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和蓄能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24075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5:52
一种机动车(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蓄能器(3)的蓄能器装置(2)和用于主动调节蓄能器(3)温度的空调设备(19),其中,蓄能器(3)被接纳在壳体(4)中,其中,在壳体(4)上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5)和至少一个空气出口(6),外界空气流(11)能通过空气入口(5)引导到壳体(4)中以及能通过空气出口(6)从壳体(4)中向外引导以用于被动冷却。

Motor vehicle and accumulator device

A motor vehicle (1),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ctric accumulator (3) accumulator unit (2) and for the active regulation of the accumulator (3) air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19), wherein, the accumulator (3) is received in the housing (4), among them. In the housing (4)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ir entrance (5) and at least one air outlet (6), (11) the outside air flow through the air entrance (5) guide to the housing (4) and through the air outlet (6) from the housing (4) outward to guide passive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和蓄能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蓄能器的蓄能器装置和用于主动调节蓄能器温度的空调设备,其中,蓄能器被接纳在壳体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蓄能器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电驱动装置的机动车、即所谓的电动车辆来说,需要对于其运行来说尺寸足够的蓄能器装置、经常也称为“高电压电池”。在这种蓄能器装置中通常串联并且在壳体中安装多个蓄能器。用于电蓄能器装置的相应的壳体是已知的并且一般用于接纳或支承蓄能器部件。除了蓄能器本身之外,蓄能器部件还包括与其连接的或要与其连接的电的或电子的部件、例如充电电子设备或控制电子设备。为此,这种壳体通常具有相应构造的内室以用于接纳蓄能器部件。已知地,在相应的蓄能器部件的运行中产生热量,该热量必须由蓄能器部件以及从接纳该蓄能器部件的壳体中输出,以避免过热和由此可能导致的蓄能器部件损坏。应用单独的、待连接到相应的壳体上的空调设备能够实现相应的蓄能器部件的冷却或温度调节。这种空调设备然而特别在机动车的不同的运行状态方面是不利的,在所述不同的运行状态中蓄能器或充电电子设备或控制电子设备的热量产生也会改变。因此,空调设备的冷却功率必须这样设计,使得该冷却功率例如在机动车剧烈加速和从蓄能器中获取相应大的能量以及由此导致剧烈放热的情况下足以调节蓄能器装置的温度以避免了蓄能器部件受损。DE102008034887A1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中的电池的冷却设备。该冷却设备包括能由冷却介质通流的冷却板,该冷却板与电池单体导热地连接。此外根据需要将空气冷却器用于冷却电池。DE102011089489A1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机动车的电蓄能器的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具有空气-抽吸通道。通过空气-抽吸通道进入的空气流可以借助于被布置在空气过滤器与蓄能器之间的控制闸板来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相应改进的、包括蓄能器装置的机动车。为了实现该目的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机动车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在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外界空气流能通过空气入口引导到壳体中和能通过空气出口从壳体中向外引导以用于被动冷却。根据本专利技术也就提出,一方面使用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例如可以包括风扇,通过该风扇能产生空气流并且该空气流能被冷却,以便随后主动冷却蓄能器装置。这可以例如在下述情况下实现:机动车例如准备——也就是说处于接通状态——在交通信号灯处停住或者在确定的临界速度之下移动。当然这也适用于以下情况:机动车被停车并且例如充电,这是因为在此也可以出现放热,该放热使得需要对蓄能器装置温度的主动调节。一旦机动车以较高的速度——该速度例如高于可规定的和可储存在用于操控蓄能器装置的控制器中的速度——移动,则可以将冲击到机动车上的行车风或外界空气流用于被动冷却蓄能器装置。如果例如由于机动车的相对高的速度的原因使外界空气流足够强,则被引导到壳体中的外界空气流的冷却功率完全足以充分地控制蓄能器装置的温度,从而不会出现蓄能器部件的过热。因此可以在机动车的特定的运行模式中将外界空气流用于被动冷却蓄能器装置,从而用于主动冷却的空调设备可以设计成较小尺寸,这是因为特别在从蓄能器中获取相对大的能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放热的情况下,外界空气流足够用于调节蓄能器装置的温度或至少对于温度调节起辅助作用。由此可以降低蓄能器装置以及进而整个机动车的制造成本并且同时提高这种蓄能器装置和附属的机动车的效率,这是因为用于主动冷却的空调设备可以设计成较小尺寸。通过设置的空气入口以及空气出口产生通过蓄能器装置的壳体的连续的空气流,因此在壳体的内室中不会产生气床/气窝(Luftpolster)和与其相关联的热积累。此外可以在壳体中安装导热设备、例如在各个蓄能器部件处安装散热片,以便确保尽可能高效地从蓄能器部件导出热量。此外,空气引导元件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将空气从空气入口引导到空气出口。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变型方案可以规定,蓄能器装置被布置在机动车前部与客舱之间的区域中,因此,通过行车风所产生的并且冲击到车辆前部上的外界空气流能通过空气入口引导到壳体中。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蓄能器装置通过保险杠护罩和/或机动车格栅至少部分隐藏(sichtgeschützt)的方式布置,其中,外界空气流例如通过机动车格栅的相应开口能够直接引导到蓄能器装置的壳体。相应地可以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中提出,空气入口被布置在壳体的朝向机动车前部的侧面上,空气出口被布置在壳体的朝向机动车尾部的侧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外界空气流因此可以尽可能高效地、在没有不必要的阻碍流动的偏转的情况下引导到蓄能器装置的壳体中。此外存在以下可能性:被布置在壳体的朝向机动车前部的侧面上的空气入口与被布置在壳体的朝向机动车尾部的侧面上的空气出口相比错位地布置。这表明,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例如可以被布置在蓄能器装置的壳体的以对角线方式对置的角部中。由此,被引导到壳体中的外界空气流可能至少部分地横向地通过壳体引导,由此可以改进冷却功率。因此可以实现,在壳体内部从空气入口流向空气出口的空气流被多次从位于内部的壳体壁和/或相应的、被布置在壳体内部的空气引导元件偏转并且由此例如能实现完全环流各个蓄能器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变型方案可以规定,设有调节通过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外界空气流的调控设备。这种调控设备例如可以是可调节的空气引导元件,该空气引导元件可以被布置在蓄能器装置的壳体的内室中或者蓄能器装置的壳体的外部。这种调控设备因此既能够调节通过空气入口进入蓄能器装置的壳体中的外界空气流,又能够调节已经通过蓄能器装置的壳体引导的、通过空气出口从壳体中流出的空气流,例如通过相应的空气引导元件的摆动来调节。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可能性:调控设备的配属于空气入口的元件、例如可摆动的空气引导元件能以与配属于空气出口的元件或被布置在壳体的内室中的元件无关的方式被操控或调节。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中,调控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的百叶窗和/或至少一个可调节的闸板以用于封闭空气入口和/或空气出口,其中,百叶窗和/或闸板能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以受控制装置控制的方式运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可能性:在设置多个空气入口和/或空气出口的情况下分别设有百叶窗或闸板,其分别封闭多个空气入口或空气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当然也存在以下可能性:多个空气入口和/或空气出口能分别被单独的百叶窗或闸板封闭。所述多个百叶窗或闸板可以由控制装置分开地操控。另选地或补充地当然也存在以下可能性:由控制装置能产生确定的操控信号,根据所述操控信号将各个百叶窗和/或闸板、或将分组的百叶窗和/或闸板、或将全部的百叶窗和/或闸板调节到确定的可规定的调节位置中。此外也可以在百叶窗和/或闸板上布置固定的空气引导元件,该空气引导元件改进在空气入口和/或空气出口的区域中的空气引导。根据本专利技术,百叶窗和/或闸板可以被至少部分可视地布置在车辆前部的区域中。在此,这通常涉及用于封闭空气入口的百叶窗和/或闸板。通过将百叶窗和/或闸板直接布置在车辆前部上,百叶窗和/或闸板构成了如下元件:通过行车风引起的外界空气流直接冲击到该元件上,因此通过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中调节百叶窗和/或闸板而能改变机动车的流动阻力系数。因此尤其可以在机动车的高速时通过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机动车和蓄能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蓄能器(3)的蓄能器装置(2)和用于主动调节蓄能器(3)温度的空调设备(19),其中,蓄能器(3)被接纳在壳体(4)中,其特征在于,在壳体(4)上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5)和至少一个空气出口(6),外界空气流(11)能通过空气入口(5)引导到壳体(4)中以及能通过空气出口(6)从壳体(4)中向外引导以用于被动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7 DE 102016219485.21.一种机动车(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蓄能器(3)的蓄能器装置(2)和用于主动调节蓄能器(3)温度的空调设备(19),其中,蓄能器(3)被接纳在壳体(4)中,其特征在于,在壳体(4)上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5)和至少一个空气出口(6),外界空气流(11)能通过空气入口(5)引导到壳体(4)中以及能通过空气出口(6)从壳体(4)中向外引导以用于被动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蓄能器装置(2)被布置在机动车前部(7)与客舱(10)之间的区域中,从而通过行车风所产生的并且冲击到车辆前部(7)上的外界空气流(11)能通过空气入口(5)引导到壳体(4)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空气入口(5)被布置在壳体(4)的朝向机动车前部(7)的侧面(8)上,空气出口(6)被布置在壳体(4)的朝向机动车尾部的侧面(9)上。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设有调节通过空气入口(5)和空气出口(6)的外界空气流(11)的调控设备(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调控设备(13)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的百叶窗和/或至少一个可调节的闸板(12)以用于封闭空气入口(5)和/或空气出口(6),其中,百叶窗和/或闸板(12)能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以受控制装置(16)控制的方式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百叶窗和/或闸板(12)被至少部分可视地布置在车辆前部(7)的区域中。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特米尔M·赫尔M·舒斯勒N·恩宁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