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524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公开了一种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包括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边支梁本体连接件、边板端口连接件,第一边支梁本体和第二边支梁本体并排设置,边支梁本体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下端连接,边板端口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前端、第二边支梁本体前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边支梁总成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各自独立成型的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边支梁本体连接件、边板端口连接件,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上下精度通过夹具保证,并且不受其它因数的影响,调整方便;各部件上均设有相应的翻边结构,便于冲压工艺下料排样套裁,节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了一种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

技术介绍

边支梁总成是连接车架前后段X向、横梁Y向、地板Z向的桥梁,是车架重要的承载零件,传统的客车车架边支梁总成一般采用整体结构,主要不足:
1.零件成型回弹大,边支梁的地板连接面容易产生高低差,调整会影响其它要素,纵梁与地板焊接时易产生焊接缺陷。
2.零件的毛坯展开采用凹字型结构,不利于冲压工艺材料的排样,材料利用率低。
3.零件边板连接端口采用在本体上设计翻边止口结构,因冲压方向不能统一,需增加模具工序,并且止口为翻边成型,零件后续加工回弹尺寸精度不易保证,影响边板焊接质量。
4.边板连接端口止口强度不足,在存放、运输过程容易变形。
5.边支梁总成为盒型零件形状不规则,边支梁总成存放不稳,需专用工位器具,增加零件周转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边支梁总成调整易影响其他部件;凹字型结构,不利于冲压工艺材料的排样;边板连接端口冲压时需增加模具工序,且易影响边板焊接质量;边板连接端口止口强度不足;边支梁总成存放不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包括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边支梁本体连接件、边板端口连接件,第一边支梁本体和第二边支梁本体并排设置,边支梁本体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下端连接,边板端口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前端、第二边支梁本体前端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上相应位置均设有纵梁连接端口,第一边支梁本体后部、第二边支梁本体后部、边支梁本体连接件后部形成横梁连接端口。
作为优选,第一边支梁本体上位于纵梁连接端口处设有与车架的纵梁相配合的第一侧翻边,第一侧翻边向内延伸,第二边支梁本体上位于纵梁连接端口处设有与车架的纵梁相配合的第二侧翻边,第二侧翻边向外延伸,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均包括设置在纵梁连接端口前端的第一侧翻边部、设置在纵梁连接端口后端的第二侧翻边部、设置在纵梁连接端口下端的第三侧翻边部。
作为优选,第一边支梁本体上端、第二边支梁本体上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上翻边,第一边支梁本体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下端均设有向内延伸的下翻边。
作为优选,第一边支梁本体上的下翻边后部设有与边支梁本体连接件前部配合的第一翻边部,第一边支梁本体上的下翻边前部设有与边板端口连接件下部配合的第二翻边部。
作为优选,边板端口连接件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向前延伸的连接部,两边的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前部、第二边支梁本体后部相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连接部前端、上端、下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外翻边。
作为优选,边支梁本体连接件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内翻边,内翻边均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下部、第二边支梁本体下部相配合连接。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边支梁总成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各自独立成型的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边支梁本体连接件、边板端口连接件,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上下精度通过夹具保证,并且不受其它因数的影响,调整方便。
2.各部件上均设有相应的翻边结构,便于冲压工艺下料排样套裁,节省材料。
3.边板连接端口止口设计采用分离式,增加边板端口连接件,将止口设计在边板端口连接件上,边板端口连接件形成的止口是成型结构,冲压方向统一,止口刚性好,边板端口连接件两侧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焊接,防止边板连接端口回弹,且增加了第一边支梁本体、第二边支梁本体的刚性。
4.边支梁总成采用分体式设计,各部件形状具有规则,且体积小,便于采用通用工装,减少边支梁总成的周转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第一边支梁本体的机构图。
图3是图1的第二边支梁本体的机构图。
图4是图1的边支梁本体连接件的机构图。
图5是图1的边板端口连接件的机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第一边支梁本体、2—第二边支梁本体、3—边支梁本体连接件、4—边板端口连接件、5—纵梁连接端口、6—横梁连接端口、7—上翻边、8—下翻边、9—第一侧翻边、10—第二侧翻边、11—第一侧翻边部、12—第二侧翻边部、13—第三侧翻边部、14—定位螺孔、15—第一翻边部、16—第二翻边部、17—连接部、18—外翻边、19—内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分体式的第一边支梁本体1、第二边支梁本体2、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边板端口连接件4,第一边支梁本体1和第二边支梁本体2并排设置,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下端连接,边板端口连接件4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前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前端连接。
第一边支梁本体1、第二边支梁本体2上相应位置均设有纵梁连接端口5,第一边支梁本体1后部、第二边支梁本体2后部、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后部形成横梁连接端口6。
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上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上翻边7,上翻边7上设有定位螺孔14,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位于纵梁连接端口5处设有与车架的纵梁相配合的第一侧翻边9,第一侧翻边9向内延伸,第二边支梁本体2上位于纵梁连接端口5处设有与车架的纵梁相配合的第二侧翻边10,第二侧翻边10向外延伸,第一侧翻边9、第二侧翻边10均包括设置在纵梁连接端口5前端的第一侧翻边部11、设置在纵梁连接端口5后端的第二侧翻边部12、设置在纵梁连接端口5下端的第三侧翻边部13。第一边支梁本体1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下端均设有向内延伸的下翻边8,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的下翻边8后部设有与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前部配合的第一翻边部15,第一翻边部15用于加强定位连接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的下翻边8前部设有与边板端口连接件4下部配合的第二翻边部16,第二翻边部16用于加强定位连接边板端口连接件4。下翻边8用于安装定位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且用于加强第一边支梁本体1、第二边支梁本体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第一侧翻边部11、第二侧翻边部12、第三侧翻边部13对车架的纵梁起到加强定位的作用。
边板端口连接件4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向前延伸的连接部17,连接部17前端、上端、下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外翻边18。两边的连接部17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前部、第二边支梁本体2后部相配合连接。连接部17前端的外翻边18上设有定位螺孔14。
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内翻边19,内翻边19均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下部、第二边支梁本体2下部相配合连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支梁本体(1)、第二边支梁本体(2)、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边板端口连接件(4),第一边支梁本体(1)和第二边支梁本体(2)并排设置,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下端连接,边板端口连接件(4)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前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前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支梁本体(1)、第二边支梁本体(2)、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边板端口连接件(4),第一边支梁本体(1)和第二边支梁本体(2)并排设置,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下端连接,边板端口连接件(4)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梁本体(1)前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前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支梁本体(1)、第二边支梁本体(2)上相应位置均设有纵梁连接端口(5),第一边支梁本体(1)后部、第二边支梁本体(2)后部、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后部形成横梁连接端口(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上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上翻边(7),第一边支梁本体(1)下端、第二边支梁本体(2)下端均设有向内延伸的下翻边(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分体式车架边支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的下翻边(8)后部设有与边支梁本体连接件(3)前部配合的第一翻边部(15),第一边支梁本体(1)上的下翻边(8)前部设有与边板端口连接件(4)下部配合的第二翻边部(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署玲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汽车车身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