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289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包括左滑轨,右滑轨,连接左滑轨和右滑轨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巧妙,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生产成本低,摩擦力小,调节灵活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属汽车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汽车用座椅滑轨的种类很多。汽车用座椅滑轨主要由上滑轨、下滑轨、锁扣、限位槽口、回位扭簧等部件组成。各种滑轨均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有的锁齿可靠但成本大,有的虽制造成本低但锁齿可靠性差,易出现滑脱。大多数滑轨存在调节灵活性差、滑动摩擦力大、滑道上轨与下滑槽间配合间隙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该滑轨结构巧妙,制造工艺简单,滑动摩擦力小,调节灵活性高,生产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由左滑轨,右滑轨以及连接件组成;所述左滑轨由左把手杆组件、左滑轨上板总成,左下滑槽组件和左保持架组件组成;所述左把手杆组件由左把手杆、左限位扣和限束支架组成,左把手杆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开有第一卡槽,左限位扣和限束支架均固定设置在左把手杆上;所述左滑轨上板总成由左内侧上轨、左外侧上轨、左支持片和左把手固定板组成,所述左内侧上轨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左外侧上轨上开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TOX铆接在一起,左把手杆固定板上对称设有凹槽、通孔和第二卡槽,凹槽分别与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焊接,左支持片与所述左内侧上轨和左外侧上轨均固定连接,左自润滑轴套分别对应第三通孔和第六通孔后冲压;所述左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槽,左前支脚和左后支脚组成,左前支脚和左后支脚均设置在左下滑槽的底部,左下滑槽的两侧均匀设置左限位卡槽;所述左保持架组件由第一保持架、第二保持架,第一滚柱、第二滚柱、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组成,第一滚柱设置第一保持架的底部,第一钢球设置第一保持架的上部,第一钢球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左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左下滑槽的下部,第二滚柱设置第二保持架的底部,第二钢球设置第二保持架的上部,第二钢球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左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左下滑槽的下部,左上轨总成设置在所述左保持架组件上面,所述左上轨总成通过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的带动在所述左下滑槽内滚动;左扭簧的一端卡入左把手杆上的第一卡槽内,另一端卡入左把手杆固定板上的第二卡槽内;所述右滑轨由右把手杆组件、右滑轨上板总成,右下滑槽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组成;所述右把手杆组件由右把手杆、右限位扣和同步联动钢丝片组成,右把手杆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开有第三卡槽,右限位扣和同步联动钢丝片均与右把手杆固定连接;所述右滑轨上板总成由右内侧上轨、右外侧上轨、右支持片、右把手固定板、右自润滑轴套和安全带固定支架组成,所述右内侧上轨上开有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和第十五通孔,右外侧上轨上开有第十通孔、第十一通孔、第十二通孔和第十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十通孔TOX铆接在一起,右把手杆固定板上对称设有凹槽、通孔和第四卡槽,凹槽分别与第八通孔和第十一通孔焊接,右支持片与所述右内侧上轨和右外侧上轨均固定连接,右自润滑轴套分别对应第十五通孔和第十六通孔后冲压,安全带固定支架上开有安全带螺母孔、第十三通孔和第十四通孔,安全带螺母与安全带螺母孔焊接,第十三通孔、第十四通孔分别与第九通孔和第十二通孔对应后冲铆;所述右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槽,右前支脚和右后支脚组成,右前支脚和右后支脚均设置在右下滑槽的底部,右下滑槽的两侧均匀设置右限位卡槽;所述右保持架组件由第三保持架、第四保持架、第三滚柱、第四滚柱、第三钢球和第四钢球组成,第三滚柱设置第三保持架的底部,第三钢球设置第三保持架的上部,第三钢球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右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右下滑槽的下部,第四滚柱设置第四保持架的底部,第四钢球设置第四保持架的上部,第四钢球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右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右下滑槽的下部,右上轨总成设置在所述右保持架组件上面,所述右上轨总成通过第三滚柱和第四滚柱的带动在所述右下滑槽内滚动;右扭簧的一端卡入右把手杆上的第三卡槽内,另一端卡入右把手杆固定板上的第四卡槽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左滑轨上的限束支架相连,另一端与右滑轨上的同步联动钢丝片相连。上滑轨在下滑轨内的滑动通过滚柱来带动,滚动能大大减小两滑轨之间的摩擦,此外,在需要调整座椅位置时,只需上提右操作把手即可实现左滑轨和右滑轨的同步解锁,操作灵活性高,最后,当需要稍微调高(前后倾斜)座椅时,可以通过调节汽车座椅调高泵来实现,由于内侧上轨和外侧上轨上均套有自润滑轴套,汽车座椅调高泵在内侧上轨和外侧上轨内转动时能大大减小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连接件是拉索钢丝。钢丝的抗拉力效果和韧性更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上提右滑轨手柄杆,右滑轨手柄杆转动时带动限位扣转动使限位扣离开滑道上的卡槽,同时因为拉锁片固定在右滑轨手柄杆上,所以在手柄杆带动限位扣转动的同时也带动拉索片转动,拉索片转动带动拉索钢丝,拉索钢丝也带动左滑轨的手柄杆转动,左滑轨手柄杆转动带动左滑轨限位扣转动使限位扣离开滑道上的限位卡槽,这样左右滑轨都已解锁,座椅可以调节前后位置,然后松开右滑轨手柄杆,左右滑轨上的回位扭簧会将限位扣的齿锁进滑道上的限位槽口中,此时座椅就被锁定在舒适的位置上。本技术在滑道与上轨间设置保持架,保持架上装有四个钢球与两个滚柱,这样能保持两个滚柱与四个钢球间距离和确保各滚柱与钢球同步滚动,还防止了滚柱和钢球脱落,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本滑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这种结构能使本滑轨滑动时摩擦力减小、滑动更灵活并大大地降低了滑轨铁件之间的配合间隙。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滑道与滑芯间配合间隙小、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二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K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左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F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N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左滑轨的前支脚结构示意图。图8是左滑轨的后支脚结构示意图。图9是左滑轨的内侧上轨结构示意图。图10是左滑轨的外侧上轨结构示意图。图11是左滑轨的下滑槽结构示意图。图12是左滑轨的支持片结构示意图。图13是左滑轨的把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14是左滑轨的手柄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右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的C向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右滑轨前支脚结构示意图。图19是右滑轨后支脚结构示意图。图20是右滑轨的下滑槽结构示意图。图21是右滑轨的外侧上轨结构示意图。图22是右滑轨的内侧上轨结构示意图。图23是右滑轨的支持片结构示意图。图24是右滑轨的把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25是右滑轨的安全带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6是右滑轨的手柄杆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技术第二滚柱结构示意图。图28是本技术第二钢球结构示意图。图29是本技术第一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技术第一滚柱结构示意图。图31是本技术第一钢球结构示意图。图32是本技术第三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图33是本技术第三滚柱结构示意图。图34是本技术第三钢球结构示意图。图35是本技术第四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图36是本技术第四滚柱结构示意图。图37是本技术第四钢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其特征是,由左滑轨(1),右滑轨(2)以及连接件(3)组成;所述左滑轨(1)由左把手杆组件、左滑轨上板总成,左下滑槽组件和左保持架组件组成;所述左把手杆组件由左把手杆(46)、左限位扣(40)和限束支架(41)组成,左把手杆(46)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开有第一卡槽,左限位扣(40)和限束支架(41)均固定设置在左把手杆(46)上;所述左滑轨上板总成由左内侧上轨(48)、左外侧上轨(47)、左支持片(42)和左把手固定板(51)组成,所述左内侧上轨(48)上开有第一通孔(48‑1,48‑2)、第二通孔(48‑3,48‑4)和第三通孔(48‑5,48‑6),左外侧上轨(47)上开有第四通孔(47‑1,47‑2)、第五通孔(47‑3,47‑4)和第六通孔(47‑5,47‑6),第一通孔(48‑1,48‑2)和第四通孔(47‑1,47‑2)TOX铆接在一起,左把手杆固定板(51)上对称设有凹槽(51‑1,51‑2)、通孔(51‑3)和第二卡槽,凹槽(51‑1,51‑2)分别与第二通孔(48‑3,48‑4)和第五通孔(47‑3,47‑4)焊接,左支持片(42)与所述左内侧上轨(48)和左外侧上轨(47)均固定连接,左自润滑轴套(49,50)分别对应第三通孔(48‑5,48‑6)和第六通孔(47‑5,48‑6)后冲压;所述左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槽(35),左前支脚(30)和左后支脚(31)组成,左前支脚(30)和左后支脚(31)均设置在左下滑槽(35)的底部,左下滑槽(35)的两侧均匀设置左限位卡槽(70);所述左保持架组件由第一保持架(36)、第二保持架(43)、第一滚柱(37)、第二滚柱(44)、第一钢球(38)和第二钢球(45)组成,第一滚柱(37)设置第一保持架(36)的底部,第一钢球(38)设置第一保持架(36)的上部,第一钢球(38)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左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左下滑槽(35)的下部,第二滚柱(44)设置第二保持架(43)的底部,第二钢球(45)设置第二保持架(43)的上部,第二钢球(4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左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左下滑槽(35)的下部,左上轨总成设置在所述左保持架组件上面,所述左上轨总成通过第一滚柱(37)和第二滚柱(44)的带动在所述左下滑槽(35)内滚动;左扭簧(39)的一端卡入左把手杆(46)上的第一卡槽内,另一端卡入左把手杆固定板(51)上的第二卡槽内;所述右滑轨(2)由右把手杆组件、右滑轨上板总成,右下滑槽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组成;所述右把手杆组件由右把手杆(18)、右限位扣(17)和同步联动钢丝片(19)组成,右把手杆(18)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开有第三卡槽,右限位扣(17)和同步联动钢丝片(19)均与右把手杆(18)固定连接;所述右滑轨上板总成由右内侧上轨(20)、右外侧上轨(24)、右支持片(21)、右把手固定板(27)、右自润滑轴套(22,23)和安全带固定支架(28)组成,所述右内侧上轨(20)上开有第七通孔(20‑1,20‑2)、第八通孔(20‑3,20‑4)、第九通孔(20‑5,20‑6)和第十五通孔(20‑7,20‑8),右外侧上轨(24)上开有第十通孔(24‑1,24‑2)、第十一通孔(24‑3,24‑4)、第十二通孔(24‑5,24‑6)和第十六通孔(24‑7,24‑8),第七通孔(20‑1,20‑2)和第十通孔(24‑1,24‑2)TOX铆接在一起,右把手杆固定板(27)上对称设有凹槽(27‑1,27‑2)、通孔(27‑3)和第四卡槽,凹槽(27‑1,27‑2)分别与第八通孔(20‑3,20‑4)和第十一通孔(24‑3,24‑4)焊接,右支持片(21)与所述右内侧上轨(20)和右外侧上轨(24)均固定连接,右自润滑轴套(22,23)分别对应第十五通孔(20‑7,20‑8)和第十六通孔(24‑7,24‑8)后冲压,安全带固定支架(28)上开有安全带螺母孔(28‑1)、第十三通孔(28‑2)和第十四通孔(28‑3),安全带螺母(29)与安全带螺母孔(28‑1)焊接,第十三通孔(28‑2)、第十四通孔(28‑3)分别与第九通孔(20‑5,20‑6)和第十二通孔(24‑5,24‑6)对应后冲铆;所述右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槽(15),右前支脚(5)和右后支脚(4)组成,右前支脚(5)和右后支脚(4)均设置在右下滑槽(15)的底部,右下滑槽(15)的两侧均匀设置右限位卡槽(80);所述右保持架组件由第三保持架(6)、第四保持架(12)、第三滚柱(7)、第四滚柱(13)、第三钢球(8)和第四钢球(14)组成,第三滚柱(7)设置第三保持架(6)的底部,第三钢球(8)设置第三保持架(6)的上部,第三钢球(8)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撑右上轨总成的上部和右下滑槽(15)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雨马明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乐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