并用于向气吹口供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吹渣组件还包括外部气源,所述外部气源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连通气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渣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设于滤筒下方,并在出液管与滤筒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滤网面积相符的集液漏斗;所述中空转轴的出液腔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雪琴刘勇许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