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67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前保险杠总成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的至少一个顶板(4);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中部两侧的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5);其中,顶板(4)为倒U型板凳结构(401)且凳面上设有一立板(402);支撑安装点(5)四周设有加强筋(1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在保证前保险杠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上,降低了前保险杠的重量及成本,提高了前保险杠的实用性。

A front bumper assembly and a ca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ront bumper assembly and vehicle front bumper assembly includes a front bumper body (1)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bumper body; (1) at least one roof toward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body (4)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bumper body; (1) to the two side in the middle of the at least one side of a car body support the installation point (5); the roof (4) for the inverted U type bench structure (401) and the stool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plate (402); support installation (5)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reinforcing rib (12). The front bumper assembly and vehicle of the invention ensure the weight and cost of the front bumper on the basis of guaranteeing the safety of the front bumper,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front b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保险杠是汽车车身的重要部件,位于汽车前方和后方的大部分区域,它主要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起保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人们对于汽车保险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轻量化、个性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指向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用以实现在保证前保险杠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上,降低前保险杠的重量及成本,提高前保险杠的实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包括:前保险杠本体;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朝向车体一侧的至少一个顶板;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朝向车体一侧中部两侧的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其中,顶板为倒U型板凳结构且凳面上设有一立板;支撑安装点四周设有加强筋。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中部的车牌安装板;其中,车牌安装板上设有四个固定安装点。其中,支撑安装点和固定安装点均设有插接口;支撑安装点和固定安装点均通过插接口与卡扣螺母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第一端的N个第一车身安装点;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第二端的N+M个第二车身安装点,N和M均为正整数。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第一端中部的至少一个导水槽。其中,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导水槽两侧的拖车钩槽。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背向车体一侧第二端的两个大灯安装孔位。其中,前保险杠总成的材质为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简称PO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前保险杠总成,其中前保险杠总成为如上所述的前保险杠总成;前保险杠总成通过第一车身安装点、第二车身安装点以及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与车体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通过卡扣螺母与车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采用了顶板以及支撑安装点在保证前保险杠具有足够强度提供安全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减少了前保险杠的用料,降低了前保险杠的成本及重量,同时,前保险杠本体上的导水槽、拖车沟槽等设计提高了前保险杠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的顶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的插接口及卡扣螺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的插接口及卡扣螺母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保险杠总成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保险杠本体;2、第二车身安装点;3、车牌安装版;301、固定安装点;4、顶板;401、板凳结构;402、立板;5、支撑安装点;6、导水槽;7、拖车沟槽;8、大灯安装孔位;9、第一车身安装点;10、插接口;11、卡扣螺母;1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参见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的至少一个顶板4;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中部两侧的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5;其中,顶板4为倒U型板凳结构401且凳面上设有一立板402;支撑安装点5四周设有加强筋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板4位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的中部,为倒U型板凳结构401且凳面上设有一立板402,使得整个顶板4的尺寸略大于前保险杠本体1与车身钣金的间隙尺寸,防止前保险杠本体1的中部空箱,降低前保险杠总成的支撑刚度;同时,U型的设计使顶板4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使顶板4能够更加充分的与车身钣金接触,提高前保险杠总成的支撑刚度及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中,顶板4设置有四个,并成一条直线排布,但顶板4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采用其他数量、其他排布方式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支撑安装点5位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中部的两侧,且支撑安装点5四周设有加强筋12,用于辅助支撑前保险杠总成与车身,提高装配点的刚度,保证前保险杠总成装配牢固。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撑安装点5在中部两侧各设有四个,共八个,且每侧的四个支撑安装点5均成规则四边形分布,但支撑安装点5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采用其他数量、其他排布方式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中部的车牌安装板3;具体地,车牌安装板3上设有四个固定安装点301。在车牌安装板3上设置四个固定安装点301安装车牌,相较于传统的利用两个安装点固定的车牌更加牢固可靠,在保证车牌满足越野车使用工况包括涉水驾驶时不被水流冲刷脱落的基础上,也有效的防止了不法人员偷盗车牌,保证了车牌的安全。优选地,支撑安装点5和固定安装点301均设有插接口10;支撑安装点5和固定安装点301均通过插接口10与卡扣螺母11固定连接。插接口10的设置使得支撑安装点5和固定安装点301可以安装卡扣螺母11,避免了直接作为安装孔在一个或少数几个被破坏的情况下,更换整个前保险杠总成,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第一端的N个第一车身安装点9;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第二端的N+M个第二车身安装点2,N和M均为正整数。车身安装点2的设置用于固定前保险杠总成与车身,其中第一端为前保险杠本体1安装在车身上的下端,第二端为前保险杠本体1安装在车身上的上端,由于上端的载荷较之下端更大,所以上端的车身安装点数量更多。在本专利技术中N=6,M=1,第一车身安装点9以及第二车身安装点2均为平均分布;但车身安装点的数量及分布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采用类似的其他数量、其他排布方式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第一端中部的至少一个导水槽6。导水槽6的设置有利于在车辆涉水行驶时减少正面水流的阻力,引导水流排出。在本专利技术中导水槽6设置有三个,均布于前保险杠本体1的第一端中部,但导水槽6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地,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导水槽6两侧的拖车钩槽7。两个拖车钩槽7的设置有利于安装拖车钩,使拖车变得更加方便,满足在恶劣工况下使用拖车钩辅助行驶,提高了用户车辆的实用性。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背向车体一侧第二端的两个大灯安装孔位8。大灯安装孔位8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的至少一个顶板(4);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中部两侧的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5);其中,所述顶板(4)为倒U型板凳结构(401)且凳面上设有一立板(402);所述支撑安装点(5)四周设有加强筋(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的至少一个顶板(4);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朝向车体一侧中部两侧的至少一个支撑安装点(5);其中,所述顶板(4)为倒U型板凳结构(401)且凳面上设有一立板(402);所述支撑安装点(5)四周设有加强筋(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中部的车牌安装板(3);其中,所述车牌安装板(3)上设有四个固定安装点(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安装点(5)和所述固定安装点(301)均设有插接口(10);所述支撑安装点(5)和所述固定安装点(301)均通过所述插接口(10)与卡扣螺母(1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第一端的N个第一车身安装点(9);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洲郑雪鹏王炜强于慧曹广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