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66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内罩从收容盒浮起的鞍乘型车辆。在构成车架(11)一部分的横向架(61)上,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收容盒(45),该收容盒(45)的上方,设置有覆盖其开口部(45k)的内罩(67),在该内罩(67)的上方,设置有乘员乘坐的、具有底板(68)、缓冲材料(69)及座位皮革(71)的座位(46),在该座位(46)和车架(11)之间设置有开闭自如地支承座位(46)的座位铰链(72)。在底板(68)上开孔(73),从该孔(73)中凸出地设置缓冲材料(69),在座位(46)关闭时,通过缓冲材料(69)按压内罩(6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座位下方配置了收容盒的鞍乘型(鞍乗^型)车辆, 该收容盒覆盖有作为盖的内罩。
技术介绍
已知有这样的鞍乘型车辆,即,在乘员跨坐的座位下方,配置覆盖有 作为用于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的盖的内罩的收容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l:(日本)登记技术第2529779号公报,图l 在专利文献l的图1中,在构成车架的后部架8(附图标记借用该公报 中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上设置有收容盒13,该收容盒13的上面开有开 口部13a,在该开口部13a经由内罩铰链17b可开闭地设置有内罩18,在该 内罩18的上方经由座位铰链17a可开闭地设置有乘员乘坐的座位5。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收容盒13的开口部13a嵌合有内罩18。如果 内罩18上没有施力机构,则因行驶时的振动而产生间隙或噪音,并且,如 果反复进行内罩18的开闭操作,则存在开口部Da和内罩18之间的嵌合松 动的情况。嵌合松动,则内罩18的后部浮起,而导致尘埃等异物容易侵入。 为了防止浮起,虽然需要按压内罩18的部件,但希望能够尽可能控制部件 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内罩从收容盒浮起的鞍乘型车辆。第一方面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在乘员跨坐的座位下方,配置覆盖有作 为盖的内罩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在座位和内罩关闭时,内罩由座位和 收容盒夹持,被按压在收容盒上并固定。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内罩配置于乘员乘坐的座位乘坐部的下方,通过座位的底板将内罩的左右两侧端及后侧端按压而与收容盒紧密连接。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座位的结构为,具有开孔的底板、覆 盖该底板的座位皮革及填充在该座位皮革和底板之间的緩沖材料,使緩沖 材料从孔中凸出,并且通过该緩沖材料的凸出部按压内罩。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内罩周边或收容盒周边之中的一方设 置有凹部,内罩周边或收容盒周边之中的另一方设置有凸部,在关闭内罩 时,凸部与凹部卡合。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座位通过铰链轴可开闭地安装于 收容盒,铰链轴同轴地轴支承座位和内罩。在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铰链轴插通到收容盒和座位,在 铰链轴的两端部,内罩可开闭地卡合,限制部从设置于该内罩的卡合部向 铰链轴的两端部延伸。在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内罩设置卡合爪,并且,在收 容盒设置卡合孔,使卡合爪可卡合到卡合孔中。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将由座位和收容盒夹持的内罩按压在收容盒上并使之与收容盒紧密连接,所以,通过利用现有部件的简单结构即可抑制尘埃等异物侵入到收容盒内。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由座位的底板来按压内罩的左右两侧端及后侧端,从而,可以利用座位的载荷及施加到座位的载荷提高内罩与收容盒的 紧密连接性。另外,通过提高内罩的紧密连接性,因不用采用例如利用钢 的按压结构即可保持密封性,所以,可以提高座位底板形状的自由度,并 且,可以增加支承来自座位侧的载荷的部位,从而牢固地支承乘员的载荷。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座位的底板上开孔,使缓沖材料从该孔中凸 出,通过该緩冲材料的凸出部按压内罩,所以,可防止内罩的浮起。因通过緩冲材料的凸出部按压内罩,所以,不用增加新的部件即可将 内罩保持在收容盒。并且,因通过緩冲材料的凸出部按压内罩而使内罩与 收容盒紧密连接,所以,可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收容盒。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内罩周边或收容盒周边之中的一方设置凹部, 另一方设置凸部,因可以使凸部卡合到凹部,所以,可以防止异物侵入到 收容盒内。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因座位通过铰链轴可开闭地安装于收容盒,铰 链轴同轴地轴支承座位和内罩,所以,可将座位的铰链轴和内罩的铰链轴 共用化。因此,可削减车辆的部件数量。在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铰链轴的两端部,内罩可开闭地卡合,限制 部从设置于该内罩的卡合部向铰链轴的两端部延伸,所以,可限制铰链轴 向轴向的移动。通过在卡合部延伸限制部,不用设置特别的铰链轴防脱落机构,通过 简单的结构即可进行铰链轴的防脱落。因不涉及部件数量的增加,所以可以抑制车辆的成本上升。 在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内罩设置卡合爪,在收容盒设置卡合孔,使 卡合爪可卡合到卡合孔中,所以,通过将卡合爪与卡合孔卡合,从而可以 将内罩锁定在收容盒。因此,可防止在打开座位时意外打开内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座位及其周围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收容盒的俯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座位及其周围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卡合座位和收容盒之间的卡合部的剖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铰链部的剖面图; 图8是图7的8-8线剖面图; 图9是图7的9-9线剖面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将内罩卡止在收容盒的卡止部的剖面图11是说明冷却发动机的机构的剖面图12是说明冷却发动机的机构的立体图13是图5的其它实施例的图14是其它实施例的铰链部的剖面图15是图14的15-15线剖面图16是图14的16-16线剖面图17是图14的17-17线剖面图18是图3的其它实施例的图; 图19是图18的19- 19线剖面图; 图20是图18的标记20向视图。附图标记i兌明 10纟几动二轮车 45、 45B 收容盒 67、 67B 内罩 67Bs 内罩右侧端 69緩冲材料 73孑匕11车架45m 收容盒周边 67m 内罩周边 67Br内罩后侧端 71 座位皮革 74 凸出部93 Bt碌交纟连轴的两端部 94 凹部 102 卡合爪 103 卡合孔124 卡合部 126 座位安装部20 鞍乘型车辆 46、 46B 座位 67Bt内罩左侧端 68、 68B 底板 72、 72B 座位铰链 93、 93B 铰链轴 95 凸部 123 限制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中,前、后、 左、右、上、下表示驾驶者看的方向。附图为从符号方向看到的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 车IO是经由在车架11的后部包含枢轴12的连接机构14,将动力单元15 摇动自如地安装于车架11的车辆。动力单元15具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6和在该发动机16的后方设置 的变速器箱17。变速器箱17内置有将发动机16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19的 带式无级变速器18。通过将该变速器箱17摇动自如地设置在车架11的后 端部而将发动机16的动力传递到后轮19。车架ll具有头管21;安装于该头管21的、向斜后方延伸后再向大 致水平后方延伸的下架22;安装于该下架22后端部的底板下架23;从该 底板下架23向斜后方立起的左右架24L、 24R。由下架22、底4反下架23、左右架24L、 24R构成主架25。另外,机动二轮车IO在头管21上转向自如地安装前叉26,在该前叉 26的下端安装前一仑28,在前叉26的上部安装转向手4巴29。在兼带后摇臂的动力单元15的后端安装后轮19,在动力单元15的后 部和架24L之间架设后緩沖单元31 。介于动力单元15和底板下架23之间的连接机构14具有设置于底板 下架23附近的支承轴32、从该支承轴32向后方延伸的连接部件33、设置 于该连接部件33后端部的才区轴12。在变速器箱17的前部17a设置有吸入外部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乘型车辆,在乘员跨坐的座位下方,配置覆盖有作为盖的内罩的收容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位和所述内罩关闭时,所述内罩由所述座位和所述收容盒夹持,并被按压而固定于所述收容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谷征央小田桐大龟水二己范今田典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