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496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左滑轨、右滑轨、连接左滑轨与右滑轨的解锁机构,所述左滑轨包括左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左支脚组件,所述右滑轨包括与左滑轨相对称设置的右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右支脚组件,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手柄杆、联动杆、左解锁支架、右解锁支架、左复位支架和右复位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制造成本低,锁齿可靠性高,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且滑道与滑芯之间配合间隙小;承载强度大,结构巧妙牢靠,工艺、通用性好,制造工艺简单;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汽车用座椅滑轨的种类很多。汽车用座椅滑轨主要由上滑轨、下滑轨、限位扣、限位槽口、回位扭簧等部件组成。各种滑轨均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有的锁齿可靠但成本大,有的虽制造成本低但锁齿可靠性差,易出现滑脱。大多数滑轨存在调节灵活性差、滑动摩擦力大、滑道与滑芯间配合间隙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锁齿可靠性高,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且滑道与滑芯之间配合间隙小的联动式的汽车用座椅滑轨。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左滑轨、右滑轨、连接左滑轨与右滑轨的解锁机构,所述左滑轨包括左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左支脚组件,所述左滑道上轨组件由左滑轨内侧上轨、左滑轨外侧上轨、左滑轨把手固定板和左支撑片组成,所述左滑轨内侧上轨一侧设置有一呈L型的左滑轨内侧翻边;所述翻边的中心处设置有一排左滑轨内侧齿槽,左滑轨内侧上轨与左滑轨外侧上轨之间通过TOX无铆钉铆接,左滑轨把手固定板通过左滑轨把手固定板上两个凸板同时插入到左滑轨内侧上轨第一上通槽、第二上通槽和左滑轨外侧上轨第三上通槽、第四上通槽内焊接固连,左支撑片焊接在左滑轨内侧上轨上,左支撑片与左滑轨把手固定板位于左滑轨内侧上轨的同一侧面上;所述把手组件由外侧把手杆、外侧把手联动片、外侧锁扣和外侧把手杆回复扭簧组成,外侧锁扣和外侧把手联动片均焊接固定在外侧把手杆上,外侧把手杆回复扭簧设置在外侧把手杆的一端;所述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道和左滚柱保持架组成,左下滑道呈一侧壁断开的中空方管状;左下滑道与左滑轨内侧上轨和左滑轨外侧上轨之间通过滚柱进行滚动配合;左下滑道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滚柱和钢球滑落的左滚柱保持架;左下滑道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排齿槽;其中一排齿槽与左滑轨内侧齿槽相卡合;所述左支脚组件包括左前支脚和左后支脚,左前支脚的形状为U型,左前支脚上设有前铆钉孔,左前支脚通过铆钉穿过前铆钉孔与左下滑道上的孔冲铆,左后支脚的形状为Z型,并焊接有防摩擦的垫片,左后支脚上设有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左后支脚通过铆钉穿过第一铆钉孔左下滑道上的孔冲铆,左后支脚的第二铆钉孔与左下滑道上的孔用辅助定位销铆接;所述右滑轨包括与左滑轨相对称设置的左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左支脚组件,还包括安全带固定支架和安全带螺母;安全带固定支架通过安全带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同时对应右滑轨内侧上轨和右滑轨外侧上轨上的安装孔采用铆钉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安全带固定支架紧贴在右滑轨外侧上轨上;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手柄杆、联动杆、左解锁支架、右解锁支架、左复位支架和右复位支架,联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滑轨的孔中,解锁手柄杆与联动杆相焊接;联动杆的一端连接左解锁支架,另一端连接右解锁支架;左解锁支架与外侧把手联动片通过解锁支架塑胶套相连;右解锁支架与外侧把手联动片通过解锁支架塑胶套相连,左复位支架和右复位支架焊接在联动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左下滑道每端均设置两个左限位凸包,所述左滚柱保持架在左下滑道两端的左限位凸包之间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的右下滑道每端均设置两个右限位凸包,所述右滚柱保持架在左下滑道两端的右限位凸包之间滑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平时,左滑轨内的外侧锁扣压紧在下滑道上,左滑轨内侧齿槽插入到下滑道内的齿槽内;这时,滑轨处于锁齿状态,左滑轨内侧上轨和左滑轨外侧上轨相对于下滑道不能相对滑动。通过向上搬动解锁机构上的解锁手柄杆,解锁手柄杆带动连动杆转动,连动杆带动焊接在连动杆上的左解锁支架和右解锁支架转动,左右解锁支架通过解锁支架塑料套带动联动片,从而带动左右手柄转动,使锁扣解锁;在左、右两滑轨脱齿解锁状况下,可以利用身体或手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将靠背调整到一舒适的位置。然后松开操纵杆,回复扭簧会将锁左滑轨内侧齿槽再次插入到下滑道内的齿槽内,此时座椅就被锁定在舒适的位置上。本技术在左下滑道与左滑轨内侧上轨和左滑轨外侧上轨之间通过滚柱进行滚动配合;左下滑道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滚柱和钢球滑落的左滚柱保持架;这样能保持滚柱与钢球间距离和确保各滚柱与钢球同步滚动,还防止了滚柱和钢球脱落,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本滑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这种结构能使本滑轨滑动时摩擦力减小、滑动更灵活并大大地降低了滑轨铁件之间的配合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制造成本低,锁齿可靠性高,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且滑道与滑芯之间配合间隙小;承载强度大,结构巧妙牢靠,工艺、通用性好,制造工艺简单;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左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N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F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左滑轨内侧上轨结构示意图。图6是左滑轨外侧上轨结构示意图。图7是左滑轨的下滑道结构示意图。图8是左滑轨的后支脚结构示意图。图9是左滑轨的前支脚结构示意图。图10是左滑轨把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右滑轨结构示意图。图12是右滑轨的安全带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13是解锁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下面以北汽公司开发的GP30车型上的主驾驶员座用的滑轨为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左滑轨(10),右滑轨(20)、连接左滑轨(10)与右滑轨(20)的解锁机构(30),所述左滑轨包括左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左支脚组件,所述左滑道上轨组件由左滑轨内侧上轨(101)、左滑轨外侧上轨(102)、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和左支撑片(106)组成,所述左滑轨内侧上轨(101) —侧设置有一呈L型的左滑轨内侧翻边;所述翻边的中心处设置有一排左滑轨内侧齿槽(101-3),左滑轨内侧上轨(101)与左滑轨外侧上轨(102)之间通过TOX无铆钉铆接,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通过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上两个凸板(103-1、103-2)同时插入到左滑轨内侧上轨(101)第一上通槽(101-1)、第二上通槽(101-2)和左滑轨外侧上轨(102)第三上通槽(102-1)、第四上通槽(102-2)内焊接固连,左支撑片(106)焊接在左滑轨内侧上轨上,左支撑片(106)与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位于左滑轨内侧上轨(101)的同一侧面上;所述把手组件由外侧把手杆(105)、外侧把手联动片(107)、外侧锁扣(108)和外侧把手杆回复扭簧(113)组成,外侧锁扣(108)和外侧把手联动片(107)均焊接固定在外侧把手杆(105)上,外侧把手杆回复扭簧(113)设置在外侧把手杆(105)的一端;所述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道(104)和左滚柱保持架(104)组成,左下滑道(104)呈一侧壁断开的中空方管状;左下滑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T型联动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左滑轨(10)、右滑轨(20)、连接左滑轨(10)与右滑轨(20)的解锁机构(3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轨包括左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左支脚组件,所述左滑道上轨组件由左滑轨内侧上轨(101)、左滑轨外侧上轨(102)、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和左支撑片(106)组成,所述左滑轨内侧上轨(101)一侧设置有一呈L型的左滑轨内侧翻边;所述翻边的中心处设置有一排左滑轨内侧齿槽(101‑3),左滑轨内侧上轨(101)与左滑轨外侧上轨(102)之间通过TOX无铆钉铆接,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通过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上两个凸板(103‑1、103‑2)同时插入到左滑轨内侧上轨(101)第一上通槽(101‑1)、第二上通槽(101‑2)和左滑轨外侧上轨(102)第三上通槽(102‑1)、第四上通槽(102‑2)内焊接固连,左支撑片(106)焊接在左滑轨内侧上轨上,左支撑片(106)与左滑轨把手固定板(103)位于左滑轨内侧上轨(101)的同一侧面上;所述把手组件由外侧把手杆(105)、外侧把手联动片(107)、外侧锁扣(108)和外侧把手杆回复扭簧(113)组成,外侧锁扣(108)和外侧把手联动片(107)均焊接固定在外侧把手杆(105)上,外侧把手杆回复扭簧(113)设置在外侧把手杆(105)的一端;所述下滑槽组件由左下滑道(104)和左滚柱保持架(104)组成,左下滑道(104)呈一侧壁断开的中空方管状;左下滑道(104)与左滑轨内侧上轨(101)和左滑轨外侧上轨(102)之间通过滚柱进行滚动配合;左下滑道(10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滚柱和钢球滑落的左滚柱保持架(104);左下滑道(104)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排齿槽(104‑3);其中一排齿槽(104‑3)与左滑轨内侧齿槽(101‑3)相卡合;所述左支脚组件包括左前支脚(110)和左后支脚(109),左前支脚(110)的形状为U型,左前支脚(110)上设有前铆钉孔(110‑1),左前支脚(110)通过铆钉穿过前铆钉孔(110‑1)与左下滑道(104)上的孔(104‑1)冲铆,左后支脚(109)的形状为Z型,并焊接有防摩擦的垫片(111),左后支脚(109)上设有第一铆钉孔(109‑1)和第二铆钉孔(109‑2),左后支脚(109)通过铆钉穿过第一铆钉孔(109‑1)左下滑道(104)上的孔(104‑2)冲铆,左后支脚(109)的第二铆钉孔(109‑2)与左下滑道(104)上的孔(104‑2)用辅助定位销(112)铆接;所述右滑轨包括与左滑轨相对称设置的左滑道上轨组件、把手组件、下滑槽组件和左 支脚组件,还包括安全带固定支架(215)和安全带螺母(216);安全带固定支架(215)通过安全带固定支架(215)上的第一安装孔(215‑1)和第二安装孔(215‑2)同时对应右滑轨内侧上轨(201)和右滑轨外侧上轨(202)上的安装孔采用铆钉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安全带固定支架(215)紧贴在右滑轨外侧上轨(202)上;所述解锁机构(30)包括解锁手柄杆(301)、联动杆(302)、左解锁支架(306)、右解锁支架(305)、左复位支架(304)和右复位支架(303),联动杆(302)的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滑轨的孔中,解锁手柄杆(301)与联动杆(302)相焊接;联动杆(302)的一端连接左解锁支架(306),另一端连接右解锁支架(305);左解锁支架(306)与外侧把手联动片(107)通过解锁支架塑胶套相连;右解锁支架(305)与外侧把手联动片(207)通过解锁支架塑胶套相连,左复位支架(304)和右复位支架(303)焊接在联动杆(30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谦马明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乐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