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防撞梁及汽车后保险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774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为长条形的钣金件,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上朝向汽车内部凹陷形成内凹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系统,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后围板、汽车后防撞梁、后保险杠和后保饰板。由于汽车后防撞梁上形成了内凹部,内凹部增加了汽车后防撞梁与后保险杠之间的空间,防止空间内的设备损坏。

Automotive rear impact beam and rear bumpe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collision beam of an automobile, wherein the rear collision beam of the automobile is a strip shaped sheet metal component, and the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of the automobile is concave toward the inner part of the automobile to form an inner concave par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rear bumper system for automobiles, which comprises a rear plate, a rear automobile collision beam, a rear bumper and a rear guard plate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Because the inner concave part is formed on the rear collision beam of the automobile,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ncave part increases the space between the rear impact beam and the rear bumper of the automobile, and prevents the damage of the equipment in th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防撞梁及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及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后保险杠系统,会配备如倒车雷达及安装线束、I-key智能钥匙发信器、后保饰板等构成件,而追求大空间乘坐及大容积行李箱的设计理念,导致保险杠后端空间越来越狭窄。现有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大多为直线型或弧线型,汽车后防撞梁的外侧安装有后保险杠和后保饰板。倒车雷达及I-key智能钥匙发信器等装置通常安装在汽车后防撞梁与后保险杠之间的空间中。传统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汽车后防撞梁与后保险杠之间的空间无法满足后端空间的设计要求,从而制约造型以及功能配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增加后端空间、防止后端空间内的设备损坏的汽车后防撞梁及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加后端空间、防止后端空间内的设备损坏的汽车后防撞梁及汽车后保险杠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为长条形的钣金件,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上朝向汽车内部凹陷形成内凹部。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形成在所述汽车后防撞梁的中段。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的宽度为1-1/4摆锤宽度。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的宽度为1/2摆锤宽度。进一步地,所述摆锤宽度为406mm。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的横截面为梯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系统,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后围板、上述任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后保险杠和后保饰板。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与所述后围板之间的距离为5-30mm。进一步地,所述后围板上与所述内凹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补强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汽车后防撞梁上形成了内凹部,内凹部增加了汽车后防撞梁与后保险杠之间的空间,防止空间内的设备损坏。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汽车后防撞梁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汽车后防撞梁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汽车后保险杠系统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汽车后防撞梁1为长条形的钣金件,汽车后防撞梁1上朝向汽车内部凹陷形成内凹部11。由于汽车后防撞梁1安装在汽车的尾部,内凹部11朝向汽车的前方凹陷,即汽车的内部凹陷。进一步地,内凹部11形成在汽车后防撞梁1的中段。如图1所示,内凹部11形成在汽车后防撞梁1的中心位置。较佳地,内凹部11也可以形成在汽车后防撞梁1上相对于中心偏左或偏右的某一段上。进一步地,内凹部11的宽度D为1/2摆锤宽度。如图1所示,汽车后防撞梁1安装在汽车上时,水平放置横向安装,内凹部11的宽度D沿汽车的左右方向。摆锤是用于测试汽车后防撞梁1的测试工具,目的是用于检测汽车后防撞梁1的尾部防撞性能,摆锤对汽车后防撞梁1的撞击用于模拟汽车尾部追尾时的撞击情况。本实施例中,摆锤宽度为406mm,内凹部11的宽度D为203mm。较佳地,内凹部11的宽度可以为1-1/4摆锤宽度。进一步地,内凹部11的横截面为梯形。实施例一中,由于内凹部11朝向汽车的前方凹陷,内凹部11与安装在汽车后防撞梁1后方的后保险杠之间形成了后端空间,该后端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较大的后端空间为倒车雷达、I-key智能钥匙发信器、后背门锁、尾灯、雾灯等设备提供了足够的安装空间。并且,后保饰板的安装卡爪穿过后保险杆进入到后端空间中,内凹部11增加了安装卡爪与汽车后防撞梁1之间的距离,避免安装卡爪与汽车后防撞梁1发生干涉。此外,内凹部11相当于汽车后防撞梁的支撑点,在轻冲突撞击时,可以增大反力,内凹部11的变形小,可以保证摆锤入侵距离减少,避免法规要件如后背门锁的损坏。实施例二:汽车后防撞梁为长条形的钣金件,汽车后防撞梁上朝向汽车内部凹陷形成内凹部。由于汽车后防撞梁安装在汽车的尾部,内凹部朝向汽车的前方凹陷,即汽车的内部凹陷。内凹部形成在汽车后防撞梁的中段。本实施例中,摆锤宽度为406mm,内凹部的宽度D为1个摆锤宽度,即内凹部11的宽度D为406mm。进一步地,内凹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较佳地,内凹部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只要能形成凹陷区域,起到增加后端空间的作用,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二中,由于内凹部朝向汽车的前方凹陷,内凹部与安装在汽车后防撞梁后方的后保险杠之间形成了后端空间,该后端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较大的后端空间为倒车雷达、I-key智能钥匙发信器、后背门锁、尾灯、雾灯等设备提供了足够的安装空间。并且,后保饰板的安装卡爪穿过后保险杆进入到后端空间中,内凹部增加了安装卡爪与汽车后防撞梁之间的距离,避免安装卡爪与汽车后防撞梁发生干涉。此外,内凹部相当于汽车后防撞梁的支撑点,在轻冲突撞击时,可以增大反力,内凹部的变形小,可以保证摆锤入侵距离减少,避免法规要件如后背门锁的损坏。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汽车后保险杠系统,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后围板2、上述任一种汽车后防撞梁1、后保险杠3和后保饰板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内凹部11与后围板2之间的距离d为20mm。由于后围板2与汽车后防撞梁1的主体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内凹部11的凹陷深度影响到了内凹部11与后围板2之间的距离d。内凹部11凹陷的越深,内凹部11与后围板2之间的距离d就越短。较佳地,内凹部11与后围板2之间的距离d为5-30mm。如果距离d过小,当汽车后防撞梁1受到尾部撞击变形时,汽车后防撞梁1容易对前侧的后围板2造成损坏。如果距离d过大,内凹部11与后保险杠3之间的后端空间不足。进一步地,后围板2上与内凹部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补强板(图未示)。实施三中,由于内凹部朝向汽车的前方凹陷,内凹部与安装在汽车后防撞梁后方的后保险杠之间形成了后端空间,该后端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较大的后端空间为倒车雷达、I-key智能钥匙发信器、后背门锁、尾灯、雾灯等设备提供了足够的安装空间。并且,后保饰板的安装卡爪穿过后保险杆进入到后端空间中,内凹部增加了安装卡爪与汽车后防撞梁之间的距离,避免安装卡爪与汽车后防撞梁发生干涉。此外,内凹部相当于汽车后防撞梁的支撑点,在轻冲突撞击时,可以增大反力,内凹部的变形小,可以保证摆锤入侵距离减少,避免法规要件如后背门锁的损坏。另外,汽车后防撞梁与后围板之间控制在合适的距离内,即能起到增加后端空间的作用,又能对后围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由于后围板上与内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后防撞梁及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为长条形的钣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上朝向汽车内部凹陷形成内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为长条形的钣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防撞梁上朝向汽车内部凹陷形成内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形成在所述汽车后防撞梁的中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的宽度为1-1/4摆锤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的宽度为1/2摆锤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宽度为406mm。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刘群玉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