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9122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所述复合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52的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550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007的Pseudomonas putida F1菌。当pH值为9,三种菌接种配比为1:2:1时修复效果最佳,2天内可将不同来源、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中浸出的可溶性Cr(VI)全部还原为Cr(III)。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还原效率高、效果稳定,抗冲击力好,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重金属污染中,Cr(VI)因其毒性大、氧化性强以及致癌性高,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Cr(VI)主要来自铬渣,全国每年新排放铬渣约60万吨,历年累积堆存铬渣约548万吨。由于Cr(VI)极易溶于水,经雨水淋漓,各种形式污染的Cr(VI)最终会到达水体和土壤。据统计,我国受Cr(VI)严重污染的土壤面积就高达500万平方米,污染土方量约1500万立方。因此,对我国Cr(VI)污染土壤进行合理有效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较之Cr(VI)的高毒性及高迁移性,Cr(III)则毒性低且溶解性低,迁移转化慢,因此修复Cr(VI)污染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将Cr(VI)转化为Cr(III)。然而,化学方法还原Cr(VI)往往成本高、能耗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多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得到了应用,而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等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其中微生物还原法利用土著微生物或高效外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Cr(VI)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合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52的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550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007的Pseudomonas putida F1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Cr(VI)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合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No.3052的PannonibacterphragmitetusBB菌、保藏编号为ATCCNo.700550的ShewanellaoneidensisMR-1菌和保藏编号为ATCCNo.700007的PseudomonasputidaF1菌。2.用于Cr(VI)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GMCCNo.3052的PannonibacterphragmitetusBB菌的菌液、保藏编号为ATCCNo.700550的ShewanellaoneidensisMR-1菌的菌液和保藏编号为ATCCNo.700007的PseudomonasputidaF1菌的菌液组成,三种菌液的体积比依次为3-6:3-6:3-6;其中,所述菌液是指在LB培养基中长至对数期的发酵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三种菌液的体积比依次为1:2:1。4.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菌群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复合菌剂在制备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中的应用。5.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菌群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复合菌剂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在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骐丁春连柴立元杨志辉闵小波颜旭唐崇俭李青竹王海鹰杨卫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