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及具有其的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9059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59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及具有其的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一轴;第二轴,第二轴与第一轴同轴设置,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套设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另一个外,且第二轴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轴接合;中间支承轴承,其中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另一个通过中间支承轴承支承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上,且在第一轴的轴向上,中间支承轴承夹设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以抵抗来自第一轴的第一方向的轴向力和来自第二轴的第二方向的轴向力,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速器,中间支承轴承使用寿命长,可以减小或者抵消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轴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具有该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和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变速器,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设置,且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齿轮为同一旋向的斜齿轮,中间轴上的斜齿轮是相反于第一轴、第二轴上齿轮的旋向。同一旋向的斜齿轮在作为主动轮与从动轮时作用力相反。因为第一轴和第二轴轴向并无联接,两边的轴向力无法抵消,都由各自一侧的圆柱滚子轴承承受,一般的圆柱滚子轴承只能承受较小的轴向力,较大的轴向力会严重影响轴承寿命,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减小或抵消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轴向力的变速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变速器包括: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动力通过第一齿轮输入;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一个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个外,且所述第二轴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轴接合,所述第二轴上空套有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和多个挡位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多个挡位中间齿轮与所述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中间支承轴承,其中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所述另一个通过所述中间支承轴承支承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上,且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所述中间支承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以抵抗来自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方向的轴向力和来自所述第二轴的第二方向的轴向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根据本技术的变速器,中间支承轴承实用寿命长,可以减少或抵消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轴向力。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动力传动系统,该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动力源和第一方面的变速器,动力源包括发动机和/或电机,变速器的第一轴与动力源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相连,且第一轴与输出轴平行。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动力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更平稳,受力均衡,轴承使用寿命长。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动力传递平稳,变速器的各轴以及支承各轴的轴承受力均衡,轴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电机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差速器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变速器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受力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电机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差速器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变速器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受力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电机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差速器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车辆000、动力传动系统1000、变速器100、第一轴1、凹槽11、第二轴2、凸起21、中间轴3、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第三轴承43、中间支承轴承44、圆锥滚子轴承441、内圈4411、外圈4412、圆锥滚子4413、第五轴承45、止挡凸起51、压板52、紧固件53、第一齿轮12、一挡挡位从动齿轮lb、二挡挡位从动齿轮2b、三挡挡位从动齿轮3b、第一中间齿轮31、一挡挡位中间齿轮la、二挡挡位中间齿轮2a、三挡挡位中间齿轮3a、输出齿轮32、一四挡同步器S14、二三挡同步器S23、电机200、电机轴210、电机齿轮211、传动中间轴300、惰轮310、差速器400、差速器齿轮410、车桥5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图10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0。如图1、图4、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0包括动力源和变速器100,动力源与变速器100相连以向变速器100输入动力。如图1、图4和图8所示,变速器100包括第一轴1、第二轴2、中间轴3、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和第三轴承43。第一轴I上固定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可随第一轴I同步转动,动力通过第一齿轮12输入。其中第一轴I与第一齿轮12可以一体形成为齿轮轴,由此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第二轴2与第一轴I同轴设置,且第二轴2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轴I接合,也就是说,第二轴2可以与第一轴I接合以随第一轴I同步转动,第二轴2和第一轴I也可以各自单独转动。第一轴I和第二轴2中的一个套设在第一轴I和第二轴2中的另一个外,例如图1-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轴I套设在第二轴2外。第二轴2上空套有多个挡位从动齿轮,即挡位从动齿轮可相对第二轴2转动,也就是说,挡位从动齿轮转动时,第二轴2可不转动。中间轴3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31和多个挡位中间齿轮,也就是说,第一中间齿轮31可以随中间轴3同步转动,且多个挡位中间齿轮中的每一个均可随中间轴3同步转动。其中,如图1、图4和图8所示,第一中间齿轮31与第一齿轮12啮合,多个挡位中间齿轮与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也就是说,挡位中间齿轮的个数与挡位从动齿轮的个数相等,且一个挡位中间齿轮与一个与其对应地挡位从动齿轮啮合。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分别支承在第一轴I的两端,且第二轴承42和第三轴承43分别支承在第二轴2的两端。如图1、图4和图8所示,第一轴承41支承在第一轴I的远离第二轴2的一端上,第三轴承43支承在第二轴2的远离第一轴I的一端上。第一轴I和第二轴2中的一个通过第二轴承42支承在变速器100的壳体上,也就是说,第一轴I的邻近第二轴2的一端和第二轴2的邻近第一轴I的一端中的一个可以通过第二轴承42直接支承在变速器100的壳体上,且第一轴I的邻近第二轴2的一端和第二轴2的邻近第一轴I的一端中的另一个可以通过第二轴承42间接支承在变速器100的壳体上。在如图1、图2、图4、图5、图8-图10所示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轴I套设在第二轴2外,第一轴I通过第二轴承42直接支承在变速器100的壳体上,第二轴2通过第二轴承42间接支承在变速器100的壳体上。可选地,第二轴承42可以为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一组角接触轴承和一组圆锥滚子轴承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一组角接触轴承包括面对面或背对背设置的一对角接触轴承,一组圆锥滚子轴承包括面对面或背对背设置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由此可以抵消轴向力。进一步可选地,第一轴承41和第三轴承43均可以为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一组角接触轴承和一组圆锥滚子轴承中的任一种。优选地,第一轴承41和第三轴承43均可以采用圆柱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动力通过第一齿轮输入;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一个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个外,且所述第二轴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轴接合,所述第二轴上空套有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和多个挡位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多个挡位中间齿轮与所述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中间支承轴承,其中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所述另一个通过所述中间支承轴承支承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上,且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所述中间支承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以抵抗来自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方向的轴向力和来自所述第二轴的第二方向的轴向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才林施佳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