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盈裕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053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16:24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包括进气口装置、管道装置、第一支撑装置、出气管装置、过滤装置、吸气装置及第二支撑装置,进气口装置包括进气管及进气斗,管道装置包括管体、第一支撑杆、第一斜杆及第一横杆,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横杆、第一三角块、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出气管装置包括出气斗、出气管及第一过滤网,过滤装置包括第二过滤网及第三过滤网,吸气装置包括端部、管道、风机及第四过滤网,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底板、第二支撑柱、第二斜杆及弯曲杆,管体呈空心的S型,管体的右端与进气斗连接,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空气进行充分过滤,防止其对气缸的磨损,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中需要大量的空气进入汽缸体,通过活塞压缩后与燃料混合燃烧,必须对进入汽缸体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一般的汽车空气滤清器,空气进入之后通过压力直接进入滤芯,未能充分利用空气滤清器的结构,导致额外浪费能源,消耗成本。目前常使用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否是采用二级纸质滤芯空气滤清器,其透气性较差,进气阻力大,过滤效率较差,容易造成汽车发动机汽缸体磨损大,燃烧不充分,制造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电力设备的升降装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所述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包括进气口装置、位于所述进气口装置左侧的管道装置、设置于所述管道装置上的第一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管道装置左侧的出气管装置、位于所述管道装置内部的过滤装置、吸气装置及位于所述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支撑装置,所述进气口装置包括进气管及位于所述进气管左侧的进气斗,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管体、位于所述管体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管体内部的第一三角块、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块左侧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右侧的第四支撑杆,所述出气管装置包括出气斗、位于所述出气斗左侧的出气管及位于所述出气斗内部的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若干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左侧的第三过滤网,所述吸气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端部、位于所述端部之间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风机及位于所述风机右侧的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二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弯曲杆,所述管体呈空心的S型,所述管体的右端与所述进气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上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下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下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出气斗的右端与所述管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右端与所述出气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出气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端部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道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端部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管体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空气进行充分过滤,防止其对气缸的磨损,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并使得燃料充分燃烧,减少能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包括进气口装置1、位于所述进气口装置I左侧的管道装置2、设置于所述管道装置2上的第一支撑装置3、位于所述管道装置2左侧的出气管装置4、位于所述管道装置2内部的过滤装置5、吸气装置6及位于所述管道装置2下方的第二支撑装置7。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口装置I包括进气管12及位于所述进气管12左侧的进气斗11。所述进气管12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进气斗1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气斗11的右表面与所述进气管1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装置2包括管体、位于所述管体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右侧的第一斜杆22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左侧的第一横杆23。所述管体呈空心的S型,所述管体的右端与所述进气斗11连接,使得所述管体与所述进气斗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及下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2的上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2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的左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装置3包括第二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1右侧的第二横杆32、位于所述管体内部的第一三角块33、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块33左侧的第三支撑杆34及位于右侧的第四支撑杆35。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上端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上端与及下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32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32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32的右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33的上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34的上下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35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支撑杆35的上下端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出气管装置4包括出气斗41、位于所述出气斗41左侧的出气管42及位于所述出气斗41内部的第一过滤网43。所述出气斗4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出气斗41的右端与所述管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42的右端与所述出气斗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管42与所述出气斗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4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包括进气口装置、位于所述进气口装置左侧的管道装置、设置于所述管道装置上的第一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管道装置左侧的出气管装置、位于所述管道装置内部的过滤装置、吸气装置及位于所述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支撑装置,所述进气口装置包括进气管及位于所述进气管左侧的进气斗,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管体、位于所述管体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管体内部的第一三角块、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块左侧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右侧的第四支撑杆,所述出气管装置包括出气斗、位于所述出气斗左侧的出气管及位于所述出气斗内部的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若干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左侧的第三过滤网,所述吸气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端部、位于所述端部之间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风机及位于所述风机右侧的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二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弯曲杆,所述管体呈空心的S型,所述管体的右端与所述进气斗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盈裕
申请(专利权)人:周盈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