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催化剂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7739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无催化剂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方法,通过全氟聚醚羧酸、含羟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与氨基硅氧烷反应得到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合成方法的特征是,包括以下合成步骤:⑴全氟聚醚丙烯酸酯的制备;⑵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硅氧烷Michael加成反应,最终获得多硅氧烷全氟聚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时加入了氨基硅氧烷和α,β不饱和丙烯酸酯类硅氧烷,能够提高聚醚中硅氧的含量比,硅氧键的含量比越高,硅氧基与玻璃表明的羟基键合,形成Si-O-Si网络结构就越多,膜的附着力就越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材料和基材表面处理领域,涉及无催化剂的方法制备多硅氧烷改 性全氟聚醚,能够使硬质基材(玻璃、陶瓷、金属和塑料)表面具有防水、防油和防污的性能。
技术介绍
当前,触屏电子设备、陶瓷、有机玻璃和镜面材质聚碳酸酯在我们生活中使用越来 越广泛,在使用过程中长期用手指触摸和划动,不免会使这些基材接触到水渍、油渍,所以 对于这些硬质基材的防水、防污以及耐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迫切的需要一种 可以涂覆在这些基材表面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防污、耐磨的涂覆剂来解决所遇到的问 题。 为了解决防水、防油以及耐磨等问题,需要一种具有疏水性和疏油性的低表面能 的涂料,而全氟聚醚材料在这种涂料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已知的技术是通过在硬 涂层中添加含氟防污剂来降低膜的表面能,提高其疏水疏油性能。但是这种单独含有氟元 素的涂覆剂的耐磨擦性能及与基材表面的附着性能不佳,经常在长期划动之下会将其擦 掉。所以需要对全氟聚醚材料进行改性以用来提高其附着力及耐磨擦性能。 CN 103665022 A公开了一种用氯铂酸催化制备的全氟聚醚硅氧烷防指纹液,但是 Pt催化剂易中毒,反应体系易形成凝胶,导致硅氢加成产率低。 US7335786B1公开了Michael加成法制备全氟聚醚硅氧烷,但是硅氧烷的含量较 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擦拭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催化剂制备多硅氧烷全 氟聚醚的方法,本方法制备的多硅氧烷全氟聚醚具有疏水疏油、防指纹和防污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种,通过全氟聚醚羧酸、含羟基丙烯酸 酯化合物与氨基硅氧烷反应得到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合成方法的特征是,包括以下合成步 骤: ⑴全氟聚醚丙烯酸酯的制备 将过量的亚硫酰氯滴加到全氟聚醚羧酸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 60~80°C磁力搅拌反应4~7h,洗涤,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即得全氟聚醚酰氯;然 后按照摩尔比为1:1~1.5将全氟聚醚酰氯和含羟基丙烯酸酯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氮气保 护下,室温反应数小时,洗涤,减压除去过量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即得产物全氟聚醚丙烯酸 酯; ⑵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硅氧烧Michael加成 将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氨基硅氧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常温搅拌 30min,然后55~70°C搅拌反应数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加入甲醇,将聚合物沉淀 并洗出未反应的硅氧烷,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产物含仲胺基的全氟聚醚三甲氧基硅烷; ⑶将含仲胺基的全氟聚醚三甲氧基硅烷继续与α,β不饱和丙烯酸酯类硅氧烷反 应,实验方法按照步骤⑵实施,即得产物多硅氧烷全氟聚醚。 而且,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三氯三氟乙烷、六氟间二甲苯、氢氟醚、六 氟间二甲苯、甲苯、1,4-二氧六环。 而且,所述含羟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三羟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 而且,所述的反应物投料比,第一步反应中亚硫酰氯与全氟羧酸投料摩尔比为3~ 8:1,第二步反应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氨基硅氧烷投料摩尔比为1:1~1.5。 而且,所述的反应时间,第一步酯化反应时间为6~12h,第二步为8~16h。 而且,所述制备得到的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使用方法为:用氟溶剂将多硅氧烷全 氟聚醚稀释到0.1%,采取喷涂方法喷涂到已经清洗过的玻璃板上,在室温下放置10~ 15min,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高温烘烤15~60min,得到10~50nm防污涂层。 而且,所述玻璃的处理方法为:将玻璃表明洗净处理,乙醇一丙酮超声波处理、硫 酸一过氧化氢化学处理,UV-臭氧照射处理、等离子处理。 而且,述的高温烘烤温度为120~200°。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 1、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时加入了氨基硅氧烷和α,β不饱和丙烯酸酯类 硅氧烷,能够提高聚醚中硅氧的含量比,硅氧键的含量比越高,硅氧基与玻璃表明的羟基键 合,形成Si-0-Si网络结构就越多,膜的附着力就越强。 2、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硅氧键的含量高,在使用时喷涂10~50nm防 污涂层即可,比现有技术中的少将近1/3,节省用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专利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作出的些许更动、 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专利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 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 围之内。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种无催化剂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制备方法,方法的步骤如下:⑴全氟聚醚丙烯酸酯的制备将过量的亚硫酰氯滴加到全氟聚醚羧酸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 60~80°C磁力搅拌反应4~7h。洗涤,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即得全氟聚醚酰氯。按 照摩尔比为1:1~1.5将全氟聚醚酰氯和含羟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氮气 保护下,室温反应数小时。洗涤,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即得产物1,全氟聚 醚丙烯酸酯。反应方程式如下: Rf 为全氟聚醚:CF3CF2CF20 (CF (CF3) CF20) n,η = 17,34 ROH为含羟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如:三羟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羟 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等等。所述溶剂为氢氟醚、六氟间二甲苯、三氟三氯乙烷、甲苯、1,4_二氧六环、二氯甲 烷、四氢呋喃。 所述的反应时间为6~12h。 ⑵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硅氧烧Michael加成将上述产物与氨基硅氧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常温搅拌30min,然后55 ~70°C搅拌反应数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加入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并洗出未反应 的硅氧烷。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产物2(含仲胺基的全氟聚醚三甲氧基硅烷)。⑶将产物2继续与α,β不饱和丙烯酸酯类硅氧烷反应,实验方法按照制备产物2实 施,即得产物3(多硅氧烷全氟聚醚)。 反应方程式如下: 兵屮 1ΝΗ2?α b 1 UJKZ J 3,?α = UH2UH2UH2,UH2UI2UH2INH; KZ = UH3,UH2UI3,UU Ul3 J 2,(JLA 0 ) CH2CH3。 所述的反应时间为8~16h。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制备性实例1: 合成 Rf-C00CH2C (CH2OCOCH=CH2) 3 (PFPE-PETA) 往100ml配有磁力搅拌转子、氮气入口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全氟聚醚 酰氯(1^(:0(:1,]\^ = 3000,158,0.005111〇1)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012(:(01200)01=01 2)3, Mw = 298.29,1.55g,0.0052mol)并在30°C氮气保护下搅拌12h。用乙醇洗去未反应的丙烯酸 酯,减压除去乙醇溶剂。在FTIR分析中出现与Rf-C(0)0CH 2-的酯基关联的峰(~1791CHT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催化剂制备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全氟聚醚羧酸、含羟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与氨基硅氧烷反应得到多硅氧烷全氟聚醚的合成方法的特征是,包括以下合成步骤:⑴全氟聚醚丙烯酸酯的制备将过量的亚硫酰氯滴加到全氟聚醚羧酸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60~80℃磁力搅拌反应4~7h,洗涤,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即得全氟聚醚酰氯;然后按照摩尔比为1:1~1.5将全氟聚醚酰氯和含羟基丙烯酸酯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数小时,洗涤,减压除去过量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即得产物全氟聚醚丙烯酸酯;⑵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硅氧烷Michael加成将全氟聚醚丙烯酸酯与氨基硅氧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常温搅拌30min,然后55~70℃搅拌反应数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加入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并洗出未反应的硅氧烷,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产物含仲胺基的全氟聚醚三甲氧基硅烷;⑶将含仲胺基的全氟聚醚三甲氧基硅烷继续与α,β不饱和丙烯酸酯类硅氧烷反应,实验方法按照步骤⑵实施,即得产物多硅氧烷全氟聚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旭东冯裕智毛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