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976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属于车身结构领域。该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位于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吸能盒均设置在前保横梁的同一侧,前保横梁通过两个吸能盒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连接,两个吸能盒上分别设有诱导槽,每个诱导槽的槽底均设有诱导筋,各诱导筋分别沿各自对应的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是汽车车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为在车辆前部发生撞击时,吸收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驾驶室的目的,为驾驶室内的乘客提供安全保障。现在常见的汽车前保横梁总成通常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设置在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吸能盒均位于前保横梁的同一侧,前保横梁通过两个吸能盒分别与两个前纵梁连接,从而降低了传递至前纵梁上的冲击力。为了保证吸能盒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溃缩,以达到良好吸收冲击力的目的,通常会在吸能盒上设置溃缩诱导槽,在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受到冲击力时,由于溃缩诱导槽的槽底部位为吸能盒的局部弱化区域,所以吸能盒对应溃缩诱导槽的部位将优先产生溃缩,从而能够诱使吸能盒按照设计要求溃缩。然而,由于溃缩诱导槽的设置,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吸能盒的结构强度降低,导致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不会对驾驶室造成影响的冲击力)时,也会使吸能盒产生溃缩,提高了汽车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诱导槽导致汽车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所述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位于所述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均设置在所述前保横梁的同一侧,所述前保横梁通过所述两个吸能盒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连接,所述两个吸能盒上分别设有诱导结构,所述诱导结构包括诱导槽和设置在所述诱导槽的槽底的诱导筋,各所述诱导筋分别沿各自对应的所述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部和第二吸能部,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为柱状的筒体,且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并排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上分别设有数量相同的所述诱导槽。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均为棱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之间通过侧壁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部上的所述诱导槽位于所述第一吸能部的一条棱边上,所述第二吸能部上的所述诱导槽位于所述第二吸能部的一条棱边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前保横梁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承撞凸条和连接相邻的所述承撞凸条的连接板,所述多个承撞凸条均沿所述前保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承撞凸条与所述吸能盒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反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吸能盒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保横梁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吸能盒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安装板,所述两个吸能盒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前纵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能盒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作。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前保横梁总成为铝制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前保横梁总成受到撞击时,冲击力通过前保横梁传递至吸能盒,由于吸能盒上设有诱导槽,诱导槽的槽底部位为吸能盒的局部弱化区域,所以当吸能受到冲击力之后,吸能盒对应诱导槽的部位将优先产生溃缩,从而起到控制吸能盒的溃缩形状的目的,保证了吸能盒能够良好的吸收冲击力。并且,由于诱导槽的槽底设有诱导筋,且诱导筋与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所以诱导筋能够起到加固被诱导槽弱化的吸能盒部位,从而可以避免吸能盒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就产生溃缩,降低了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保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截面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前保横梁,11-承撞凸条,12-连接板,2-吸能盒,21-第一吸能部,22-第二吸能部,3-诱导槽,4-诱导筋,5-安装板,A-前纵梁,B-配合板,a-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如图1所示,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1和分别位于前保横梁1两端的吸能盒2,两个吸能盒2均设置在前保横梁1的同一侧,前保横梁1通过两个吸能盒2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A连接,两个吸能盒2上分别设有诱导结构,诱导结构包括诱导槽3和设置在诱导槽3的槽底的诱导筋4,各诱导筋4分别沿各自对应的诱导槽3的长度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晰的显示前保横梁总成的具体结构,在图1中,仅显示了前保横梁总成的一端,而另一端的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结构相同,故而省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前保横梁总成受到撞击时,冲击力通过前保横梁1传递至吸能盒2,由于吸能盒2上设有诱导槽3,诱导槽3的槽底部位为吸能盒2的局部弱化区域,所以当吸能盒2受到冲击力之后,吸能盒2对应诱导槽3的部位将优先产生溃缩,从而起到控制吸能盒2的溃缩形状的目的,保证了吸能盒2能够良好的吸收冲击力。并且,由于诱导槽3的槽底设有诱导筋4,且诱导筋4与诱导槽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以诱导筋4能够起到加固诱导槽3的槽底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吸能盒2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就产生溃缩,降低了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维修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冲击力沿吸能盒2的长度方向传递,所以诱导槽3可以垂直于吸能盒2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诱导槽3能够诱使吸能盒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溃缩,提高了吸能盒2的吸收冲击力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诱导筋4的中部可以为圆柱状结构,诱导筋4的两端可以与诱导槽3的两端相匹配,使得诱导筋4能够稳固的装嵌在诱导槽3内。需要说明的是,诱导筋4中部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例如,当需要吸能盒2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就产生溃缩,可以适当减小诱导筋4的直径,从而通过降低诱导筋4对诱导槽3的槽底部位的加固程度来达到目的;当需要吸能盒2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才产生溃缩,可以适当增加诱导筋4的直径,从而通过进一步加大诱导筋4对诱导槽3的槽底部位的加固程度来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对诱导筋4的直径不做限制。优选地,前保横梁总成为铝制结构,从而降低了前保横梁总成的重量,实现了前保横梁总成的轻量优化。并且,使得前保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全铝制车身,使得前保横梁总成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优选地,吸能盒2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作,保证了吸能盒2的整体性,使得吸能盒2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收冲击力的能力。优选地,诱导槽3由吸能盒2在挤压成型后,在吸能盒2上加工得到,从而简化了吸能盒2的制作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图2为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能盒2包括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为柱状的筒体,且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并排设置,从而使得当冲击力作用于吸能盒2,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将共同吸收冲击力,避免吸能盒2因局部受力不均而发生不良溃缩。其中,不良溃缩是指一种溃缩现象,具体为吸能盒2只有一处产生大幅度屈折,而其他部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所述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位于所述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均设置在所述前保横梁的同一侧,所述前保横梁通过所述两个吸能盒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吸能盒上分别设有诱导结构,所述诱导结构包括诱导槽和设置在所述诱导槽的槽底的诱导筋,各所述诱导筋分别沿各自对应的所述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所述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位于所述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均设置在所述前保横梁的同一侧,所述前保横梁通过所述两个吸能盒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吸能盒上分别设有诱导结构,所述诱导结构包括诱导槽和设置在所述诱导槽的槽底的诱导筋,各所述诱导筋分别沿各自对应的所述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部和第二吸能部,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为柱状的筒体,且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保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上分别设有数量相同的所述诱导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保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均为棱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之间通过侧壁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霞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