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粘接连接的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9931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7:00
一种缸装置,包括缸体,该缸体在端部处由底部封闭,其中在缸体和底部之间实施粘接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填充有粘接剂的环形腔内实施底部的粘接连接,其中在环形腔内的缸体或者底部不仅在内壁而且在外壁处由粘接剂润湿,从而存在两个通过壁分开的粘接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粘接连接的缸装置
技术介绍
在呈减振器的结构形式的缸装置中,附件(例如稳定器支架、弹簧座盘或者轮架)通常被焊接。部分也使用形状配合连接。这同样适用于在减振器的缸体和底部之间的连接。焊接连接和形状配合连接原则上具有这样的缺点,即需要很好地预防腐蚀。自很长时间以来,已经考虑通过粘接连接替代现有的焊接连接或者形状配合连接。因此,例如由DE 10 2004 003 423 Al已知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的轮架借助粘接层固定在外缸体处。在DE 102 08 560 B4中公开了,底部和缸体借助粘接连接集合在一起。在底部处实施连接机构。直到现在,粘接技术尤其不可在减振器处予以实施,因为无法可靠地除去所要求的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在缸装置处的可靠的粘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由此实现,即在填充有粘接剂的环形腔内实施底部的粘接连接,其中在环形腔内的缸体或者底部不仅在内壁而且在外壁处由粘接剂润湿,从而存在两个通过壁分开的粘接面。这种结构原理的优点在于,零件(例如缸体)在端部处具有两个粘接面,因为其他的零件不仅贴靠在内壁处,而且贴靠在外壁处。在底部或者缸体负载时,底部相对于缸体的粘接面通过两个壳被特别好地支撑。借助底部的内壳或者借助底部的外壳附加地抵抗缸体的变形。在一种变体中规定,底部双壳式地构造,其中底部的两个壳沿径向限定出环形腔,该环形腔容纳缸体的端部。底部的双壳式构造使得尤其在底部设置为变形件时容易制造底部。为了避免在两个壳部件之间进行焊接连接,底部的两个壳可通过其底部区域相互粘接。一种实施方案可以是,缸体侧的附件与在底部和缸体之间的粘接面重叠,其中附件沿径向限制环形腔,其中附件不仅与缸体而且与底部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缸体一方面被底部盖住,并且另一个方面被附件盖住。底部可具有简单的结构形式,因为它仅仅必须形成环形腔的限制部。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附件和底部的壳实施成一体。这种变体特别稳定,因为取消了在底部和附件之间的粘接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缸体的横截面在纵向区段上具有半径减小部,其中半径减小部至少相应于底部的壁厚。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缸体而是底部在环形腔内限制(gekammert)在粘接剂中。可以规定,在缸体和底部之间的外粘接面沿轴向短于具有半径减小部的纵向区段,从而在附件和缸体之间存在用于粘接剂的间隙。该结构形式提供在附件和缸体之间限定的间隙截面。【附图说明】借助下面的【附图说明】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和图2示出了具有双壳式底部的缸体-底部连接;图3和图4不出了具有在缸体处的附件的双壳式底部;图5示出了相对于附件具有环形腔的单壳式底部;图6示出了在附件和缸体之间的环形腔中的单壳式底部;图7示出了具有双壳式底部的根据图6的变体。【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以概括的方式示出了缸体I (例如减振器)的端部。缸体I在端侧由底部3耐压地封闭。底部3双壳式地构造。每个单壳5、7具有管区段9、11和底部区域13、15。管区段9、11平行地延伸并且沿径向限制出环形腔17,该环形腔填充有粘合剂并且容纳缸体I的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两个管区段9、11实施成长度相同,其中完全也可设置不同的长度。这两个单壳5、7经由底部区13、15例如通过粘接连接相互连接。作为替代,也可设置成形的底部,例如设置成烧结构件或者塑料构件。底部与缸体的粘接连接通过填充有粘接剂的环形腔17来实现,其中处于环形腔17内的缸体3不仅在内壁19而且在外壁21处都用粘接剂来润湿,从而存在两个通过缸体的壁分开的粘接面23、25。图3和图4示出了一种变体,在该变体中,附件27固定在缸体I处。例如,附件27实施为减振器的轮架。缸体侧的附件27具有管区段29,该管区段29与在底部3和缸体I之间的粘接面23重叠,其中附件27沿径向限定出环形腔17。附件27不仅与缸体I而且与底部3相连接。在图3中,附件27和底部3的外壳部件5实施成一体。在附件27和缸体I的外壁21之间的粘接面31处的粘接连接可实施成沿轴向明显长于在内壁19的区域内的粘接面23。根据图5的变体设计成与图3相类似。不仅底部3的管区段11而且附件27都形成用来容纳缸体端部的所述环形腔17。不同之处在于底部3实施成单壳。在底部3的管区段11和缸体I的内壁19以及端面之间存在粘接面23。此外,在缸体与底部11的管区段的粘接面23的区域内存在在附件27和缸体I之间的粘接面31,该粘接面31与在底部3的管区段11和附件27的管区段29之间的另一粘接面33相连接。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在缸体I处的根据图5的附件27,缸体的横截面在纵向区段35上具有径向减小部37,其中该半径减小部37至少相应于底部3的壁厚。在这个变体中,单壳式底部3的管区段在位于缸体I的外壁21和附件27的内壁39之间的环形腔17内限制在粘接剂中。在这里,在附件27和缸体I之间以及在附件27和底部3之间的粘接面31、33也直接彼此邻接。图7公开了一种变体,该变体包括图1的底部3与根据图6的缸体3和附件27的组合。不同之处在于,在缸体I和底部3之间的外粘接面25沿轴向短于具有半径减小部37的纵向区段35,从而在附件27和缸体I之间存在用于粘接剂的间隙41。因此存在这样的覆盖区域,即在该覆盖区域中,底部3的内壳部件7、缸体1、外壳部件5和附件27的管区段29层叠,并且因此提供三个粘接层。因此提供两个环形腔17、43,这些环形腔各自容纳一个构件,即处于粘接剂中的缸体I和外壳部件5。附图标记列表1.缸体3.底部5.单壳7.单壳9.管区段11.管区段13.底部区域15.底部区域17.环形腔19.内壁21.外壁23.粘接面25.粘接面27.附件29.管区段31.粘接面33.粘接面35.纵向区段37.半径减小部39.内壁41.间隙43.环形腔【主权项】1.一种缸装置,包括缸体(I),该缸体在端部处由底部(3)封闭,其中在所述缸体(I)和所述底部(3)之间实施粘接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填充有粘接剂的环形腔(17)内实施所述底部⑶的粘接连接,其中在所述环形腔(17)内的缸体⑴或者底部(3)不仅在内壁而且在外壁处由粘接剂润湿,从而存在两个通过壁分开的粘接面(23 ;25 ;31 ;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双壳式地构造,其中所述底部(3)的两个壳部件(5 ;7)沿径向限定所述环形腔(17),该环形腔容纳所述缸体(I)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的两个壳部件(5;7)通过底部区域(13 ;15)相互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装置,其特征在于,缸体侧的附件(27)与在所述底部(3)和所述缸体(I)之间的粘接面(23)重叠,其中所述附件(27)沿径向限制所述环形腔(17)、并且不仅与所述缸体(I)而且与所述底部(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27)和所述底部(3)实施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I)的横截面在纵向区段(35)上具有半径减小部(37),其中所述半径减小部(37)至少相应于所述底部(3)的壁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缸装置,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装置,包括缸体(1),该缸体在端部处由底部(3)封闭,其中在所述缸体(1)和所述底部(3)之间实施粘接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填充有粘接剂的环形腔(17)内实施所述底部(3)的粘接连接,其中在所述环形腔(17)内的缸体(1)或者底部(3)不仅在内壁而且在外壁处由粘接剂润湿,从而存在两个通过壁分开的粘接面(23;25;31;3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普拉德尔J·雷恩A·塞伯K·施赖纳W·赫兹D·贝克M·舍费尔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