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艳燕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75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减震装置、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一端和第二板一端的承载板,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和第二板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通过所述中间体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间隙;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及中间体的一个或多个上,用于减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平衡车具有减震功能,其方便用户代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车体上具有一个操作杆,使用者站在电动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另一种是车体由两部分组成,左部分和右部分之间通过转动机构实现相互转动,从而实现“脚控”。参见中国技术专利公布号为CN104029769A(公布日:20140910)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其功能单一,不方便用户代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用户代步的电动平衡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减震装置、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一端和第二板一端的承载板,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和第二板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通过所述中间体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间隙;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及中间体的一个或多个上,用于减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通过中间体固定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一板固定连接以及第二车体和第二板固定连接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形成一间隙,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可以通过中间的间隙相互缓冲,从而减小电动平衡车的震动作用力,起到减震作用。当电动平衡车在跑动过程中其中第一车体遇到障碍物或第二车体遇到障碍物时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产生形变及震动,并作用到中间体和间隙处,间隙和中间件对震动作用力进行减缓,当震动继续向另一侧传动时,其震动作用力被大大的减小,这样就大大减小了震动作用力,起到了较好的减震作用。其方便用户代步。另外,本技术用于减震的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及中间体的一个或多个上,这样就起到进一步的减震作用,使得电动平衡车的整体减震效果更佳。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间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间体的拆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动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0、电动平衡车;110、第一车体;111、间隙;120、第二车体;130、中间体;131、第一板;1311、第一腔;132、第二板;1321、第二腔;133、承载板;1332、第二块;134、开口;135、第三板;136、第四板;1362、第二槽;137、限定销;138、螺钉;140、车轮;150、减震装置;151、第一弹性件;152、第二弹性件;153、第三弹性件;154、第四弹性件;155、第五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参考图1至图12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平衡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平衡车100包括第一车体110、第二车体120以及设置在第一车体110和第二车体120之间的中间体130,所述中间体130包括第一板131、第二板1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31一端和第二板132一端的承载板133,所述第一板131另一端和第二板132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一开口134,所述第一板131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110上,所述第二板132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120上,所述第一车体110和第二车体120通过所述中间体130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间隙111。本实施例第一车体110和第二车体120之间通过中间体130固定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一板固定连接以及第二车体和第二板固定连接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形成一间隙,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可以通过中间的间隙相互缓冲,从而减小电动平衡车的震动作用力,起到减震作用。当电动平衡车在跑动过程中其中第一车体遇到障碍物或第二车体遇到障碍物时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产生形变及震动,并作用到中间体和间隙处,间隙和中间件对震动作用力进行减缓,当震动继续向另一侧传动时,其震动作用力被大大的减小,这样就大大减小了震动作用力,起到了较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平衡车,其中,包括减震装置、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一端和第二板一端的承载板,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和第二板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通过所述中间体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间隙;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及中间体的一个或多个上,用于减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平衡车,其中,包括减震装置、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一端和第二板一端的承载板,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和第二板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一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通过所述中间体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间隙;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及中间体的一个或多个上,用于减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间隙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第二板或承载板上的第二弹性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的第三弹性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的第四弹性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中,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间隙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艳燕
申请(专利权)人:尚艳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