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538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可提升取力器可靠性的结构,解决了现有后置左上取力器挂挡卡滞、取力器缺油烧蚀的问题。使用带叉轴孔的取力器前壳体,以及加长的拨叉轴,使拨叉挂挡机构变成简支结构,使啮合套挂挡过程中,避免过程产生的径向力使挂挡卡滞,提高工作效率及挂挡稳定性;使用可双向密封的双韧口油封,增加用于端面密封的O型圈,以实现变速器与取力器间形成相互隔离的油液密封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后置左上位置的取力器可靠性大幅提升,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用后置取力器,具体为一种可提升取力器可靠性的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
技术介绍
目前变速器后置左上取力器,由于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实际使用过程中取力器挂挡卡滞、取力器缺油烧蚀等故障模式频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现状态取力器存在挂挡卡滞、缺油烧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通过修改取力器内部挂挡、密封结构,提升该类取力器可靠性。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端,O型圈,取力器前壳体,啮合套,拨叉,输入齿轮,拨叉轴,油封,输出齿轮轴,法兰,取力器后壳体;所述油封及O型圈位于取力器输入端与取力器前壳体之间,所述拨叉轴与拨叉位于取力器前壳体与取力器后壳体之间;取力器前壳体上有叉轴孔,拨叉轴采用加长的结构,一端穿过取力器后壳体与取力器气缸活塞连接,另一端插入取力器前壳体上的叉轴孔中。本技术所采用的新结构的取力器挂挡形式:使用带叉轴孔的取力器前壳体,以及加长的拨叉轴,使拨叉挂挡机构变成简支结构,使啮合套挂挡过程中,避免过程产生的径向力使挂挡卡滞,提高工作效率及挂挡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油封采用双韧口结构,在取力器输入端与取力器前壳体之间使用O型圈与油封双密封。新结构的取力器密封形式:使用可双向密封的双韧口油封,增加用于端面密封的O型圈,以实现变速器与取力器间形成相互隔离的油液密封环境。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使后置左上位置的取力器可靠性大幅提升,且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取力器输入端,2-O型圈,3-取力器前壳体,4-啮合套,5-拨叉,6-输入齿轮,7-拨叉轴,8-油封,9-输出齿轮轴,10-法兰,11-取力器后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带叉轴孔的取力器前壳体3,以及加长的拨叉轴7,使拨叉挂挡机构变成简支结构,使啮合套4挂挡过程中,避免过程产生的径向力使挂挡卡滞,提高工作效率及挂挡稳定性;使用可双向密封的双韧口油封8,增加用于端面密封的O型圈2,以实现变速器与取力器间形成相互隔离的油液密封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力器输入端(1),O型圈(2),取力器前壳体(3),啮合套(4),拨叉(5),输入齿轮(6),拨叉轴(7),油封(8),输出齿轮轴(9),法兰(10),取力器后壳体(11);所述油封(8)及O型圈(2)位于取力器输入端(1)与取力器前壳体(3)之间,所述拨叉轴(7)与拨叉(5)位于取力器前壳体(3)与取力器后壳体(11)之间;取力器前壳体(3)上有叉轴孔,拨叉轴(7)采用加长的结构,一端穿过取力器后壳体(11)与取力器气缸活塞连接,另一端插入取力器前壳体(3)上的叉轴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力器输入端(1),O型圈(2),取力器前壳体(3),啮合套(4),拨叉(5),输入齿轮(6),拨叉轴(7),油封(8),输出齿轮轴(9),法兰(10),取力器后壳体(11);所述油封(8)及O型圈(2)位于取力器输入端(1)与取力器前壳体(3)之间,所述拨叉轴(7)与拨叉(5)位于取力器前壳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嘉强吴利霞孙洋郝喜斌杨罡张日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