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独立前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670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客车独立前桥。包括承受车身质量的气囊、稳定杆、减小车身跳动的减震器以及将轮毂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臂和下固定臂,所述气囊的一端与车架上的气囊顶座相连,气囊的另一端通过气囊支架铰接在前桥的气囊底座上,所述的气囊整体横向布置且气囊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夹角。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气囊采用横置的方式安装,且气囊有一定的旋转量,极大的减小了各方向的应力及剪切力;通过将减震器采用倒置的安装方式,减小了簧下质量,提升了整车的操控性及稳定性;通过改变上固定臂及下固定臂虚拟交点的位置,增加了前桥的受力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独立前桥
技术介绍
独立悬架是一种通过独立的弹性悬挂系统使两侧车轮单独的悬挂在车身上的系统。该系统具有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为车轮提供更大的地面附着力、减小车身受到的外冲击力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1)减震气囊的上端固定在车架上的气囊顶座上,下端通过支架直接固定在前桥的气囊底座上,减震气囊的上、下端都是固定的,这样前桥在抖动时,气璝会承受一定的应力及剪切力,使气囊的稳定性受到影响;2)减震器一端连接在前桥上,另一端装在车架上,减震器布置的重心高,使整车的操控性及稳定性受到影响;3)前桥双叉臂的虚拟交点在气囊底座处,影响前桥的受力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独立前桥,该独立前桥稳定性高,整车的操控性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承受车身质量的气囊、稳定杆、减小车身跳动的减震器以及将轮毂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臂和下固定臂,所述气囊的一端与车架上的气囊顶座相连,气囊的另一端通过气囊支架铰接在前桥的气囊底座上,所述的气囊整体横向布置且气囊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减震器的压力缸端通过减震器安装支架与车架相连,所述减震器的活塞杆端固定在气囊支架与气囊底座的铰接点处。所述的上固定臂及下固定臂均为A型固定臂,所述的上固定臂包括通过第一固定销相连的上前控制臂及上后控制臂,所述上前控制臂与上后控制臂的虚拟交点位于轮毂内侧,所述的下固定臂包括通过第二固定销相连的下前控制臂及下后控制臂,所述下前控制臂与下后控制臂的虚拟交点位于轮毂下方。所述上固定臂的一端连接在气囊底座顶端的第一连接点上,上固定臂的另一端与车架上的安装座相连,所述下固定臂的一端连接在气囊底座下端的第二连接点上,下固定臂的另一端与车架上的安装座相连。所述的气囊底座上设有固定稳定杆的稳定杆底座,所述的稳定杆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车架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气囊采用横置的方式安装,且气囊有一定的旋转量,极大的减小了各方向的应力及剪切力;通过将减震器采用倒置的安装方式,减小了簧下质量,提升了整车的操控性及稳定性;通过改变上固定臂及下固定臂虚拟交点的位置,增加了前桥的受力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客车独立前桥,包括承受车身质量的气囊1、稳定杆8、减小车身跳动的减震器2以及将轮毂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臂3和下固定臂4,气囊1的一端与车架上的气囊顶座相连,气囊1的另一端通过气囊支架5铰接在前桥的气囊底座6上,气囊1整体横向布置且气囊1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α。本专利技术打破以往气囊竖置的方式,将气囊1横置,气囊1的一端与气囊底座6铰接相连,此结构允许气囊支架5有一定的旋转量,气囊1的安装方向可以随车身恣态的改变而改变,气囊1的另一端卡在车架上的气囊顶座上,且气囊1安装后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α,夹角α根据车辆承载质量及车架结构决定。此结构是为了尽量保证气囊1只受径向方向(图1中A向)的作用力,防止其他方向上应力的产生。进一步的,减震器2的压力缸端通过减震器安装支架7与车架相连,减震器2的活塞杆端固定在气囊支架5与气囊底座6的铰接点处。也就是减震器2采用倒置的安装方式,此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前桥的回弹,使减震弹簧的动作更加积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前桥的受力效果更佳。同时,还减小了簧下质量,提升了整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固定臂3及下固定臂4均为A型固定臂,上固定臂3包括通过第一固定销31相连的上前控制臂32及上后控制臂33,上前控制臂32与上后控制臂33的虚拟交点X位于轮毂内侧,下固定臂4包括通过第二固定销41相连的下前控制臂42及下后控制臂43,下前控制臂42与下后控制臂43的虚拟交点Y位于轮毂下方。将虚拟交点X、Y设置在轮毂内侧和轮毂下方,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优化悬挂系统受力。进一步的,上固定臂3的一端连接在气囊底座6顶端的第一连接点61上,上固定臂3的另一端与车架上的安装座相连,下固定臂4的一端连接在气囊底座6下端的第二连接点62上,下固定臂4的另一端与车架上的安装座相连。进一步的,气囊底座6上设有固定稳定杆8的稳定杆底座9,稳定杆8通过固定支架10固定在车架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气囊横置:气囊与气囊底座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且气囊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α,该结构使气囊有一定的旋转量,气囊安装方向可以随车身姿态的改变而改变,极大的减小了各方向的应力及剪切力;2)减震器倒置:减震器的压力缸端通过减震器安装支架与车架相连,减震器的活塞杆端固定在气囊支架与气囊底座的铰接点处;该结构可以减小簧下质量,可以更好地控制前桥的回弹,使减震弹簧的动作更加积极,从而提升整车的操控性及稳定性;3)上固定臂及下固定臂的虚拟交点靠近车辆外侧,即分别位于轮毂内侧及轮毂下方,增加了前桥的受力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独立前桥,包括承受车身质量的气囊(1)、稳定杆(8)、减小车身跳动的减震器(2)以及将轮毂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臂(3)和下固定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一端与车架上的气囊顶座相连,气囊(1)的另一端通过气囊支架(5)铰接在前桥的气囊底座(6)上,所述的气囊1()整体横向布置且气囊(1)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独立前桥,包括承受车身质量的气囊(1)、稳定杆(8)、减小车身跳动的减震器(2)以及将轮毂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臂(3)和下固定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一端与车架上的气囊顶座相连,气囊(1)的另一端通过气囊支架(5)铰接在前桥的气囊底座(6)上,所述的气囊1()整体横向布置且气囊(1)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独立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2)的压力缸端通过减震器安装支架(7)与车架相连,所述减震器()2的活塞杆端固定在气囊支架(5)与气囊底座(6)的铰接点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独立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臂(3)及下固定臂(4)均为A型固定臂,所述的上固定臂(3)包括通过第一固定销(31)相连的上前控制臂(32)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西朴王黎明花伟江腾李敏孟龙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