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628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设置在生产线上的机架,所述机架的上部固定有保温箱,所述保温箱的下部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的上部固定有与通电导线电连接的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所述机架的1/3处设有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上固定有两导向滑套,每个所述导向滑套内分别套装有导向杆,所述下支撑架的中心位置设有提升气缸,所述提升气缸和所述导向杆的自由端设有提升平台,所述提升平台的上部固定有与另一通电导线电连接的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所述机架上且在所述提升平台的上部设有轮辋定位花盘,所述轮辋定位花盘上设有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块,工作时,车轮的外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的内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的效果。

A Wheel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轮的轻量化发展不断推进,仅仅依靠结构设计及原材料本身性能来保障产品疲劳性能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车轮实际承载能力的要求。而对车轮用原材料进行热处理,优化其组织结构,提升原材料的机械性能,从而提升车轮的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就成为了一条轻量化车轮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的车轮感应加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生产线上的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部固定有保温箱3,所述保温箱3的下部设有容纳腔体14,所述容纳腔体14的上部固定有与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所述机架1的1/3处设有下支撑架12,所述下支撑架12上固定有两导向滑套13,每个所述导向滑套13内分别套装有导向杆6,所述下支撑架12的中心位置设有提升气缸7,所述提升气缸7和所述导向杆6的自由端设有提升平台5,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固定有与另一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所述机架1上且在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设有轮辋定位花盘10,所述轮辋定位花盘10上设有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块9,工作时,车轮4的外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内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机架1的上部固定有保温箱3,所述保温箱3的下部设有容纳腔体14,所述容纳腔体14的上部固定有与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所述机架1的1/3处设有下支撑架12,所述下支撑架12上固定有两导向滑套13,每个所述导向滑套13内分别套装有导向杆6,所述下支撑架12的中心位置设有提升气缸7,所述提升气缸7和所述导向杆6的自由端设有提升平台5,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固定有与另一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所述机架1上且在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设有轮辋定位花盘10,所述轮辋定位花盘10上设有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块9,工作时,车轮4的外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内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工作时,首先将车轮4通过生产线上的滑道运动至提升平台5上,通过轮辋定位花盘10上的定位块9对车轮4进行中心对正,并将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设置在车轮4的内侧下部,然后通过提升气缸7推动提升平台5向上位移,带动提升平台5及工件4、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上升至保温箱3内,并将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设置在车轮4的内侧上部,并使车轮4的内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外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再通过外接电源对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通电,对车轮4的轮辋进行感应加热,通过控制延时时间控制加热温度及金属相变,从而获得提高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长的车轮,延时结束后,通过提升气缸7进气口换向阀启动,下部气孔缓慢失压放气,并带动提升平台5及车轮4、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下降至起始位置,完成工件加热过程,这样实现了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1至2中1、机架,2、通电导线,3、保温箱,4、车轮,5、提升平台,6、导向杆,7、提升气缸,8、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9、定位块,10、轮辋定位花盘,11、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2、下支撑架,13、导向滑套,14、容纳腔体。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至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它包括设置在生产线上的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部固定有保温箱3,所述保温箱3的下部设有容纳腔体14,所述容纳腔体14的上部固定有与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所述机架1的1/3处设有下支撑架12,所述下支撑架12上固定有两导向滑套13,每个所述导向滑套13内分别套装有导向杆6,所述下支撑架12的中心位置设有提升气缸7,所述提升气缸7和所述导向杆6的自由端设有提升平台5,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固定有与另一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所述机架1上且在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设有轮辋定位花盘10,所述轮辋定位花盘10上设有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块9,工作时,车轮4的内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外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工作时,首先将车轮4通过生产线上的滑道运动至提升平台5上,通过轮辋定位花盘10上的定位块9对车轮4进行中心对正,并将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设置在车轮4的内侧下部,然后通过提升气缸7推动提升平台5向上位移,带动提升平台5及工件4、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上升至保温箱3内,并将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设置在车轮4的内侧上部,并使车轮4的内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外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加热导线2上分别设有Ⅰ、Ⅱ、Ⅲ、Ⅳ端子且与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接线端子自动对接,通过外接电源对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通电,对车轮4的轮辋进行感应加热,通过控制延时时间控制加热温度及金属相变,从而获得提高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长的车轮,延时结束后,通过提升气缸7进气口换向阀启动,下部气孔缓慢失压放气,并带动提升平台5及车轮4、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下降至起始位置,完成工件加热过程,这样实现了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耐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生产线上的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部固定有保温箱(3),所述保温箱(3)的下部设有容纳腔体(14),所述容纳腔体(14)的上部固定有与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所述机架(1)的1/3处设有下支撑架(12),所述下支撑架(12)上固定有两导向滑套(13),每个所述导向滑套(13)内分别套装有导向杆(6),所述下支撑架(12)的中心位置设有提升气缸(7),所述提升气缸(7)和所述导向杆(6)的自由端设有提升平台(5),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固定有与另一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所述机架(1)上且在所述提升平台(5)的上部设有轮辋定位花盘(10),所述轮辋定位花盘(10)上设有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块(9),工作时,车轮(4)的外侧曲面分别与所述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和下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11)的内侧曲面在2~10mm范围内近距离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生产线上的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部固定有保温箱(3),所述保温箱(3)的下部设有容纳腔体(14),所述容纳腔体(14)的上部固定有与通电导线(2)电连接的上部中频直流感应线圈(8),所述机架(1)的1/3处设有下支撑架(12),所述下支撑架(12)上固定有两导向滑套(13),每个所述导向滑套(13)内分别套装有导向杆(6),所述下支撑架(12)的中心位置设有提升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永新付俊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环宇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