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2370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是基于汾远2号远志的ITS序列,设计出8对可快速检测汾远2号远志的特异性引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CR检测体系,可分别扩增出367bp或者463bp的PCR扩增产物,为汾远2号远志的药材鉴别提供了分子鉴定依据。根据该方法可构建检测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无需测序等优点,可实现对汾远2号远志的鉴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远志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远志来源于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和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并被视为养命要药。性温,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经现代研究发现远志具有抑菌、抗炎,提高认知、改善记忆能力、抗老年痴呆,抗抑郁,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远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口山酮、寡糖酯和生物碱等,其中:远志皂苷为远志中祛痰止咳、镇静的主要活性成分;远志中糖酯类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具有抗抑郁的作用;远志糖酯A、C是远志安神作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远志药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及其野生资源的不合理采挖,远志药材的野生贮藏量正逐年下降,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野生远志的驯化及人工种植,目前已形成远志的多个规模化生产种植基地。但是传统中药材的生产种植由于无商品化的种子来源,目前仍处于一个粗放式的、自采自种的原始阶段,因此,目前有必要且急需对现有商品远志进行良种选育,进而为其规模化生产种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使远志药材生产朝着优质、高产、质量稳定、可控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晋远1号和汾远2号远志(P.tenuifoliaWilld.)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汾阳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汾阳经作所)选育的两个远志品种。晋远1号和汾远2号在形态学方面比较相近,晋远1号:该品系株高35-45cm,叶色浓绿,鲜根圆株型,长25-30cm,直径0.4-0.8cm,黄白色,粗细较均匀,抗根腐病、耐渍、耐旱性较强,生育期2.5年;汾远2号:该品系株高25-35cm,叶色翠绿,鲜根圆柱形,花果全部集中于顶端。鲜根长28-32cm,直径0.6-0.8cm,粗细均匀,根身与近芦头部位根皮颜色相近,黄白色,生育期2.5年,在以下性状较亲本(洪洞农家种:株高30-35cm,叶色深绿,鲜根圆柱形分枝较多,花果集中于地上部全株,鲜根长25cm-30cm)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目前在药材市场中流通的只是远志药材的干燥根,而且存在远志根与筒的不同商品等级(如长短、粗细等),因此仅仅依靠药材的外形来辨别晋远1号和汾远2号存在着较大困难。有学者曾针对远志的基源和药材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传统的鉴定方法包括: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等,现代的鉴别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差热分析法、扫描电镜技术、电泳等。而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深入和发展,一些分子标记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间断简单序列重复(ISSR)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们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RFLP技术结果稳定,为共显性表达,可以区分杂合、纯和,但对DNA需求量较大且费用昂贵,操作复杂;RAPD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具有对DNA的质量要求较低、技术简便、检测迅速、灵敏度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其缺点主要在于它是一个显性标记,不能鉴别杂合子和纯合子以及共迁移、重复性差等问题。ISSR标记具有快速、简便、多态性高等优点,但其引物通用性差、扩增条件等需要针对性的设计;AFLP技术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但对基因组DNA纯度和内切酶质量要求较高,操作成本也相对较高,且所得到的分子标记多为显性标记。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存在于高度重复的核糖体中,进化速度快且长度不大,加上协同进化使该片段在基因组不同单元间十分一致,因而适合进行各种分子操作。由于该区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进化速度快,因而具有种内变异小而种间变异大的特点,是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的重要分子标记,可用于生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本专利技术结合以上方法和技术的优点,依据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原则,设计出8对特异性PCR鉴别引物,目的是提出一种特异性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分子方法,并希望得到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特异性引物对,以及采用该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特异性引物对,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对是如下(1)至(8)引物对中的任意一对:(1)上游引物F1:5'CGACCGTTGGACACGTATT3'下游引物R1:5'TCGCCCCAAGAGATGTGA3'(2)上游引物F2:5'CGACCGTTGGACACGTATT3'下游引物R2:5'TCGCCCCAAGAGATCAGA3'(3)上游引物F3:5'CGACCGTTGGACACGAATT3'下游引物R3:5'TCGCCCCAAGAGATGTGA3'(4)上游引物F4:5'CGACCGTTGGACACGAATT3'下游引物R4:5'TCGCCCCAAGAGATCAGA3'(5)上游引物F5:5'CGACCGTTGGACACGTATT3'下游引物R5:5'ACCAAGTATCGCATTTCGC3'(6)上游引物F6:5'CGACCGTTGGACACGAATT3'下游引物R6:5'ACCAAGTATCGCATTTCGC3'(7)上游引物F7:5'CGACCGTTGGACACGTATT3'下游引物R7:5'TCGCCCCAAGAGATGAGA3'(8)上游引物F8:5'CGACCGTTGGACACGAATT3'下游引物R8:5'TCGCCCCAAGAGATGAGA3'以上引物序列在序列表中依次编号为:SEQIDNO:1至SEQIDNO: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远志样品中的DNA;2)以步骤1)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上述的(1)至(8)引物对中的任意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3)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有PCR扩增条带者即为汾远2号远志,无PCR扩增条带者则非汾远2号远志。所述的PCR扩增反应体系为: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对是上述(1)至(8)引物对中的任意一对。所述的引物对的PCR反应条件:第(1)至第(4)对引物对的PCR反应条件均为:93℃5min;93℃30s,60℃30s,72℃30s,共35个循环;72℃5min,10℃10min;第(5)至第(8)对引物对的PCR反应条件为:93℃5min;93℃30s,65℃30s,72℃30s,共30个循环;72℃5min,10℃10min。本专利技术基于汾远2号远志的ITS序列,设计出可快速检测汾远2号远志的特异性引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PCR检测体系,为汾远2号远志的鉴别提供了分子鉴定依据。根据该方法构建的检测试剂盒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实现对汾远2号远志的检测,适于广泛的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汾远2号远志的特异性引物对1-4对晋远1号远志和汾远2号远志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其中1-1、2-1、3-1、4-1的DNA模板为晋远1号远志,1-2、2-2、3-2、4-2的DNA模板为汾远2号远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用于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特异性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对是如下(1)至(8)引物对中的任意一对:(1)上游引物F1:5'CGACCGTTGGACACGTATT 3'下游引物R1:5'TCGCCCCAAGAGATGTGA 3'(2)上游引物F2:5'CGACCGTTGGACACGTATT 3'下游引物R2:5'TCGCCCCAAGAGATCAGA 3'(3)上游引物F3:5'CGACCGTTGGACACGAATT 3'下游引物R3:5'TCGCCCCAAGAGATGTGA 3'(4)上游引物F4:5'CGACCGTTGGACACGAATT 3'下游引物R4:5'TCGCCCCAAGAGATCAGA 3'(5)上游引物F5:5'CGACCGTTGGACACGTATT 3'下游引物R5:5'ACCAAGTATCGCATTTCGC 3'(6)上游引物F6:5'CGACCGTTGGACACGAATT 3'下游引物R6:5'ACCAAGTATCGCATTTCGC 3'(7)上游引物F7:5'CGACCGTTGGACACGTATT 3'下游引物R7:5'TCGCCCCAAGAGATGAGA 3'(8)上游引物F8:5'CGACCGTTGGACACGAATT 3'下游引物R8:5'TCGCCCCAAGAGATGAGA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特异性引物鉴别汾远2号远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1)提取远志样品中的DNA;2)以步骤1)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3)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有PCR扩增条带者即为汾远2号远志,无PCR扩增条带者则非汾远2号远志;所述的特异性引物是如下(1)至(8)引物对中的任意一对:(1)上游引物F1:5'CGACCGTTGGACACGTATT3'下游引物R1:5'TCGCCCCAAGAGATGTGA3'(2)上游引物F2:5'CGACCGTTGGACACGTATT3'下游引物R2:5'TCGCCCCAAGAGATCAGA3'(3)上游引物F3:5'CGACCGTTGGACACGAATT3'下游引物R3:5'TCGCCCCAAGAGATGTGA3'(4)上游引物F4:5'CGACCGTTGGACACGAATT3'下游引物R4:5'TCGCCCCAAGAGATCAGA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生王丹丹许晓双秦雪梅张丽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