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including vehicle bumper, fender, th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bracket, bumper which comprises a bumper body and bumper first flanging, wing wing and wing body comprises a first flange, connecting brack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umper body and bumper first flanging,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bracket is attached to the bumper body, the connecting bracket second and the surface of the bumper first flanging fixed wi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bracket flange fixing bracket, third surface and the first surface and anti arranged and fixed on the body.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vehicle bumper, fender and body can be integra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bracket connec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more simple, and the bumper, fender and body can b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connec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on bracket, the connection point between the more easy arrangement, bumper, fender and body connected more firm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保险杠与车辆的框架车身以及塑料翼子板之间通过多个不同结构的部件连接,连接方式复杂,且现有的保险杠、框架车身以及塑料翼子板的连接处安装空间较小,连接点不易布置,保险杠、框架车身以及塑料翼子板三者之间连接不牢固。同时,保险杠、框架车身以及塑料翼子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装配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车辆的保险杠、框架车身以及塑料翼子板之间连接更牢固的车辆。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包括保险杠、翼子板、车身和连接支架,所述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和保险杠第一翻边,所述翼子板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翼子板第一翻边,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和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之间,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表面贴靠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上,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卡接固定,所述翼子板第一翻边与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卡接固定,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设置且与所述车身固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翼子板以及车身可以通过连接支架集成连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所述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和保险杠第一翻边;翼子板,所述翼子板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翼子板第一翻边;车身;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和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之间,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表面贴靠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上,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卡接固定,所述翼子板第一翻边与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卡接固定,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设置且与所述车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所述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和保险杠第一翻边;翼子板,所述翼子板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翼子板第一翻边;车身;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和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之间,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表面贴靠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上,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卡接固定,所述翼子板第一翻边与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卡接固定,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设置且与所述车身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保险杠第一翻边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配合;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翼子板第一翻边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槽卡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为多个且在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星,周建明,侯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