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3207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萘啶酮类化合物1,2‑二甲基‑5‑(三氮环杂丙烷)‑2,3‑二氢‑2,7‑萘啶‑4(1H)‑酮对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材料来源方便、制备周期短、绿色环保和工艺简单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丙型肝炎是常见的血源性传染疾病,其病因是丙型肝炎病毒(hapatitisCvirus,HCV)的感染。HCV感染人肝细胞,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全球范围内约有1.7亿人感染丙肝病毒,我国普通人群抗HCV阳性检出率达3.2%,预计HCV感染者在4千万以上。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病毒粒子球形,有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全长约9.6Kb,有两侧非编码区(UTR)和中间以开放读码框(ORF)组成。5’UTR带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非常保守;3’UTR与复制起始有关。ORF编码3010-3033个氨基酸的NH2-C-E1-E2-p7-NS2-NS3-NS4A-NS5A-NS5B-COOH多聚蛋白前体。NS3蛋白酶也称丝氨酸蛋白酶,位于63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NS3蛋白的N末端区,由180氨基酸构成,是一种序列相对保守的多功能蛋白酶。NS3N端180个氨基酸与NS2可构成含Zn2+的金属蛋白酶,催化NS2-3的裂解,与NS4A结合则构成丝氨酸蛋白酶,可以水解病毒前体蛋白,NS3-NS4A-NS4B-NS5A-NS5B间的连接,直接决定着病毒各功能蛋白的成熟,而且NS3蛋白酶还直接影响着NS3C端螺旋酶/NTPase和NS5BRNA复制酶活性,因此,抑制其活性可有效地抑制病毒前体蛋白成熟和病毒复制,是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成功的开发了多种NS3/4A蛋白酶抑制剂,已上市的有特拉匹韦、波普瑞韦和司美匹韦。然而,由于NS3/4A蛋白酶抑制剂耐药屏障低,易交叉耐药,因此开发结构新颖、价格低廉的新型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药物显得十分必要。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历来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天然产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机制,具有立体构型的优势。微生物药物来源丰富、化学结构独特,因此筛选新的菌株合成生物体原本难以合成的化合物机率较大,并且微生物发酵及代谢产物分离纯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成本低、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萘啶酮类化合物1,2-二甲基-5-(三氮环杂丙烷)-2,3-二氢-2,7-萘啶-4(1H)-酮对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材料来源方便、制备周期短、绿色环保和工艺简单的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萘啶酮类化合物1,2-二甲基-5-(三氮杂环丙烷)-2,3-二氢-2,7-萘啶-4(1H)-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Pichia),收集菌体,将菌体与有机溶剂混合,破碎菌体,固液分离,收集上层清液,即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毕赤属真菌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毕赤属真菌,只要属于毕赤属真菌属并且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式I化合物,即可。所述的毕赤属真菌较佳地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的菌株编号为2.3663的蒙毕赤酵母(Pichiaguilliermondi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的发酵条件可采用本领域毕赤属真菌发酵培养的常规发酵培养条件,其中,发酵培养基较佳地为:葡萄糖25~30g/L(更佳地为30g/L),(NH4)SO415~20g/L(更佳地为20g/L),酵母提取物8~10g/L10g/L),MgSO4·7H2O0.8~1g/L(更佳地为1g/L),FeSO4·7H2O0.05~0.08g/L(更佳地为0.05g/L),水(优选去离子水),g/L是指各组分与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比;所述的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7.5(更佳地为5.5~6.5)。培养温度较佳地为25~37℃,更较佳地为30~35℃;培养时间较佳地为144~240h,更较佳地为168h;震荡速度较佳地为150~250r/minr/min,更较佳地为220~240r/min。其中,在所述的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之前还可包括毕赤属真菌菌株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其制备的步骤和条件可以参照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本专利技术较佳地包括以下步骤:将保藏在甘油管的毕赤属真菌菌株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即可;其中,所述的种子培养基较佳地为:酵母提取物5~15g/L(更佳地为5g/L,葡萄糖10~30g/L(更佳地为20g/L),蛋白胨5~15g/(更佳地为10g/L),水(优选去离子水),g/L是指各组分与种子培养基的质量体积比;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的pH为5~7.5(更佳地为5.5)。所述的甘油管中为甘油水溶液,所述的甘油水溶液的浓度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浓度,较佳地为20%的甘油水溶液,所述的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所述的种子液的制备过程中,培养温度较佳地为25~35℃,更佳地为30℃;震荡速度较佳地为150~250r/min,更佳地为220r/min;培养时间较佳地为16~36h,更佳地为24h。在所述的种子液制备好之后,还可包括将所述的种子液接种至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中的过程,其中,所述的接种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参照本领域的常规进行选择,所述的种子液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可为本领域常规的体积比,本专利技术较佳地1∶100~1∶250,较佳地为1∶200~1∶2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收集菌体的方法可参照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一般为将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Pichia)得到的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得到所述的菌体;其中,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法可参照本领域的常规选择,较佳地为离心方法;所述的离心方法中,转速较佳地为3000~5000r/min,离心时间较佳地0.5~1h。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可参照本领域的常规进行选择,较佳地为酮类有机溶剂和/或醇类有机溶剂;所述的酮类有机溶剂较佳地为丙酮;所述的醇类有机溶剂较佳地为甲醇或乙醇。所述的破碎菌体的方法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破碎菌体的方法,较佳地为超声处理法或高压匀浆破壁法。所述超声处理法的条件可参照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超声频率较佳地为40~70kHz(更佳地为42kHz);超声处理时间较佳地为60~120min(更佳地为40min);超声处理的次数较佳地为3次。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法可参照本领域的常规选择,较佳地为离心方法;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转速较佳地为3000~5000r/min,离心时间较佳地为0.5~1h。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浓缩所述的上层清液,得式I化合物粗品的过程。所述的浓缩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浓缩技术,较佳地为减压浓缩。所述的减压浓缩的条件可参照本领域的常规进行选择,温度较佳地为40~50℃(优选40~45℃),真空度较佳地为700~800mmHg(例如758mmH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式I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式I化合物粗品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以流动相为水进行洗脱,或者以流动相依次为水、甲醇-水混合液、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式I化合物的洗脱液并浓缩;(2)将步骤(1)所得产物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流动相为体积含量为15%的甲醇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式I所示的萘啶酮类化合物1,2‑二甲基‑5‑(三氮杂环丙烷)‑2,3‑二氢‑2,7‑萘啶‑4(1H)‑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的萘啶酮类化合物1,2-二甲基-5-(三氮杂环丙烷)-2,3-二氢-2,7-萘啶-4(1H)-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Pichia),收集菌体,将菌体与有机溶剂混合,破碎菌体,固液分离,收集上层清液,即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的发酵培养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5~30g/L,(NH4)SO415~20g/L,酵母提取物8~10g/L,MgSO4·7H2O0.8~1g/L,FeSO4·7H2O0.05~0.08g/L,水,g/L是指各组分与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比;所述的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7.5,较佳地为5.5~6.5;培养温度为25~37℃,较佳地为30~35℃;培养时间为144~240h,较佳地为168h;震荡速度为150~250r/minr/min,较佳地为220~240r/min。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之前还包括毕赤属真菌菌株种子液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保藏在甘油管的毕赤属真菌菌株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即可;所述的种子培养基为:酵母提取物5~15g/L,葡萄糖10~30g/L,蛋白胨5~15g/L,水;g/L是指各组分与种子培养基的质量体积比;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的pH为5~7.5,较佳地为5.5;所述的种子培养基中,所述的葡萄糖较佳地为20g/L;所述的蛋白胨较佳地10g/L;所述的种子液的制备过程中,培养温度为25~35℃,较佳地为30℃;震荡速为150~250r/min,较佳地为220r/min;培养时间为16~36h,较佳地为24h。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毕赤属真菌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的菌株编号为2.3663的蒙毕赤酵母(Pichiaguilliermondii);和/或,所述的收集菌体的方法为将发酵培养毕赤属真菌(Pichia)得到的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得到所述的菌体;其中,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法较佳地为离心方法;所述的离心方法中,转速较佳地为3000~5000r/min,离心时间较佳地为0.5~1h;和/或,所述有机溶剂为酮类有机溶剂和/或醇类有机溶剂;所述的酮类有机溶剂较佳地为丙酮;所述的醇类有机溶剂较佳地为甲醇和/或乙醇;和/或,所述的破碎菌体的方法为超声处理法或高压匀浆破壁法;所述超声处理法中:超声频率较佳地为40~70kHz,更佳地为42kHz;超声处理时间较佳地为60~120min,更佳地为40min;超声处理的次数较佳地为3次;和/或,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法为离心方法;所述的离心方法中,转速较佳地为3000~5000r/min,离心时间较佳地0.5~1h;和/或,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进一步包括浓缩所述的上层清液,得式I化合物粗品的过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泉杨丽鸳林军胡海峰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