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746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5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属于道路安全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U型弹簧板、减速丘、传动连杆、减震弹簧、传动齿轮、固定轴承Ⅰ、固定轴承Ⅱ;所述U型弹簧板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相接,传动连杆的下端设置有齿轮且使用固定轴承Ⅰ固定,传动连杆下端的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以传动连杆为基准,在传动连杆的左右两端安置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一端与U型弹簧板的下端面相连,减震弹簧一端与U型弹簧板以下的地面相连,传动齿轮通过固定轴承Ⅱ固定于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地起到针对不同种类、速度、车轮宽度、质量的行驶车辆有不同的减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属于道路安全设施

技术介绍
目前的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质量、速度、车轮宽度都不一样,并常常有非机动车比如自行车、电动车经过。传统的减速带虽然对限制车速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实现对不同种类、速度、质量的车进行相应的限速,造成车辆震动、操作性差、舒适性不好,对车辆有一定的磨损;另外,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处于交通工具的弱势地位,通过减速带会造成舒适性差,特别是上坡时候减速带需要消耗掉一定的速度,浪费更多的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行车的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以用于解决针对不同种类、速度、质量的车辆进行相应的限速,尽量减少车辆经过减速带时带来的震动、舒适性差和稳定性不好的问题,让出行者能够安全高效的行驶。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包括U型弹簧板1、减速丘2、传动连杆3、减震弹簧4、传动齿轮5、固定轴承I 6、固定轴承II 7;所述U型弹簧板I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I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I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3相接,传动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齿轮8且使用固定轴承I 6固定,传动连杆3下端的齿轮8与传动齿轮5相嗤合,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安置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的下端面相连,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以下的地面相连,传动齿轮5通过固定轴承II 7固定于地上。所述U型弹簧板I上涂有荧光材料,在U型弹簧板I安置了减速丘2,并留有排水□O所述减震弹簧4安装时,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安置3个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均是均匀分布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所述U型弹簧板I安装时,曲率是一个渐变过程,从公路两边到中间U型弹簧板I的曲率逐渐变大,方便公路两端的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能够顺利通过减速带,而不同重量、速度的车通过减速带都会引起弹簧板相应的形变,从而实现不同的减速效果,当车辆经过后,依靠自身减速带的弹力和连杆的拉力自动回位。所述的U型可变减速带具有减震弹簧4,并通过传动齿轮5与传动连杆3的齿轮啮合来实现机械运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当车辆经过U型可变减速带时,U型弹簧板I受到来自车轮的压力发生形变,同时由于车轮的摩擦力,U型弹簧板I在水平方向和向下方向两个方向发生一定的位移。U型弹簧板I在水平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自身键槽带动传递连杆3运动,传动连杆3的齿轮将会引起传动齿轮5运动,而传动连杆3和传动齿轮5分别被固定轴承I 6和固定轴承II 7固定,整个减速带稳定运动,由于力的相互作用的,车轮也将受到U型可变减速带的摩擦力而稳定运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减速丘2起到了良好的减速效果;当U型弹簧板I自动回位时产生的阻力能够让减速丘2实现二次减速的效果;另外,由于压力使U型弹簧板I向下有一定位移的同时将压力传递给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将会产生弹力通过U型弹簧板I传递给车轮,从而减小了车轮经过减速带引起的强烈震动,在减速的同时,保证行驶的舒适性;当车辆经过后,U型弹簧板I自身的弹力和来自被固定轴承I 6固定的传动连杆3的拉力而自动复原。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道一般处于道路两侧,当非机动车经过U型可变减速带时,由于道路两边的U型弹簧板I曲率较小,自行车自身速度慢,质量小,产生阻力小,非机动车很容易通过减速带,保证了骑行者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而速度快、质量大的车辆经过时U型弹簧板I产生的形变,水平方向和向下方向位移较大,同时道路内部U型弹簧板I曲率大,并相应的产生较大的阻力,保证了不同种类、速度、质量的车辆的不同减速效果,保证了车辆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骑行者的舒适性。在夜晚U型弹簧板I的荧光材料将发光,对驾驶者进行相应的警示,以方便驾驶者在夜晚能够识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车辆的压力和摩擦力使U型可变减速带发生水平和向下两个方向的位移,并实现减速;本技术可针对不同种类、质量、车速、车轮宽度的过往车辆进行相应的限速,并取得良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传动连杆和传动齿轮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轴承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中U型弹簧板俯视局部示意图。图中各标号:1_U型弹簧板,2-减速丘,3-传动连杆,4-减震弹簧,5-传动齿轮,6-固定轴承I,7-固定轴承II,8-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包括U型弹簧板1、减速丘2、传动连杆3、减震弹簧4、传动齿轮5、固定轴承I 6、固定轴承II 7;所述U型弹簧板I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I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I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3相接,传动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齿轮8且使用固定轴承I 6固定,传动连杆3下端的齿轮8与传动齿轮5相嗤合,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安置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的下端面相连,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以下的地面相连,传动齿轮5通过固定轴承II 7固定于地上。实施例2:如图1-5所示,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包括U型弹簧板1、减速丘2、传动连杆3、减震弹簧4、传动齿轮5、固定轴承I 6、固定轴承II 7;所述U型弹簧板I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I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I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3相接,传动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齿轮8且使用固定轴承I 6固定,传动连杆3下端的齿轮8与传动齿轮5相嗤合,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安置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的下端面相连,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以下的地面相连,传动齿轮5通过固定轴承II 7固定于地上。所述U型弹簧板I上涂有荧光材料,在U型弹簧板I安置了减速丘2,并留有排水□O实施例3:如图1-5所示,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包括U型弹簧板1、减速丘2、传动连杆3、减震弹簧4、传动齿轮5、固定轴承I 6、固定轴承II 7;所述U型弹簧板I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I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I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3相接,传动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齿轮8且使用固定轴承I 6固定,传动连杆3下端的齿轮8与传动齿轮5相嗤合,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安置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的下端面相连,减震弹簧4 一端与U型弹簧板I以下的地面相连,传动齿轮5通过固定轴承II 7固定于地上。所述U型弹簧板I上涂有荧光材料,在U型弹簧板I安置了减速丘2,并留有排水□O所述减震弹簧4安装时,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安置3个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均是均匀分布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实施例4:如图1-5所示,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包括U型弹簧板1、减速丘2、传动连杆3、减震弹簧4、传动齿轮5、固定轴承I 6、固定轴承II 7;所述U型弹簧板I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I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I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3相接,传动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齿轮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可变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弹簧板(1)、减速丘(2)、传动连杆(3)、减震弹簧(4)、传动齿轮(5)、固定轴承Ⅰ(6)、固定轴承Ⅱ(7);所述U型弹簧板(1)放置在路面的水平面以下,U型弹簧板(1)下表面设有键槽,U型弹簧板(1)通过自身的键槽与传动连杆(3)相接,传动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齿轮(8)且使用固定轴承Ⅰ(6)固定,传动连杆(3)下端的齿轮(8)与传动齿轮(5)相啮合,以传动连杆(3)为基准,在传动连杆(3)的左右两端安置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一端与U型弹簧板(1)的下端面相连,减震弹簧(4)一端与U型弹簧板(1)以下的地面相连,传动齿轮(5)通过固定轴承Ⅱ(7)固定于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峰何保红孟飞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