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76553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蒿甲醚1份、胆固醇2份和蛋黄卵磷脂8~10份。制备方法包括薄膜分散-超声-膜滤过法和乙醇注入-超声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为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在制备蒿甲醚靶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1.33~63.86%,平均粒径为161.65~162.73nm,分散指数PDI为0.2678~0.4463。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在4°C条件贮存稳定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蒿甲醚是青蒿素类的一种衍生物,主要通过青蒿素半合成而得。青蒿素是从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篙(Artemisiaal)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工业上合成的蒿甲醚技术成熟,合成量大。青蒿素类的抗疟作用和效果是国际公认的,到目前为止,青蒿素衍生物用于抗疟的已经有多种衍生物,主要有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nsinin)、蒿乙醚、青蒿琥酯(Artesunate)和蒿甲醚等衍生物,其中蒿甲醚的抗疟效果要优于其他青蒿素类衍生物。中国研发的蒿甲醚于1997年被WHO列入第9版基本药物目录(EssentialMedicineList)。2009年4月8号,美国FDA发布批准其复方片剂用于治疗疟疾的公告,至此,美国成为批准其复方药物的第84个国家。除了用于治疗疟疾以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更广泛的生物活性。从近几年来看,它的潜在应用还包括血吸虫,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人类巨细胞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蒿甲醚现代研究表明还有抗脑肿瘤的作用,伍治平等人根据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较小,以及能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进入脑组织的药代动力学等特性,进行了蒿甲醚对SD大鼠脑部原位接种C6脑胶质瘤的抑瘤作用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口服蒿甲醚对SD大鼠脑部原位接种C6脑胶质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瘤作用增强。邓兴力等人对胶质瘤的实验,结果表明,蒿甲醚能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且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蒿甲醚能干扰C6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将其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蒿甲醚的应用很广,现在又发现其新用途,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还会有重大的发现,使其更好的造福人类。MariaP等人研究表明,蒿甲醚在青蒿素类的衍生物中抗癌效果具有较好的效果。万成亮等探讨蒿甲醚与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蒿甲醚与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有相加抑制作用,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王燕等考察青蒿素类药物对结肠腺癌细胞LS174T的细胞毒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并计算抑制率并求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其中蒿甲醚对结肠癌细胞LS174T增殖的抑制程度较好,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潘麓羽等研究表明鼻咽癌CNE-1细胞的存活率随着青蒿素类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蒿甲醚的作用比其他的青蒿素类衍生物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抑制更佳。蒿甲醚对于抗肿瘤及癌细胞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多停留于实验阶段,且并未有此方面的制剂问世,由于蒿甲醚是亲脂性药物,进入机体的生物利用度不高,考虑将其制成具有靶向作用的纳米脂质体,不但能使药物达到病灶部位发挥作用,还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价值及前景可观。靶向制剂的概念是由1906年Ehrlich提出的。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TDDS),是一种能将药物有目的的输送到病灶部位,从而减少药物用量的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和工艺,而且便于控制给药的速度和方式。脑靶向制剂的靶向(即病灶部位)点在脑部,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BB)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靶向制剂的分类方法有两种:第一按载体透过组织靶点部位的方式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剂、双重和多重靶向制剂。第二按靶向源动力类型分为主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及前体靶向药物,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被动靶向制剂,主要代表制剂有毫微胶囊制剂、微球和脂质体。在本研究中,脑靶向纳米脂质体属于被动靶向制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原本不可能的期望药效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得益于我们对药物的认识更深入,对辅料及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脂质体作为一种新的包合技术,它与生物体的亲和性更好,能够到达病灶部位,且毒副作用小。刘素兰等以卵磷脂和两亲性材料PL-GA-PEG为脂质体材料,同时在其表面引入靶向基团(angiopep),利用纳米沉淀的方法制备紫杉醇纳米脂质体,通过尼罗红荧光探针分子检测紫杉醇脂质体被脑胶质瘤细胞U87MG的摄取情况,而后应用MTT(噻唑蓝)检测法测定其对U87MG细胞增殖的影响来判定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靶向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紫杉醇脂质体的纳米颗粒大小为100nm左右,经荧光成像发现,靶向性的紫杉醇脂质体比非靶向性紫杉醇脂质体更容易被U87MG细胞摄取。黄向华等[23]总结了脑靶向脂质体的常见类型:①表面修饰的脂质体: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链,可以形成空间稳定的脂质体,从而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延长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间,增加其脑靶向性。②多受体介导的脂质体:通过修饰多个配体可能会增强非特异性结合,或者各个靶向分子可能会彼此干扰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③热敏脂质体:在相变温度时,脂质体中的磷脂产生从胶态过渡到液晶态的物理转移,从而大大增加脂质体膜的通透性,此时释放药物最多。④其他(如磁性脂质体等):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选择性地浓集于靶向部位,可用于脑靶向药物递送。因此,开发一种蒿甲醚脂质体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蒿甲醚1份、胆固醇2份和蛋黄卵磷脂8~10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下述任意一种方法制备而成:(1)薄膜分散-超声-膜滤过法:将蒿甲醚、胆固醇和蛋黄卵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振荡使溶解均匀,溶解完全后,旋蒸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形成薄膜,然后加入注射用水水化至薄膜脱落溶解,超声处理180s,过0.45μm滤膜,再过0.22μm滤膜得到目标物蒿甲醚纳米脂质体;(2)乙醇注入-超声法:将蒿甲醚、胆固醇和蛋黄卵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振荡使溶解均匀,溶解完全后得到溶液a,将溶液a滴加到含吐温-80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停搅拌,40℃条件下震荡水化得到悬浮液b,用旋蒸减压蒸去悬浮液b中的有机溶剂,得到粗脂质体,超声处理120s,0.22μm滤膜过滤2~4次得到目标物蒿甲醚纳米脂质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在制备蒿甲醚靶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1.33~63.86%,平均粒径为161.65~162.73nm,分散指数PDI为0.2678~0.4463。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在4°C条件贮存稳定性良好。脂质体(liposome)是由英国Bangham[23]博士在1965年发现并命名的。他和同事在一次研究中发现将磷脂分散于水中可以形成闭合双分子层囊泡,囊泡的中央与外层被水相隔开,其结构类似于生物膜。药剂学定义为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脂质体是以蛋黄卵磷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蒿甲醚1份、胆固醇2份和蛋黄卵磷脂8~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蒿甲醚1份、胆固醇2份和蛋黄卵磷脂8~10份。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任意一种方法制备而成:(1)薄膜分散-超声-膜滤过法:将蒿甲醚、胆固醇和蛋黄卵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振荡使溶解均匀,溶解完全后,旋蒸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形成薄膜,然后加入注射用水水化至薄膜脱落溶解,超声处理180s,过0.45μm滤膜,再过0.22μm滤膜得到目标物蒿甲醚纳米脂质体;(2)乙醇注入-超声法:将蒿甲醚、胆固醇和蛋黄卵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振荡使溶解均匀,溶解完全后得到溶液a,将溶液a滴加到含吐温-80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停搅拌,40℃条件下震荡水化得到悬浮液b,用旋蒸减压蒸去悬浮液b中的有机溶剂,得到粗脂质体,超声处理120s,0.22μm滤膜过滤2~4次得到目标物蒿甲醚纳米脂质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蒿甲醚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建周勇军李正蓉杨兆祥
申请(专利权)人: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