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479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在阀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阀体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该感温体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在所述感温体与弹性帽之间填充有相变体,在所述弹性帽下端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阀杆,在阀杆外围与阀体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阀杆下端与出水口相适配,在所述阀体内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流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安装,适用范围广,用于排放中冷器冷凝水,实现冷凝水排放自动化,实时对冷凝水进行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放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海上、湖泊作业的船用柴油机或者潮湿区域的其它中冷设备,其中冷器在工作时,由于空气湿度大,中冷器内部将产生大量冷凝水,如果不及时排出中冷器,将导致中冷器气道的相对冷却面积变小,增加气道阻力,使中冷器的冷却能力降低,当冷凝水足够多时,冷凝水将随气流进入下级连接零部件,造成下级零部件的严重故障,同时冷凝水过多可能会由于中冷器失效而导致其它严重后果。目前,传统的中冷器放水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不能时刻对中冷器冷凝水进行排放,而且局限于在开机前或者停机后才能对冷凝水进行排放,导致中冷器在工作状态时淤积冷凝水,增加进气阻力,影响中冷器的冷却效果;2、密封效果较差,容易泄露中冷器气体,降低了发动机的效率;3、适用的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通用性强,可随时排放发动机中冷器冷凝水的自动放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在阀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阀体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该感温体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在所述感温体与弹性帽之间填充有相变体,在所述弹性帽下端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阀杆,在阀杆外围与阀体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阀杆下端与出水口相适配,在所述阀体内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流水通道。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阀体下部连接有调压螺塞,所述调压螺塞内设有球体和调压弹簧,所述球体与出水口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帽下方的感温体腔体内设有密封圈,在密封圈下方的感温体腔体内设有隔圈。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外围设有连接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内分布有多条流水通道与出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外围设有连接法兰。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人工操作,可实时对中冷器自动排水,避免因疏漏忘记放水,导致中冷器发生故障;2、该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密封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中冷器气体的泄露;3、可根据工作场合的需要,灵活配置止回阀,有效避免冷凝水倒流,降低对放水管路的布置要求;4、结构紧凑小巧,安装简单,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关闭状态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开启状态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立体不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4的立体示意图。其中:1-感温体、2-相变体、3-弹性帽、4-阀杆、5-密封圈、6-隔圈、7_回位弹簧、8_阀体、81-流水通道、82-出水口、83-连接螺纹、84-连接法兰、9-球体、10-调压弹簧、11-调压螺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8,在阀体8底部设有出水口 82,阀体8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I,该感温体I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3,在感温体I与弹性帽3之间填充有相变体2,在弹性帽3下端连接有上下移动的阀杆4,在阀杆4外围与阀体8之间设有回位弹簧7,阀杆4下端与出水口82相适配,在阀体8内设有与出水口 82连通的流水通道81,该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通过感温体I传递热量,使相变体2的体积增大,在体积膨胀的作用力下挤压弹性帽3,进而推动阀杆4下端插入阀体8的出水口 82,当感温体I外部温度为常态时,相变体2的体积收缩变小,阀杆4在回位弹簧7的回弹力作用下,使阀杆4下端脱离阀体8的出水口 82,实现中冷器的冷凝水自动化排放。本技术中的阀体8下部连接有调压螺塞11,调压螺塞11内设有球体9和调压弹簧10,调压螺塞11通过螺纹连接,可根据冷凝水的多少,调节调压螺塞11对调压弹簧10的压紧力,应用于不同的场合,球体9位于调压弹簧10的顶部,且球体9与出水口82相适配,在中冷器进气压力或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球体9与出水口82闭合或开启,确保中冷器冷凝水实时排放,有效防止冷凝水倒流,同时可防止中冷器气体泄露。本技术中的弹性帽3下方的感温体I内腔设有密封圈5,用于密封感温体I内腔的相变体2,防止相变体2融化为液态时渗漏,在密封圈下方的感温体I内腔设有隔圈6,该隔圈6将相变体2、弹性帽3和密封圈5卡在感温体I内腔中,防止弹性帽3受挤压时密封圈5滑出腔体,从而影响阀杆4的行程。本技术中的阀体8外围设有连接螺纹83,用于连接中冷器进气管,提高该自动放水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的阀体8内分布有多条流水通道81与出水口 82连通,中冷器冷凝水可通过流水通道81进入出水口 82,顺利排出中冷器外。实施例2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处是减少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的装置。本实施例的阀体8下部的圆周面为平面,与排水管管道直接连接,将中冷器冷凝水排出中冷器外,适用于冷凝水较少的场合。实施例3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处是阀体8与进气管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本实施例的阀体8外围设有连接法兰84,阀体8与中冷器进气管通过法兰连接,确保阀体8与进气管连接的可靠性,更便于该自动放水装置的安装。实施例4参阅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处是阀体8与进气管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且减少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的装置,本实施例阀体8外围设有连接法兰84,阀体8下部的圆周面为平面,与排水管道直接连接,既保证了该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连接的可靠性,还可适当用于冷凝水较少的场合。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8),在阀体(8)底部设有出水口(8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I),该感温体(I)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3),在所述感温体(I)与弹性帽(3)之间填充有相变体(2),在所述弹性帽(3)下端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阀杆(4),在阀杆(4)外围与阀体(8)之间设有回位弹簧(7),所述阀杆(4)下端与出水口(82)相适配,在所述阀体(8)内设有与出水口(82)连通的流水通道(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8)下部连接有调压螺塞(U),所述调压螺塞(11)内设有球体(9)和调压弹簧(10),所述球体(9)与出水口(82)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帽(3)下方的感温体(I)内腔设有密封圈(5),在密封圈(5)下方的感温体(I)内腔设有隔圈(6)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8)外围设有连接螺纹(8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8),在阀体(8)底部设有出水口(8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1),该感温体(1)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3),在所述感温体(1)与弹性帽(3)之间填充有相变体(2),在所述弹性帽(3)下端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阀杆(4),在阀杆(4)外围与阀体(8)之间设有回位弹簧(7),所述阀杆(4)下端与出水口(82)相适配,在所述阀体(8)内设有与出水口(82)连通的流水通道(8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先李伟黄永仲黄锦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