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12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辋,及设置在轮辋上的、不易漏气的真空胎;所述轮辋由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固定座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二侧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一块以上,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和数量与第一侧板一致;该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小,散热快,并在损坏后可快速拆卸更换,具有散热效果好、质量轻和可拆卸的优点。

A detachable wheel without inner tub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tachable tubeless wheel, including the rim, and set the vacuum tire on a rim, not easy to leak; the rim is composed of a fixed seat, and is arranged in one side of the fixed base, support for vacuum tyre first side plat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fixing seat for the other side, supporting vacuum tir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s, the first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iece of above, the amount and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rst side plate; the removable tubeless wheel in high speed in the process of small resistance, fast heat dissipation, and the damaged can be quickly disassembled and replace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radiating effect, the quality of light and a detach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
技术介绍
无内胎轮胎俗称原子胎或真空胎,这种轮胎是利用轮胎内壁和胎圈的气密层保证轮胎与轮辋间良好的气密性,外胎兼起内胎的作用。轮胎内未配装内胎而此轮胎本身就有内胎构造,空气即充填在胎中,目前已普遍采用,取代有内胎的车轮。相对与无内胎轮胎配套使用的无内胎车轮也要求尺寸更加准确,安装后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但在使用中的车轮大多为整体式的,在安装时需要熟练的工人用撬杠撬,才能安装进去,不但劳动强大大、装配效率低,而且容易轮胎损坏、轮辋变形,影响密封性。公开号为202294052的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公开的技术已解决上述的问题,但是,在该专利设置的轮辋过大,内部结构复杂,导致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阻力增大,并且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导致车轮发热并且损坏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小,散热快,并在损坏后可快速拆卸更换,具有散热效果好、质量轻和可拆卸的的可拆卸无内胎车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辋,及设置在轮辋上的、不易漏气的真空胎;所述轮辋由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固定座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二侧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一块以上,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和数量与第一侧板一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夹角为60°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的横截面呈菱形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与真空胎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侧板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真空胎的螺柱。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连接汽车轮毂的螺钉。作为优选,所述真空胎包括胎体,及设置在胎体内圈的、用于与轮辋固定的固定圈,所述胎体与固定圈卡持固定。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轮辋由与汽车轮毂固定的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固定座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二侧板组成,在损坏的时候能够快速拆卸进行更换,并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皆为菱形设置,能够在行驶时降低阻力,并且有效增强空气流动,提高轮辋的散热效果,使得车轮的使用寿命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的轮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的第一侧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如图1所示,包括轮辋1,及设置在轮辋1上的、不易漏气的真空胎2;如图2所示,所述轮辋1由固定座11,及设置在固定座11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2的第一侧板12,及设置在固定座11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2的第二侧板13组成,所述固定座11上设置有连接汽车轮毂的螺钉111。所述第一侧板12设置有一块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的夹角为60°设置,能够有效地分担汽车的重力。所述第一侧板12与真空胎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21,连接板121与第一侧板12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真空胎2的螺柱122。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2的横截面呈菱形设置,在高速行驶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空气阻力。所述第二侧板13的结构和数量与第一侧板12一致。所述真空胎2包括胎体21,及设置在胎体21内圈的、用于与轮辋1固定的固定圈22,所述胎体21与固定圈22卡持固定。原理说明:汽车在行驶时,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降低了空气的阻力,加快了轮辋1中的空气流通速度,进而提高了散热速度,若车轮损坏后,直接将真空胎2拆离轮辋1,并且更换新的真空胎2。车轮因高速转动产生吸力,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轮辋1内,空气经进风口12进入轮辋本体11内,在进风通道111内分离再进入冷却风道122内,进而对车轮进行冷却,换走热量的空气由进风通道111的末端排出。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轮辋由与汽车轮毂固定的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固定座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二侧板组成,在损坏的时候能够快速拆卸进行更换,并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皆为菱形设置,能够在行驶时降低阻力,并且有效增强空气流动,提高轮辋的散热效果,使得车轮的使用寿命延长。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辋,及设置在轮辋上的、不易漏气的真空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由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固定座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二侧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一块以上,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和数量与第一侧板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辋,及设置在轮辋上的、不易漏气的真空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由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固定座另一侧的、用于支撑真空胎的第二侧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一块以上,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和数量与第一侧板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夹角为60°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无内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环宇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