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车轮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01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3:18
提出了一种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转向节(2),该转向节支撑在弹簧支架(3)上,弹簧支架可通过减振器(4)和支撑弹簧(5)或通过弹簧减振模块(6)与车辆车身(7)连接,其中,转向节(2)通过转向节主销(8)与弹簧支架(3)连接并且围绕转向节主销(8)的纵轴线A可转动地布置,其中,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至少一个上横向拉杆(9)和至少一个下横向拉杆(10),其中,横向拉杆(9;10)支承在转向节主销(8)的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处,其中,转向节(2)和横向拉杆(9;10)分别借助于三轴作用的铰接头(13;14)支承,并且弹簧支架(3)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转向节主销(8)连接,从而转向节主销(8)将弹簧支架(3)、转向节(2)、上横向拉杆和下横向拉杆(9;10)彼此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另一锁定构件(15),其防止转向节主销(8)围绕其纵轴线A不受控地转动。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u63d0\u51fa\u4e86\u4e00\u79cd\u72ec\u7acb\u8f66\u8f6e\u60ac\u67b6(1)\uff0c\u5177\u6709\u8f6c\u5411\u8282(2)\uff0c\u8be5\u8f6c\u5411\u8282\u652f\u6491\u5728\u5f39\u7c27\u652f\u67b6(3)\u4e0a\uff0c\u5f39\u7c27\u652f\u67b6\u53ef\u901a\u8fc7\u51cf\u632f\u5668(4)\u548c\u652f\u6491\u5f39\u7c27(5)\u6216\u901a\u8fc7\u5f39\u7c27\u51cf\u632f\u6a21\u5757(6)\u4e0e\u8f66\u8f86\u8f66\u8eab(7)\u8fde\u63a5\uff0c\u5176\u4e2d\uff0c\u8f6c\u5411\u8282(2)\u901a\u8fc7\u8f6c\u5411\u8282\u4e3b\u9500(8)\u4e0e\u5f39\u7c27\u652f\u67b6(3)\u8fde\u63a5\u5e76\u4e14\u56f4\u7ed5\u8f6c\u5411\u8282\u4e3b\u9500(8)\u7684\u7eb5\u8f74\u7ebfA\u53ef\u8f6c\u52a8\u5730\u5e03\u7f6e\uff0c\u5176\u4e2d\uff0c\u72ec\u7acb\u8f66\u8f6e\u60ac\u67b6(1)\u5177\u6709\u81f3\u5c11\u4e00\u4e2a\u4e0a\u6a2a\u5411\u62c9\u6746(9)\u548c\u81f3\u5c11\u4e00\u4e2a\u4e0b\u6a2a\u5411\u62c9\u6746(10)\uff0c\u5176\u4e2d\uff0c\u6a2a\u5411\u62c9\u6746(9\uff1b10)\u652f\u627f\u5728\u8f6c\u5411\u8282\u4e3b\u9500(8)\u7684\u4e0a\u7aef\u90e8(11)\u548c\u4e0b\u7aef\u90e8(12)\u5904\uff0c\u5176\u4e2d\uff0c\u8f6c\u5411\u8282(2)\u548c\u6a2a\u5411\u62c9\u6746(9\uff1b10)\u5206\u522b\u501f\u52a9\u4e8e\u4e09\u8f74\u4f5c\u7528\u7684\u94f0\u63a5\u5934(13\uff1b14)\u652f\u627f\uff0c\u5e76\u4e14\u5f39\u7c27\u652f\u67b6(3)\u4e0d\u53ef\u76f8\u5bf9\u8f6c\u52a8\u5730\u4e0e\u8f6c\u5411\u8282\u4e3b\u9500(8)\u8fde\u63a5\uff0c\u4ece\u800c\u8f6c\u5411\u8282\u4e3b\u9500(8)\u5c06\u5f39\u7c27\u652f The frame (3), the steering knuckle (2), the upper lateral pull rod and the lower lateral pull rod (9; 10)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1) has another locking member (15), which prevents the main pin (8) of the steering knuckle (8) to rotate around its longitudinal axis without being control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独立车轮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独立车轮悬架,包括转向节,其支撑在弹簧支架上。弹簧支架通过减振器和支撑弹簧或通过弹簧减振模块与车辆车身连接。转向节通过转向节主销与弹簧支架连接,并且围绕转向节主销的纵轴线可转动地支承地布置。独立车轮悬架还具有至少一个上横向拉杆和至少一个下横向拉杆,其中,它们分别支承在转向节主销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处。转向节主销和横向拉杆分别借助于三轴作用的铰接头、例如球窝接头或分子接头(Molekulargelenk)来支承。因此,转向节主销使弹簧支架、转向节以及上横向拉杆和下横向拉杆彼此连接,其中,弹簧支架通常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转向节主销连接。
技术介绍
例如在EP2246204B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独立车轮悬架。在上文提到的类型的独立车轮悬架中,为了支承横向拉杆,分别使用三轴作用的铰接头,例如球窝接头或分子接头。这特别有利,因为横向拉杆的运动自由度没有受到轴承的不必要的限制,并且可通过横向拉杆相对于其他的横向拉杆的斜置补偿车辆车身的倾斜。然而,由于球窝接头或分子接头的三轴活动性,不可排除转向节主销围绕它自己的纵轴线的转动。如果转向节主销转动,则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转向节主销连接的弹簧支架随着它转动。因为减振器或弹簧减振模块与弹簧支架连接,所以减振器或弹簧减振模块在转向节主销进行这种转动时斜置,这削弱了模块或减振器的功能性并且将附加的横向力引入减振器的活塞杆中,其在持久的情况下可导致活塞杆引导部的不密封性。此外,不可排除这种转动的弹簧支架在转向运动中与通常安置在转向节处的制动组件相撞。此外,可在确定的运动学上的配置中出现在转向节主销支承的铰接头中的不允许的横向力,由此可使铰接头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文说明的类型的独立车轮悬架,其不允许转向节主销围绕它自己的纵轴线不受控地转动。该目的由此实现:独立车轮悬架具有锁定构件,其防止转向节主销围绕它的纵轴线不受控地转动。在附图以及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其他有利的实施方案变体。附图说明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独立车轮悬架的立体图示,图2示出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独立车轮悬架的一可行的实施方案变体的立体图示,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包括横向拉杆、转向节主销、弹簧支架和锁定构件的子组件的立体图示,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包括固定杆的立体图示,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弹簧支架的立体图示,图6示出了根据图4和图5的弹簧支架的立体图示,包括用于固定稳定器的固定装置;图7示出了根据图4和图5的弹簧支架的立体图示,包括用于稳定器的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独立车轮悬架1。独立车轮悬架包括转向节2,该转向节支撑在弹簧支架3上。弹簧支架3可通过弹簧减振模块6与车辆车身7连接。车辆车身7在图1中出于清晰的原因未示出,但在图2中至少进行了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弹簧减振模块6由减振器4和安置在该减振器处的支撑弹簧构成,支撑弹簧相应于常规的空气弹簧的实施方案。关于这一点,代替空气弹簧显然还可使用简单的螺旋弹簧或任何其他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合适的支撑弹簧。此外,使用减振器4和单独的支撑弹簧5代替组合式弹簧减振模块6同样是可行的。转向节2通过转向节主销8与弹簧支架3连接,并且围绕转向节主销8的纵轴线A可转动地支承地布置。在转向节主销8的上端部11处布置有上横向拉杆9,并且在转向节主销8的下端部12处布置有下横向拉杆10。它们分别借助于三轴作用的铰接头13;14来支承。在此,将这样的铰接头理解为三轴作用的铰接头,该铰接头允许在任意方向上运动,例如球窝接头、分子接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铰接头。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安置在转向节2处的制动组件24。弹簧支架3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转向节主销8连接。因此,转向节主销8使弹簧支架3、转向节2和上横向拉杆9以及下横向拉杆10彼此连接。弹簧支架3与转向节主销8的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可在此通过过盈配合实现,或还包括其他的连接,例如材料配合连接、形状配合连接或传力连接。不同于图1,在图2中,为了更好的清晰性,删去了弹簧减振模块。此外,图2不同于图1示出了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锁定构件15。锁定构件15实施为由刚性的基础材料制成的牵杆,其从弹簧支架3延伸直至车辆车身7。锁定构件15在一侧以其第一端部区段16支承在弹簧支架处,并且在另一侧以其第二端部区段17支承在车辆车身7的另一构件处。通过弹簧支架3与转向节主销8的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锁定构件15防止转向节主销8围绕它自己的纵轴线A不受控地转动。此外,图2示出了在锁定构件15的两个支承部位分别使用三轴作用的铰接头18;19。在该部位处使用单轴作用的铰接头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然而同样是可行的。在图3中还更明显地示出了锁定构件15支承在弹簧支架3处以及端部区段16;17的布置。图4示出的组件包括转向节主销8、上横向拉杆9和下横向拉杆10,它们分别借助于两个三轴作用的铰接头13;14支承在转向节主销8的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处。在两个横向拉杆9;10之间将弹簧支架3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在转向节主销8上。弹簧支架3包括固定杆20以用于将锁定构件15固定在弹簧支架3处。固定杆20与弹簧支架3一件式地实施并且在其端部具有固定穿孔25,以用于将锁定构件15连接在固定杆20处并且因此连接在弹簧支架3处。此外,固定杆20通过它的长度限定锁定构件15与转向节主销8的纵轴线A的有效间距X。尽管至少图4和图5示出了与弹簧支架一件式地实施的、由相同的材料浇注的固定杆20,固定杆20显然可同样制成为单独的构件并且然后形状配合地和/或材料配合地和/或传力地与弹簧支架3连接。在图5、图6和图7中示出了固定杆20的另一实施途径。在上文提到的附图中描绘的弹簧支架3分别具有在弹簧支架3的一侧实施的转向止挡21和22。它们用作转向节2的端部止挡,转向节由于转向运动围绕转向节主销的纵轴线A转动。固定杆20实施在转向止挡21;22中的至少一个处,从而固定杆在该部位处附加地承担转向止挡的功能。同样可为有利的是,锁定构件15直接与转向止挡连接,而没有使用附加的固定杆。为此,固定穿孔25或其他的固定构件例如可直接实施或安置在转向止挡21;22处。此外,弹簧支架3可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装置23以用于将稳定器固定在弹簧支架3处,如在附图6和7中示出的那样。附图标记列表1独立车轮悬架2转向节3弹簧支架4减振器5支撑弹簧6弹簧减振模块7车辆车身8转向节主销9上横向拉杆10下横向拉杆11转向节主销的上端部12转向节主销的下端部13铰接头14铰接头15锁定构件16锁定构件的第一端部区段17锁定构件的第二端部区段18铰接头19铰接头20固定杆21转向止挡22转向止挡23固定装置24制动组件25固定穿孔A转向节主销的纵轴线X有效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独立车轮悬架

【技术保护点】
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转向节(2),该转向节支撑在弹簧支架(3)上,该弹簧支架能通过减振器(4)和支撑弹簧(5)或通过弹簧减振模块(6)与车辆车身(7)连接,其中,所述转向节(2)通过转向节主销(8)与所述弹簧支架(3)连接并且围绕所述转向节主销(8)的纵轴线(A)能转动地布置,其中,所述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至少一个上横向拉杆(9)和至少一个下横向拉杆(10),其中,横向拉杆(9;10)支承在所述转向节主销(8)的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处,其中,所述转向节(2)和所述横向拉杆(9;10)分别借助于三轴作用的铰接头(13;14)支承,并且所述弹簧支架(3)不可相对转动地与所述转向节主销(8)连接,使得所述转向节主销(8)将所述弹簧支架(3)、所述转向节(2)、上横向拉杆和下横向拉杆(9;10)彼此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另一锁定构件(15),该锁定构件防止所述转向节主销(8)围绕其纵轴线(A)不受控地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23 DE 102015211529.11.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转向节(2),该转向节支撑在弹簧支架(3)上,该弹簧支架能通过减振器(4)和支撑弹簧(5)或通过弹簧减振模块(6)与车辆车身(7)连接,其中,所述转向节(2)通过转向节主销(8)与所述弹簧支架(3)连接并且围绕所述转向节主销(8)的纵轴线(A)能转动地布置,其中,所述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至少一个上横向拉杆(9)和至少一个下横向拉杆(10),其中,横向拉杆(9;10)支承在所述转向节主销(8)的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处,其中,所述转向节(2)和所述横向拉杆(9;10)分别借助于三轴作用的铰接头(13;14)支承,并且所述弹簧支架(3)不可相对转动地与所述转向节主销(8)连接,使得所述转向节主销(8)将所述弹簧支架(3)、所述转向节(2)、上横向拉杆和下横向拉杆(9;10)彼此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车轮悬架(1)具有另一锁定构件(15),该锁定构件防止所述转向节主销(8)围绕其纵轴线(A)不受控地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车轮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15)具有第一端部区段(16)和第二端部区段(17),其中,所述锁定构件(15)的一个端部区段(16;17)在所述弹簧支架(3)处并且另一个端部区段(17;16)在车辆车身(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格尔J·维默尔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